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神学
溫柔的人有福了
2018-09-24
—— John Piper

《馬太福音》5章3至4節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爲他們必承受地土。

對於八福中的各福,我應該問的最重要的問題是:這個福氣與上帝有何關係?所以,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問題是:

溫柔與上帝有何關係?

這個問題之所以特別重要是因爲:如果我們不能找到答案,我們就無法實現主在登山寶訓上的目的。主在16節中說:「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爲,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耶穌在橄欖山上教訓門徒,爲的是讓他的父在門徒的生活方式上得著當得的榮耀。他的目的是要在門徒的生活中建立一種生活方式,讓人看到上帝的寶貴。因此,如果溫柔只是像某些人那樣,在兒時一直受壓抑而不得出聲,或者小時父母從未對他們高聲說過話,或者是他們天生體質孱弱、性情綿軟,那麼,這樣的溫柔是不是能夠讓人看見上帝的榮耀呢?

耶穌所說的溫柔不是人爲了自身的原因而在行爲上發生的改變,或者個性上的變化。主禱文中的第一句禱文「願人都尊你的名爲聖!」體現了登山寶訓的中心思想。這是我們主一生盡心竭力的目標,因此,這也應是我們一生的激情所在。我們必須要問:「溫柔與榮耀上帝有何關係?」「變得溫柔和成爲一個溫柔的人如何能讓人更加尊上帝的名爲聖?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首先認識到,溫柔是一種極美的德行,但溫柔往往是以痛苦爲代價的。

《詩篇》37章的含義

或許我們從《詩篇》37章開始是最合適的,因爲溫柔這一祝福就隱含在《詩篇》37章11節之中了。「但謙卑人或譯作溫柔的人必承受地土,以豐盛的平安爲樂。」在希臘文的舊約中,《詩篇》37章11節的話幾乎和《馬太福音》5章5節是一致的。它說:「溫柔的人必承受地土。」

那麼,讓我們一起來認識溫柔在這篇詩篇中的含義,以及一個溫柔的人是如何榮耀上帝的。

溫柔的人等候耶和華

注意第11節和第9節之間的相似之處。第11節說:「謙卑人(the meek,溫柔的人)必承受地土。」第9節說:「惟有等候耶和華的,必承受地土。」因此,我可首先總結說:「等候耶和華的人是溫柔的。」但等候耶和華是什麼意思呢?

如果我們看5-8節,我們就可以明白,那些等候耶和華的人就是溫柔的人。

5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他,他就必成全。6要使你的公義,如光發出,使你的公平,明如正午。你當默然倚靠耶和華,耐心等候他。7不要因那道路通達的,和那惡謀成就的,心懷不平。8當止住怒氣,離棄忿怒。不要心懷不平,以致作惡。

根據第11節的「溫柔的人」和第9節的「等候耶和華的人」,這些人看起來又是什麼樣子的呢?第5節說他們將他們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他。第7節說他們不因那道路通達的和那惡謀成就的,心懷不平。第8節則說他們止住怒氣,離棄忿怒。

溫柔人的樣子

讓我們試著把這幾節合起來去描繪出一幅溫柔人的形像。

1.他們倚靠上帝

溫柔的人必須先倚靠上帝(第5節)。他們相信,當有人抵擋他們時,上帝會爲他們辯護和開路。屬神的溫柔根植於確信,相信上帝是爲你好,而非反對你。

2.將自己的道路交託給上帝。

溫柔的人將自己的道路交託給耶和華(第5節)。希伯來文中的「交託」直譯的意思爲「捲攏(roll)」。溫柔的人已經知道上帝是可靠的,所以他們捲攏他們的「道路」――生意、問題、關係、健康、恐懼和挫折,他們將這一切捲攏交託給耶和華。他們承認自己無力解決生命中的難題、壓力和困難;他們相信上帝能夠,也願意堅固、帶領和保護他們。

