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短暫,所以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那些難以相處、把你的快樂吸走的人身上,」一位女孩如此說,配圖是一張她的黑白照片,她正看著遠方的地平線。這張圖片在社交媒體上得到了數千次轉發,其目的是爲了給人這樣的鼓勵:你應該舒適,所以要讓自己舒適。
如果你有一個難以相處的朋友、鄰居或同事,你一定曾經面臨過這種遠離對方的試探。這是一個誘人的選項,如果我們選擇這樣做,會有人稱我們「勇敢」,因爲我們敢於把難以相處的人拒之門外。
但是,如果我們把所有影響我們幸福的人都看作尷尬或令人討厭的存在時,這種流行段子就陷入了罪惡和愚蠢。如果我們應該從我們的生活中除去所有讓我們感到不舒適的人,那麼我們不也應該遭到別人的拒絕和遠離嗎?如果一個朋友真誠地想要指出我們的罪,而這讓我們感到不舒服或羞愧,那麼這種關係是不是就不值得繼續下去?
對於基督徒來說,這個問題尤其複雜。基督在地上的身體是由一個個具體的人組成的。在小組或教會長椅上,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我們認爲令人討厭的、讓人受挫的、奇怪的、喜歡控制人的、甚至是刻薄的人。那麼,我們給自己開的處方是什麼?我們要走那條段子建議的道路嗎?聖經一如既往地提供了一個更好的方法。
當涉及到基督徒肢體時,神的命令是要忍耐,而不是去逃避。保羅告訴以弗所人(4:2)要「用愛心互相寬容」,祂也賜給腓立比人一個類似的信息:「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2:4)
保羅也給哥林多人寫了一封關於愛心的信。在這封信裡,他以一種讓自私之人膽戰心驚的方式來描述愛:「凡事忍耐」(林前13:7)。愛意味著需要忍耐一個長期抑鬱的朋友、一個永遠病痛纏身的母親,一個總是悲觀的同事。愛呼召我們對屢教不改之人、沮喪的人和懶惰的人都有耐心。
真正的愛心會讓人感到羞愧。
它也讓我們付出一些代價。通過以賽亞書,上帝敦促他的子民爲他人付出自己:「你心若向飢餓的人發憐憫,使困苦的人得滿足,你的光就必在黑暗中發現;你的幽暗必變如正午。」(賽58:10)
神說,你們要用盡自己的力量。不要丟棄那些讓你感到疲憊的人。
我們都會犯罪,而犯罪會有嚴重的後果。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寫道:「基督徒的犯罪永遠不是廉價的。」我們的心和我們的關係都會爲每一句不友善的話和不經意的行爲付出沉重的代價。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全知全能的神告訴我們該怎麼做。他反覆命令我們要饒恕人,這就暗示了一個明顯的前設:我們不應該主動遠離傷害我們的人。
耶穌對饒恕的命令令人震驚。在馬太福音第18章中,彼得問主他應該原諒得罪他的人多少次,耶穌的回答非常激進:不要讓自己懷恨在心,你必須原諒你的兄弟,比你想像的多很多很多。(18:22)
雖然這讓被冒犯之人感覺艱難,但對犯錯之人來說卻是莫大的恩典,我們應當爲此感到喜樂:神赦免我們的次數比我們應得的多得多,我們應該爲別人做同樣的事。
在馬太福音第18章,耶穌還爲面對衝突的信徒提供了一個過程。它從面質開始(不舒服),升級到涉及其他人(特別不舒服),最後是涉及整個教會(幾乎無法忍受)。
耶穌所開出的這個處方表明,不先爲和好而努力、隨意退出艱難的關係,對基督徒來說根本不是一個選擇。
這種迴避給自己帶來不舒適之人的文化哲學有一個潛在的世界觀前設,我需要讓所有基督徒都聽到這個警鐘。這樣的段子表明,我們應該策劃我們的關係圈,直到只剩下那些讓我們一直感到舒適的人。這不僅不現實,也不符合聖經。
因爲在我們能夠愛或饒恕別人之前,我們必須首先歡迎他們進入我們的圈子——清楚地知道他們會在某些時候讓我們失望,但我們也會令別人失望。
上帝並沒有命令我們稱每個人爲親密的朋友,也沒有說我們必須不加選擇地讓我們遇到的每個人對我們的生活都產生同等的影響。但他確實命令我們用愛心接觸每個人。馬太福音5:46-47說:
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什麼賞賜呢?就是稅吏不也是這樣行嗎?你們若單請你弟兄的安,比人有什麼長處呢?
換句話說:互聯網段子滾開吧!
有一些情況讓我們不得不遠離對方,甚至永久性切斷關係,比如性侵、家暴、虐待等等。我們在這裡看到的經文並沒有包含所有情況,聖經也有很多命令要我們避開「惡人的道路」,不要與惡人一同坐席。
那麼,你所面對的情況是哪一種呢?有一種試探是,當我們想避開對方時就想求助《箴言》,當我們想留在關係中時就想求助《哥林多前書》。但事情沒有那麼簡單。決定是否「避開某人」是很重要的,它要求我們在作出決定前進行自我反省。
我們應該問自己這些問題:
我們三位一體的神是一位看重關係的神。與他人的關係——雖然已經成爲一種失落的藝術——是基督徒生活的基石,應該非常謹慎地處理。小心那些誘惑你遠離聖經的段子。
譯:DeepL;校:SMH。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Avoiding Difficult People Is Not Christlike 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