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神学
爲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
2018-09-25
—— John Piper

馬太福音5:10-12

爲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爲天國是他們的。

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應當歡喜快樂,因爲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

「爲義受逼迫」的教導過時了嗎?

今天上午,我想問的第一個問題是,耶穌所說的「爲義受逼迫」是否和我們這個時代有關。是否我們當今社會已經足夠寬容,逼迫已經不存在了,談論逼迫是不是有點迂腐?我倒是認爲,這幾節經文與今日社會密切相關,一點也不過時。爲什麼這麼說呢?有兩個理由。

1. 從世界範圍來看

首先,我們從全球來看。我們拿兩個國家作例子。祕魯的全國福音大會已證實,從1983年到1985年,有90位福音派基督徒被殺。其中70%是五旬節派教徒,20%是長老會成員,其餘的至今身份不明。毛派份子「旗幟光明之路」(譯者注:是祕魯一個極左的毛派反政府游擊隊組織,自稱爲祕魯共產黨)反對福音派信徒的理由是,他們拒絕參加游擊隊。而政府迫害他們的理由卻是,他們善待受傷的游擊隊員。除了最近三年被殺的90位福音派基督徒以外,還有20位在被警察拘留拷問後下落不明。

另一個國家是羅馬尼亞。兩週前,我剛收到約翰·斯旺森的來信,他是安諾卡以琳浸信會牧師。在信中,他提到一個剛剛從羅馬尼亞回來的商人,帶回當地信徒慘遭迫害的消息。這個商人將於4月6號晚聚會時講述當時的見證。

根據《世界基督徒百科全書》的記錄,有22億人生活在79個處於宗教自由嚴重受限制的國家。在所有基督徒中,有60%的基督徒生活在這些國家。另外有16%(2億2400萬)的基督徒生活受到政府的嚴重干預與滋擾。

所以,至少從全球來看,我們可以說耶穌的話和今天很有關,而且非常寶貴,特別是對幾百萬一直在宗教監控的壓力中生活的弟兄姐妹而言。

2. 舊人的罪性與新生命的性情

我說「爲義受逼迫」的教導和今天這個時代密切相關,第二個理由來自提摩太後書3章12節。保羅說:「不但如此,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裡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參徒14:22;約15:20;太10:25)。

保羅怎麼能說的這麼絕對?「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裡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事實上,保羅的觀點是基於他對基督徒的本性和人的罪性的認識。他相信,一方面在聖經和基督徒的生活之間,另一方面,在基督徒的思維模式和屬世的生活方式之間,存在著不可避免的衝突。

這一確信源於墮落之人的本性與基督裡的新生命的本性彼此衝突。所以,「爲義受逼迫」是很現實的。一個以神爲中心的基督徒,遲早會因他的信仰和他的生活原則,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所以,耶穌的這些關於「爲義受逼迫」的話仍與今日世界的狀況密切相關,不單是因爲在這世界上,每一天都有成千上萬的基督徒爲他們的信仰遭受逼迫,也因爲他們努力將上帝放在生命的首位,勝於他們的工作、家庭、學校和娛樂,儘管這在不同的人程度可能有所不同。這些努力遲早會讓他們遇到這樣或那樣的麻煩。也許有一天,我們會失去自由,或者神呼召我們去一個危險的地方,或者我們會因爲堅持立場而招致一些人的厭惡。

那麼,耶穌是怎麼教導我們的?

爲什麼會有逼迫?

首先,讓我們專注於爲何會有逼迫。這很重要,因爲不是所有遭受逼迫的人都會被祝福。只有那些爲義受逼迫的人才是有福的。第10節說:「爲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

「八福」中 「義」

現在我們一起回憶一下「八福」的經文。它一共分成兩部分,每一部分都以與「義」相關的經節爲結束。第一部分以第6節爲結束:「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第二部分則是在第10節結束:「爲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

其中的前三種福氣是對聖潔的虛己的描述,最終指向飢渴慕義。心靈虧缺的人,因虧缺的環境哀慟的人,以及將自己的事全然交託神的溫柔人有福了。如果你缺乏,你自然就會渴求。這三處對虧虛與需要的描述很自然地過渡到接下來對渴慕的描述。

「飢渴慕義」之後的三種福氣不是對虧缺的描述,而是對滿足的描述。渴慕開始被豐盛的憐憫、清潔的心和建立和平的能力所滿足。所以,在第6節中,人所渴慕的「義」是以憐恤、清心和使人和睦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其結果是爲義受逼迫。

「義」和耶穌

第10節中的「義」的另一個解釋,可以參見第11節中與之平行的內容。在第10節中,逼迫是「爲義」而受的,但在第11節中則是「爲耶穌的緣故」。「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 從「因我」和「爲義」的平行關係來看,「義」就是「耶穌」。

所以,我們在這裡可以認識到,真正的「義」,就是超過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太5:20),是與耶穌聯在一起的。真正的「義」不是爲自己做什麼,而是爲耶穌的緣故去做。耶穌門徒的憐恤、清心與和平,是來自耶穌。因爲「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約15:5),這也是爲榮耀他而做。耶穌的榮耀使我們的「義」與眾不同,它是真正的「義」。

爲何義人會受逼迫?