3.他們安靜等候上帝

按照第7節所說的,溫柔的人在耶和華面前是安靜或平穩的,他們耐心等候他。首先,他們知道上帝是可靠的。其次,他們將自己的道路交託給他。最後,他們在生活中耐心等候上帝的工作。

這並不是說他們變得懶惰,而是指他們從怒氣中得解脫。由於認識了全能的上帝,他們擁有了一種平靜安穩;他們的一切事物都在上帝的掌控之下;上帝是有恩慈的上帝,會給他們最好的。溫柔的人可以在生活的劇變中保持平靜安穩。

4.他們不對作惡的心懷不平

關於溫柔的人的第四點是(第7節):他們不因作惡的道路通達就心懷不平。或者,就像第8節所說的,他們止住怒氣。他們的家庭、工作和生活都在上帝至高無上的主權下;他們信靠上帝;他們耐心和安靜地等候他,要看他的大能和良善將如何解決事情;這樣,挫敗、苦難和敵對者就不會在在他們生命中製造出苦毒、憤怒和狂暴――而這一切在人群中卻是多麼常見。

我們描繪出的溫柔的形像來自聖經中與第三福最相似的描寫(在詩37:11中)。它從倚靠上帝開始。然後以信心把事交託給耶和華,相信他會用大能和憐憫爲我們成就美好的事。接著,是耐心和安靜地等候結果。最後,當面對反對和阻礙時不給怒氣和狂暴留地步。

從《詩篇》第37章對溫柔的初步描摹,我們已經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溫柔與上帝非常有關係。它在脫離狂暴怒氣的平靜自由中,在信靠上帝的基礎上,將所有的事交託給上帝,並耐心地等候他。溫柔與上帝之間密不可分。

摩西的溫柔

現在,讓我們用聖經中其它的一些例子,來給我們描繪的溫柔形像增添細節。《民數記》12章1至4節記錄了米利暗和亞倫大肆毀謗摩西的情景。

米利暗和亞倫因爲摩西娶了古實的女子,就用言語攻擊他;他們說:「難道耶和華單與摩西說話,不也與我們說話嗎?」 這話耶和華聽見了。此時的摩西非常溫柔,超過世上眾人。突然神對摩西、米利暗和亞倫說話:「你們三個人都出來,到會幕這裡。」

接下來的經文記載了神責備米利暗和亞倫,並爲他僕人摩西辯護的事。

在敵對勢力與上帝保護之間的溫柔

當摩西處在敵對勢力與上帝保護之間時,我們爲什麼稱他是溫柔的?因爲溫柔意味著將你的事交託給上帝,且放棄爲自己辯護。我們可能期待下文會告訴我們摩西面對米利暗和亞倫毀謗時爲自己辯解,但下文卻說到摩西是當時世上最溫柔(或謙和)的人。摩西一句話也沒說,他耐心等候上帝。他沒有爲這些毀謗的話憤憤不平。最後,上帝親自爲他辯屈。

溫柔止息復仇與抵抗

這樣,我們就可以進一步描繪溫柔的形像:不僅倚靠神,將道路交託給他,耐心等候神和止住怒氣;而且止息仇恨和抵抗。溫柔的人不與怒氣相爭,而是讓神來澄清事實。溫柔是一種接納敵對與毀謗,而不予回擊的能力。

以溫柔的心領受神的話

我們一起翻到《雅各書》,看一看溫柔的另一個特徵。我們一起誦讀1章19至21節.

