教会事工
爲了改善會眾合唱,我會避免的十件事
2019-04-09
—— Scott Connell

我們的會眾唱得比一年前好多了。我成爲他們的敬拜主領一年多以來,我見證了他們在唱詩敬拜方面的進步。和一年前相比,他們唱得更大聲了、更用心了,也有更多的人開聲加入到集體唱詩中。

當我在閱讀一篇關於「會眾敬拜衰弱」的文章時,我對我們的教會有了以上反思,這引起了我進一步的好奇心來思考爲什麼我們教會沒有成爲這股衰弱趨勢的一部分。

以下是十件我沒有做的事,我想這些沒有做的事在過去一年裡幫助我們改善了會眾合唱:

第一,我不會把燈光調暗。

許多崇拜聚會看起來,以及感受起來,都像是一個音樂會。但問題在於音樂會是聽覺的盛宴,而崇拜是歌唱的聚會。你應該聚焦於你的會眾,而不是舞台。

第二,我不會把音響調大。

音量巨大的音響容易阻止會眾歌唱。如果他們不能夠聽見他們自己的聲音,他們就不會開聲了。如果他們不能聽見隔壁人的聲音,他們也不會開聲了。如果他們兩者都能聽見,他們就會更加願意開口。

第三,我不會把伴奏效果做得像網絡裡的視頻那樣。

視頻可以是非常有用的教學工具。看視頻,然後學習視頻中的旋律和風格,但是看完之後就把它們關掉,不要再反覆回看。這些視頻通常是按照音樂會的設定來演奏的,視頻中的樂手也不是你教會中的樂手。所以,要讓你的樂手們做回他們自己,(不一定要像視頻中演奏得那麼豐滿),爲會眾合唱留出一定的空間。

第四,我不會嘗試長時間或是頻繁的樂器獨奏。

我喜歡精心編排的樂器獨奏,特別是當你希望並且有策略地幫助會眾默想屏幕上的經文,或是在段與段之間有一點「呼吸」的時候。一個「細拉」的時刻,在敬拜中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太頻繁地加入這樣的編排,或是長時間的獨奏容易使會眾脫離敬拜本身。它們彷彿在告訴會眾,「現在這段敬拜和你無關」

第五,我不會嘗試最新出爐的敬拜詩歌。

我們需要給一些時間讓一些新的詩歌來證明它們自己。我喜歡嘗試新詩。但只有當我看見了他們的一些持久力之後,我才會用他們。我們也爲新詩設置了一些門檻。在一場敬拜中加入超過一首的新詩帶有一定的風險。每週一首新詩,也太多了。你需要保護敬拜是讓人感到熟悉的,這可能是對會眾敬拜最大的幫助。

第六,我不會避開那些古老且受歡迎的詩歌。

使用最新的詩歌可能帶來的傷害之一就是我們於此同時放棄了一些舊的詩歌。我的會眾喜歡一些我個人不喜歡,甚至已經厭倦了的詩歌。但如果這些詩歌的神學是整全的,音樂方面也是恰當的,那就讓他們唱吧。集體敬拜不是隻關乎我們自己的一件事。

第七,我不會太大地擴展教會的詩歌庫。

CCLI(基督徒音樂版權協會,很多美國教會從那個網站的曲庫中選歌。——譯註)現在已經列出了大約30萬首詩歌,並且每一週都有新詩加入。但是到底我們一年需要唱多少歌呢?可能就是40-50首。我們擁有的詩歌比崇拜史上的任何一個階段都多,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向大部分詩歌說「不」。

第八,我不會嘗試在節奏方面具有高度挑戰性的旋律。

雖然當代敬拜和絃行進變得比傳統聖詩更加簡單,但旋律的節奏型卻變得更加複雜。這時候你應該盡可能的使它流暢,挑出單獨的變化和複雜的片段來仔細教,使這首歌對於會眾而言變得容易接觸。如果一首歌難到以至於只有一部分的會眾才能在敬拜群體中大聲歌唱,(而其他人都在艱難的跟唱),那麼誰還會在意這首歌有多酷炫呢?

第九,我不會嘗試在一場崇拜中唱太多詩歌。

我們會討論到底人們是否想要唱得更多一點還是更少一點,但是每一個會眾有他自己的飽和點。因爲大部分人在一週的其他時間中都沒有唱過歌,所以主日像是一個聲樂運動。如果你的會眾可以很好地唱三到四首歌,但是從第五首開始就有些乏力的話,或許你就不要再加入額外的一首詩歌了。不要批評他們,而是要服事他們,在他們需要幫助的地方與他們相遇,幫助他們成長。

第十,並不是每一段或者每一次副歌,樂隊都要彈奏。

音樂伴奏有一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支持會眾的歌唱。主日早晨最重要的聲音是你的會眾。讓你的樂隊偶爾停下來,以至於人們可以傾聽彼此。我保證,他們會唱得更響亮,並且更加用心地回應。

讓會眾大聲歌唱吧!


譯:楊文皓;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10 Things I Did Not Do that Improved My Congregation’s Singing

Scott Connell(斯科特·康奈爾)是博愛斯學院/浸信會南方神學院的崇拜學教授,同時他也在教會擔任敬拜牧師的職責。
標籤
敬拜
音樂
帶領
會眾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