然而這卻引起一個問題:如果這就是「義」――信靠耶穌,成爲憐恤、清心、和平的人,並爲他榮耀而活,這樣的人爲什麼會受逼迫呢?這樣的品格並沒有冒犯任何人。

路加福音16章14-15節中可以找到逼迫產生的根源。耶穌剛剛說完:「一個僕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逼迫和嘲弄就來了。第14節說:「法利賽人是貪愛錢財的,他們聽見這一切話,就嗤笑耶穌。」這就是逼迫和爲什麼會有逼迫的解釋:「他們貪愛錢財。」換句話說,耶穌對錢財的態度是對他們貪愛錢財的一個打擊。

接著是對嘲諷的進一步解釋:「耶穌對他們說:『你們是在人面前自稱爲義的。』」 所以,這就是逼迫的根源所在。這個根源發出兩條主幹,一個是喜愛罪惡或虛僞之事,另一個是爲這種喜好作辯護的需要。這就是逼迫產生的根本原因。

耶穌從一種生活方式和一個信息來顯明:貪愛錢財就是背叛上帝。「你們不能事奉兩個主!」這不是在挑釁和冒犯,而是因他真實的清潔。這也是一個人是否會得救的關鍵,但這直接刺激到法利賽人貪愛錢財之心。所以,他們必須詆譭耶穌,才能稱自己爲義。這就是自義的標準操作模式,也就是逼迫的根源。

義人必受逼迫

這就是爲什麼一個獻身於「義」的聖潔生命會受到逼迫、排斥或言語的攻擊。

  • 如果你珍重貞潔,你的生活原則就打擊了那些熱愛性自由的人。
  • 如果你支持戒酒,那麼你就指證了那些好酒之人的罪。
  • 如果你節制自守,那麼你的生活操守就是對暴飲暴食者的譴責。
  • 如果你的生活簡樸且快樂,那麼你就顯明了奢華浪費者的愚昧。
  • 如果你謙卑地與神同行,那麼你足以揭露驕傲的罪。
  • 如果你勤勉守時,那麼你會讓那些懶惰怠慢之人難堪。
  • 如果你以憐憫之心說話,那麼就會與他人的冷漠形成反差。
  • 如果你待人誠摯,你會讓乖巧之人顯出輕佻而非聰明。
  • 如果你以屬靈的事爲念,你會讓世上的人顯出庸俗。

對公義的兩種反應

當你渴望在待人接物的一切事上活出敬虔,當你爲著耶穌的榮耀,靠著他的能力,在他的義中生活的時候,你身邊的人可能會有兩種不同反應。約翰福音3章20-21節這樣描述:

凡作惡的便恨光,並不來就光,恐怕他的行爲受責備(這可能是一種反應:恨光,不接受光);但行真理的必來就光,要顯明他所行的是靠神而行(這是第二種可能出現的反應:行真理並來就光,且甘心地承認我們裡面所獲得的善都是神所賜的)。

有兩個選擇,逼迫和悔改。( 參太5:10,16)。但是,我們可能會問,我們生活當中那些既沒悔改、也不逼迫我們的非信徒呢?他們很友好,甚至很禮貌。 對此我們至少可以從兩方面來解釋:

既沒有逼迫也沒有悔改呢?

第一種解釋是你把燈放在鬥底下了。你巧妙地把十字架隱藏起來(加5:11,6:12-13),你沒有凸顯出你獨有的價值。

第二種解釋就是,你的確發出光來,而你身邊的人正在逼迫或悔改這兩個選擇之間猶疑。但無論是逼迫還是悔改都不會馬上發生。他們沒有馬上逼迫你,是有各種原因的。在福音書中,我們經常看到法利賽人發怒,卻沒有立刻逼迫耶穌,但這只是他們的權宜之計 。無論逼迫還是悔改都不總是立刻發生。事實上,許多人內心很掙扎,一方面他們恨惡你生命中的基督信仰,一方面卻又被它們深深吸引。

所以,我們都要鑑察自己是否是一個隱姓埋名、膽小如鼠的基督徒。如果是這樣,我們就應該悔改,下決心真誠地顯明我們的基督徒身份。當然我們也不必因爲眼下沒有逼迫和悔改,就認定自己是個膽小如鼠的基督徒――也許,一個新生命正在孕育中,終將結出美好的果實。又或者是,暴風雨很快就要來到了。

無論是受逼迫還是引人悔改,你都會因此感到滿足。

受逼迫的人有福了

「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應當歡喜快樂。」(11節)

這是一個令人震撼的忠告。當我們被恨惡、嘲笑、折磨和殺害時,怎麼解釋這個「應當歡喜快樂」的命令呢?不要誤會,耶穌在此的確想到死亡了。這就是先知們的遭遇(太23:30;王上18:13,19:10;尼9:26;耶26:23),也將是門徒們的遭遇。所以他在馬太福音24章9節中說:「時,人要把你們陷在患難裡,也要殺害你們;你們又要爲我的名被萬民恨惡。」

耶穌爲什麼作出這個震撼的忠告?