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因爲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所以你們要脫去一切的污穢,和盈餘的邪惡,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

兩種人

在這裡,雅各的頭腦裡有兩種人。一方面,他描述了一種不喜歡聽別人勸戒的人,特別是如果別人是帶著權柄說話。如果別人的話和他意見不一致,或質疑他的行爲,這種人就會快快地說和快快地動怒。根本上,他是按自己的喜好去選擇自己願意聽的話。

另一方面,雅各描述了另外一種人。這種人快快地聽慢慢地說(雅1:9)。他承認自己知識有限,思考能力也有限,且也願意領受和學習任何有價值的東西。如果他聽見某些新見解或與反對意見,他不會馬上憤憤不平。他不容易動怒,他會聆聽和思考。當談到神的話語時,他會以溫柔的心接受。

溫柔的人有受教的心

溫柔的下一個表現是有受教的心。溫柔地去領受神的話意味著,在受教時,我們不抵抗和敵視。這不表示我們頭腦簡單,更不是說我們不該對某些人的教導發怒。第19節說我們應該「慢慢地動怒」,這不是說我們永遠不會發怒。耶穌在《馬太福音》11章29節中說:「我心裡柔和謙卑。」但《馬可福音》3章5節說,耶穌怒視法利賽人,憂愁他們的心剛硬;還有,《馬太福音》21章12節說耶穌趕出殿裡一切作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

對神的榮耀沒有激情和信心的溫柔是有問題的,心存不滿就更談不上溫柔了。溫柔不是說我們從不會動怒,而是說我們有一種樂於聆聽和受教的性情。我們不會輕易否定別人,責備別人,也不會輕易發怒。

讓我們在分辨溫柔和驕傲時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

智慧的溫柔

這點在《雅各書》3章13節和17節說得更爲清楚。第13節說:「你們中間有智慧有見識的呢,他就當在智慧的溫柔上,顯出他的善行來。」「智慧的溫柔,」這是一個多美的表達啊。真正智慧的人也是真正溫柔的人。爲什麼呢?

來看第17節:「惟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爲什麼說真正智慧的人也是溫柔的人呢?因爲真智慧是和平、溫柔且理智的。這些也都是溫柔的記號!屬靈智慧的記號和屬靈溫柔的記號是一樣的,這難道不令人驚訝嗎?

聖經中所講的智慧從來不只是一個智力高低的問題。它是頭腦中的思想,也是內心的一種性情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溫柔和智慧是一回事。二者都是和平、溫柔和理智的。

你可以看出這裡和《雅各書》1章19至21間的明顯關聯。先前我們在《雅各書》1章19至21節中知道,溫柔意味著快快地聽,慢慢地批評和責備。這裡的溫柔是理智的。當一個人在執事會上發言時,其他人先認真聆聽,然後再提出合理的回應,而非信口講一些毫不相關的事,或在未經深思熟慮的情況下就擅加評判;這該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啊!

溫柔與理智

這處經文是不是教導我們:在溫柔與理智之間有一個聯繫?理智其實就是願意聽別人陳述意見和願意爲你的意見給出理由?如果我給出自己的意見而不說理由,無論我講話時多麼細聲細氣,除了那意見是我的之外,我完全沒有表現出溫柔的一面。相反,那是一種蠻橫的行爲,因爲我完全不理會別人的看法。

人們容易在這一點上誤會溫柔的含義。弄清這一點很重要,因爲我們伯利恆教會和其他一些地方往往以這種方式做事。我們一定要搞清楚什麼是真正的溫柔,什麼不是。

兩個人可以充滿激情地熱烈討論問題,只要這樣的討論是理智的,它仍可說是溫柔的。因爲他們這樣的辯論並非固執己見,而是爲了他們所謙卑服侍的更高真理。

但另一方面,兩人之間可以是溫和、輕鬆地對話,雙方也各自表達不同的意見,但他們並不是理智地進行討論,不是爲更高的真理標準而據理力爭;他們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但並不要求別人一定接受,這讓人覺得他們很謙和。 也就是說,沒有人必須要接受我的意見,我也無須去接受別人的意見。 大家彼此以寬容相待。

我們常以爲這就是溫柔的精神。兩個人不對彼此的想法發表意見,但他們並不是理智地進行討論,並遵從更高的真理標準。 他們拒絕讓自己屈服於真理面前,以及必要時承認自己的錯誤。這不是溫柔的真正含義,無論他們話語多溫和或顯得多謙卑。這根本就不是謙卑,而是自我保護和掩蓋事實。如果我們固持己見,那麼有什麼比你我都拒絕真理的標準更加滋養驕傲呢?

