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事工 五种迷思
對屬靈恩賜的五種迷思
2023-09-12
—— Jay Thomas

編注:本文係十架路出版社「五種迷思」5 Myths)系列文章之一。「迷思」的英文爲myth,或譯「誤解」,即「常被信以爲真,但實際上是錯誤的觀念」。

迷思一:屬靈恩賜按照可見度和影響力有一個排名

屬靈的話語恩賜和帶領恩賜往往比管理或服事恩賜更受重視。當然,這些恩賜受到重視是有原因的,但聖經並沒有說這些恩賜比其他的更重要、更持久或更以基督爲中心。事實上,在哥林多前書 12-14 章中,保羅譴責某些恩賜,如說方言和預言,不是因爲它們作爲話語恩賜更重要,而是因爲它們在哥林多教會中受到了過分珍視和濫用,導致了分裂。

如果我們從哥林多前書 12:12-31 等經文中學到什麼的話,那就是在地方教會中使用各種屬靈恩賜就是爲了合一,而且每種恩賜都至關重要。保羅明確表示,這些恩賜是爲了促進身體的建造(林前 12:21-26)。哥林多前書 12:31 中的「更大的恩賜」並不意味著它們對神來說更有價值或更重要,而很可能是這些恩賜能使人更清楚地認識神的榮耀(林前 14:5),更能指向愛,或發自愛,這一點將在下一章中詳細闡述。

正如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中所描述的那樣(參見羅馬書 12:3-8),教會必須重視、操練各種恩賜,並提供發揮空間。借用保羅的比喻,我們需要完整的身體。教會作爲一個團體,往往頭大身子小,比例失調,幾乎就像一個神學的「土豆先生」。這可不行。我們需要一個完整的身體,肢體搭配得宜。我們需要幫助者、管理者、禱告勇士、資助者、鼓勵者、策劃者,是的,我們還需要傳道人、有遠見的人和教師。

迷思二:聖靈只在「與教會有關」或其他「事工有關」的活動中賦予我們恩賜

新約中的所有書信都是寫給地方教會的,既包括個別教會,也包括全城範圍的眾教會。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教導和指示只適用於那些教會的正式事工和項目,或一般意義上的「官方事工」。當然,我們如何在聚會敬拜這樣的環境中使用屬靈恩賜很重要,比如如何講預言、說方言(如林前 14章),但保羅並沒有說這些恩賜僅限於聚會敬拜的場合。換句話說,我們作爲地方教會的身份和合一是在會堂之外體現出來的,而且在家庭、工作、娛樂、學校等場所同樣有機會顯現。

因此,我們應該在生活的各個領域中,用神賦予我們的屬靈恩賜去教導、鼓勵、領導、提供洞見、施行憐憫和管理,因爲生活處處皆事工。

迷思三:基督徒如果對方言、預言和醫治恩賜的具體性質和當前相關性持有異議,就無法在福音使命中一起服事

對於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中提到的某些恩賜,即方言、預言和醫治,教會並沒有達成共識。需要明確的是,正統基督徒普遍認爲,聖靈可以賦予某人特別的洞見、說預言的能力,神能夠也確實神奇地治癒疾病;但對於基督徒能否現在仍然一直擁有說預言或醫治能力,則存在爭議。此外,關於使徒時期之後方言的真實性和實踐也存在爭議。教會甚至沒有就保羅所說的方言的含義達成共識:是一種已知的人類語言(參見使徒行傳第 2 章),還是一種屬靈的語言(參見林前 13:1)?抑或兩者都是,視上下文而定?

不幸的是,分歧常常導致不合一——這很具有諷刺意味,因爲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中提到這些恩賜時,是在證明合一的重要性。然而,儘管不同的基督教團體在教義和實踐上會有分歧,但這些分歧不應妨礙各式團契和共同的宣教。蒙上帝的恩典,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基督教宗派、基督教網絡和地方教會發現,對聖經的共同信念、以福音爲中心的教導和門徒訓練的核心內容能將大家聚合在一起,推進重要的團契和使命。不同宗派能否長期共同舉行禮儀式的聚會?也許不能。但是,他們能否偶爾共同敬拜來建立團契,展示上帝合一的子民,比如說舉行特會?當然可以。不同宗派的教會能否共同合作打擊性交易、種族不公、貧困或抗議政治領域對宗教的不寬容?當然可以。而且,我們必須一起在萬民中傳揚福音。

屬靈恩賜到底指的是什麼,如何應用它們,這些問題並不是正統基督教的核心問題,因此,我們不應該讓這些問題阻礙教派之間建立各種不同形式的團契,以及在不同宗派之間開展合作。事實上,儘管在這些次要問題上有分歧,但基督的肢體之間依然應該有美好且有意義的合一。在聖靈裡合一的情況下,我們可以也應該開展討論和辯論。