現代文化對謙卑的扭曲

六十年前,G. K.切斯特頓曾講到一種扭曲的謙卑。他說:

現今我們不得不忍受一種扭曲的謙卑。這種謙卑脫離了個人野心,且落戶於定罪當中,這與真正的謙卑大相徑庭。一個人可以懷疑自己,但不可懷疑事實;但如今卻顛倒了。一個人相信的恰恰是他本不該相信的――自己。他所懷疑的,恰恰是他不該懷疑的――客觀真理…… 我們現在的光景正是在製造一個族類,他們智力上過於謙虛,以至於連乘法表都不敢相信,我們正走在這條路上。

――引自《正統教義》第31頁


其實我們已經不是在路上,是已經走到頭了。今天最有影響的思想家聲稱乘法表不過是一種幫助我們達到目的的應用語言而已。在今天我們生活的世界裡,越來越多的人不以絕對真理爲他們生活的準則,所有的真理都變成是相對的。

20世紀美國文化的教義

羅伯特·貝拉,去年出版了一本暢銷書――《心靈的習慣》(Habits of the Heart)。該書描述的是二十世紀美國文化的基本信條:

這是一種對傳統道德秩序充滿敵意的生活觀。其核心是我行我素,主張每個人應自由選擇自己的角色和要承擔的責任,其根據不是更高的真理,而是由個人判斷怎樣做才能讓他們活得更好。

這就是我們的世界,就是這個世代的潮流,是我們每天都耳濡目染的生活空間。除非我們警醒,否則我們不知不覺讓這樣的人生信條滲入教會,很多人已經這樣做了。而這種滲入的方式之一就是我們過於天真,錯以爲這種對個人主義的容讓也是一種謙卑和溫柔。

溫柔的人重視真理

我再重複一遍:智慧的溫柔是向理性敞開的――是快快地聽別人的意見,且願意爲自己的意見做解釋。但無論別人同意與否,真理永遠是至關重要的。這似乎有點激進和強勢,卻是出於一種僕人的心態,他無論如何都要順服真理的標準。爲了真理,他願意改變自己的看法來滿足真理的要求。溫柔的人知道自己的有限,正是因此,他會很謹慎地對待爭辯。他願意發現自己的錯誤,並摒棄它們。

兩個現代人之間的對話可能非常柔和謙卑,但當他們彼此觀點相左,他們卻並不認爲自己需要順服更高的真理,也不認爲自己有可能出錯並願意悔過,那麼我們說,這不是溫柔的精神。

溫柔和錯謬及罪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溫柔的另一面。《加拉太書》6章1至2節。

弟兄們,如果有人陷在一些過犯裡,你們屬靈的人,要用溫柔的心使他回轉過來,自己卻要小心,免得也被引誘。

溫柔不僅是慢慢地說,也是慢慢地動怒,一個溫柔的人,即使他決定要說,而且是說《加拉太書》6章1至2中的勸戒的話語,他也會自我省察他是有限的。具體說,當一個溫柔的人爲要把他人從罪中挽回時,他首先要取出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承認說,如果不是因著根本不配得的白白的恩典,也同樣會跌入要糾正的罪惡之中。「自己卻要小心,免得也被引誘」「自己以爲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

全面的聖經溫柔觀

現在讓我們來回顧,看看我們是否可以看到溫柔的整個形像。溫柔從我們倚靠神開始。因著倚靠神,我們就把自己交託給他。一切憂慮、挫折、謀劃、關係、工作和健康都捲攏給他。然後我們耐心地等候他的回應,我們相信他的安排、能力和恩典是榮耀他自己、讓我們得滿足的最好方式。

信靠神和將我們的憂慮卸給他並耐心等候他,會帶來這樣的結果:我們不會很快地向怒氣讓步 。相反,我們會像摩西,把怒氣和個人的問題交給神,讓他爲我們辯護――如果他選擇這樣做的話。又如雅各說的,在這種安穩的信心之下,我們會慢慢地說,快快地聽。這樣我們會變得很理智且願意接受勸戒。溫柔的人熱愛學習,珍視朋友的勸戒。當他要指出一個人的罪或錯誤時,他首先省察自己同樣在罪的試探當中,他對身在罪中感同身受;並且他全然依靠神的恩典。 溫柔自始至終都來自上帝的恩典。所以,無論何時,我們看見一個溫柔的人,就當把榮耀歸於神;那時,耶穌登山寶訓的目的也就成就了。

他們將要承受地土

現在讓我們把目光轉向八福的後半部分。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爲他們必要承受地土。

耶穌的希望

耶穌希望這個應許爲他的門徒帶來什麼呢?我認爲他希望這應許能給他們力量,讓他們始終做一個溫柔的人。這樣,12節所應許的福氣就會臨到他們:「應當歡喜快樂,因爲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換言之,所應許的巨大獎賞會給門徒力量在喜樂中忍受逼迫。

所以,我想溫柔的人必承受地土的應許,幫助我們勝過出於天然性情的抗辯、抵擋和發怒,靠主給我們力量以溫柔的心來忍耐。

一切都是你的

在《哥林多前書》第3章有句話可幫助我們看到,承受地土的應許是如何幫助我們得到溫柔的力量的。在10-23節中,保羅試著幫助我們勝過驕傲。當時,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吹噓他們的各樣教師和屬世的智慧。所以保羅這樣說,

人不可自欺。你們中間若有人,在這世界自以爲有智慧,倒不如變作愚拙,好成爲有智慧的。因這世界的智慧,在神看是愚拙。如經上記著說:「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詭計。」又說:「主知道智慧人的意念是虛妄的。」 所以無論誰,都不可拿人誇口,因爲萬有全是你們的,或保羅、或亞波羅、或磯法、或世界、或生、或死、或現今的事、或將來的事、全是你們的;並且你們是屬基督的;基督又是屬神的。

注意第21節的邏輯:所以無論誰,都不可拿人誇口,因爲萬有全是你們的。這其中就包括「世界」。不要誇口,因爲世界本是你們的。這樣說你明白了嗎?

這不就是說:你根本沒有必要追求那種高人一等的虛浮榮耀,因爲上帝已經命定你繼承整個世界。如果你的父親擁有這座城市,而你就是他指定的繼承人,那麼你還有什麼必要爲你的房子比別人的大一些而誇口呢?

勝過我們罪的本性

溫柔所包含的平靜、脆弱和透明是一個既美好又痛苦的事。溫柔和我們罪的本性相抵觸,所以我們需要超自然的幫助,我們也能得到這幫助,感謝主!

如果你是耶穌基督的一個門徒,那天早上你就在山上,坐在他腳邊。如果你相信他,並將你生命的道路交託給他,耐心地等候他。那麼,上帝就已經開始幫助你了,並會繼續幫助你。他幫助你是靠確保你成爲耶穌基督的跟隨者,在基督裡他把這世界和所有一切都賜給你。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爲我們眾人捨了,他豈不把萬物和他的兒子一同白白賜給我們嗎?他賜給我們所有的一切! 他未曾留下一樣好處,不給行動正直的人――「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爲他們必承受地土。」

John Piper(約翰·派博)是「渴慕神」網站(DesiringGod.org)的創始人及導師,伯利恆學院和神學院(Bethlehem College & Seminary)校長。他在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里斯市的伯利恆浸信會(Bethlehem Baptist Church)擔任牧師三十三年,著有五十多部書籍,包括《渴慕神 : 論禁食禱告》、《十點十分的盛宴》、《思想的境界:讓頭腦被靈性的激情點燃》等。
標籤
謙卑
驕傲
釋經講道
馬太福音
八福
渴慕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