迷思四:屬靈恩賜很特別,我不需要培訓、實踐,恩賜自然而然會發揮出來,即使我很晚才發現自己的恩賜或者屬靈上不那麼成熟,也沒關係

「屬靈恩賜「這個詞意味著聖靈將某種才能賜給我們,讓我們來事奉耶穌。聖經教導我們,教會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恩賜,大家和而不同,展現出一幅美好的現實。然而,儘管恩賜各有不同,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需要任何訓練、努力、教育或實踐就能夠將這些恩賜用到極致。

讓我們以講道爲例。在被按立成爲牧師之前,我需要接受伊利諾伊州惠頓市大學城教會(College Church)的帶領,讓他們來判斷我是否合格。這意味著我不僅需要有牧師的品格,還需要有牧師所需的恩賜(尤其是講道方面的恩賜)。在這個過程中我受到許多指引,我在大學期間參加大學城教會時,我的牧師很有講道恩賜,但是他依然四十年如一日地不斷訓練自己的講道能力。我聽了十四年肯特·休斯(Kent Hughes)的解經式講道,我親眼看到他越來越成熟,越來越老練。這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我們必須善用神給我們的恩賜。

如果把各種各樣的形式講道加起來,我已經講了24年了。我天生不善言辭,所以我知道講道這份恩賜肯定來自神。儘管如此,我依然勤奮學習。每年我都會通過查爾斯·西緬基金會(Charles Simeon Trust)等機構接受培訓。每週佈道之後我會尋求反饋。就這樣一次一次的講下來,我自己能感覺到,也有其他人告訴我,我的確有了長進(提前 4:15)。

每種屬靈恩賜都很獨特,都有其自身的特性,我們要像管家一樣管理我們的恩賜,不斷努力、不斷實踐,特別不要忘記,正如保羅在哥林多前書裡說的,要用敬虔之心來管理這屬靈恩賜。

迷思五:最好通過個人直覺和思考來發現屬靈恩賜

聖經對人如何發現屬靈恩賜並沒有說得很清楚,至少沒有一段標題爲「如何發現你的屬靈恩賜」的經文來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但是,我覺得聖經的整體基調向我們揭示了如何分辨並培養屬靈恩賜。

首先,我們不應該只靠自己來發現自己的恩賜。往往有太多的基督徒,尤其是那些有志於領導、佈道和教導的基督徒,一番自我評估後,認爲自己可以在這些領域大有作爲。當然,內心的感受或感覺並非毫不重要,但絕不應該到此爲止。有多少次我們的感覺或情緒把我們引入歧途?這種情況是雙向的。我發現,大多數週日下午我辛辛苦苦地講完道後,都會很氣餒,懷疑自己是否勝任牧師和傳道人的角色。還有多少牧師常常在主日敬拜結束後,開車回家的路上就開始打算辭職。但開到家門口,他們又決定給自己再多一天時間!對我來說,這種反反覆覆是家常便飯了。這種感受大家都有,但它不是全部。

那麼,得到進步的最佳途徑是什麼呢?來自教會的聲音也許是發現一個人屬靈恩賜的最好、最客觀的途徑。即使再好的測試也無法與教會的聲音相媲美,因爲教會在愛與忠誠的紐帶中注視著你、傾聽著你,並了解你。因此,作爲聖靈的工具,你要樂於傾聽,也要向他人提供見解。神讓我們在基督的肢體中互相幫助,用我們彼此的恩賜一同發現、管理和促進基督的榮耀。我之所以成爲今天的我,做我現在做的事,是因爲在大學城教會實習和擔任校牧時,朋友、導師和教會成員對我說:「傑伊,上帝讓你傳道。當你教導聖經時,上帝會使用你。作爲牧師,我感覺到神的手在你身上。繼續努力吧!」也許有時,神會使用我們,委婉地告訴他人:「弟兄姊妹,這可能不是你最好的恩賜,但我看到了神賜給你的其他長處,你要不要試試呢?」

哥林多前書第12-14 章、羅馬書第 12 章和以弗所書第 4 章沒有詳細論述如何評估屬靈恩賜;但整體而言,這些書信教導我們,地方教會豐富的團體——一同建造生命,推動使命——讓我們在耶穌裡成爲真我。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會發現聖靈在我們裡面並通過我們做工。


譯:變奏曲;校:JFX。原文刊載於十架路出版社英文網站:5 Myths about Spiritual Gifts.

Jay Thomas(傑伊·托馬斯)是Chapel Hill聖經教會的主任牧師,與妻子利百加(Rebecca)育有四個孩子。他與傑拉德·希斯塔德(Gerald Hiestand)共著了《性,約會及人際關係:一個全新的方法》(Sex,Dating,and Relationships:A Fresh Approach)(Crossway,2012)。
標籤
屬靈恩賜
十架路出版社
五種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