我們怎麼勸告痛苦中的人這是至高真理?――「應當歡喜快樂!」我看到兩種情況:一種是麻木不仁、一知半解、象牙塔中的神學家的空談,他們根本不曾痛苦地呼喊過。而另一類人,他們曾親身體驗,親眼目睹。他們親自從這條被逼迫的路上走過,這其中的真實乃是大多數人從未經歷甚至從不知曉的。

「應當歡喜快樂!」這是主的話,不是一個莽撞的實習牧師衝進一個殯儀館,拍拍死者家屬的背說:「無論如何都要讚美主。」這是主自己對他的門徒說的,因爲他們大多數人有朝一日會喝到殉道的杯。在你遭受逼迫和受苦時 「應當歡喜快樂」。他怎麼可以這麼說呢?

他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爲他堅信,在天上的賞賜遠遠超過我們因服侍基督而忍受的痛苦。「應當歡喜快樂,因爲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這裡有一個祕密――就是在苦難中喜樂的祕密,也是在不幸和哀號中快樂的祕密。而這一祕密來自一個信心的神蹟,因爲我們堅信天堂是所有苦難的百倍補償。你相信耶穌看見的天堂嗎?如果你的信心夠充足,你將會在苦難中歡呼和喜樂。「應當歡喜快樂,因爲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

受苦與天上的獎賞

人當在逼迫中歡喜快樂。有一個問題是,你是不是會認爲受苦越多,在天上得到的賞賜就越大呢?如果不必受苦就可以得到同樣的獎賞,那麼我們豈不是要爲白白受苦而哀哭,怎麼會爲受苦而喜樂呢?

如果受苦和不受苦所得的是一樣的,那麼爲什麼還要歡喜接受它呢?是什麼給了羅蘭·泰勒、里德利主教和約翰·布拉·德弗福力量,使他們坦然面對被燒死的威脅呢?是什麼感動俄巴底亞·赫姆斯,讓他在爲耶穌的名忍受90下鞭刑、背部血肉模糊之後,還能對那些掌刑者說:「你是用玫瑰花打我嗎」?爲什麼托馬斯·哈德卡斯特爾說逼迫是「恩賞的時刻」?

我認爲,你的信仰越是藉著苦難被試驗過,你將來得的獎賞就越大。馬太福音19章29節已經教導我們:「凡爲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親、母親、兒女、田地的,必要得著百倍,並且承受永生」。《哥林多後書》4章17-18節更是如此教導:

「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爲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

他說苦難所「預備」或「帶來」的是極重無比的、永遠的榮耀。正如查爾斯·霍奇說:

「苦難是永恆榮耀的緣由。榮耀雖不是靠苦難賺取的,但苦難仍是人得榮耀的原因。上帝希望人們明白他的目的,那就是,他不僅要用極大的喜樂獎賞他受苦的百姓,而且也使苦難成爲產生喜樂的途徑。」

——《哥林多後書註釋》,104頁


換言之,在爲義、爲耶穌受苦時,應當歡喜快樂,因爲如此苦難將使人得著極大的補償和獎賞。而且,你的信心越是能承受沉重的苦難,你就能在天上得到越大的獎賞。所以,應當歡喜快樂,因爲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

將我們的心安定在天

我將以這節經文中一個清楚的指示來結束今天的分享。比起世界的獎賞,耶穌更願意我們渴望天上的獎賞。他願我們能得著天上的財富而非地上的(太6:19-20)。耶穌如此希望你的心能定在天上,以至於撇棄地上的一切好讓你得著喜樂。並不是沒有眼淚的!――就像保羅說的:「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又像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裡,他面對自己的痛苦,汗如血滴落下,但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他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

耶穌願我們能把心思、盼望、渴望和喜樂放在天上。除此以外,沒有別的辦法能讓你因失去今生之樂而感到歡喜。如果我們不是更愛天國的話,我們怎能因爲失去這一切而感到歡喜快樂?

想想舊約的先知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如何將我們的心安定在天?你需要常常默想那些爲上帝和公義而被逼迫和殺害的舊約先知。常常翻閱希伯來書11章36-38節,看他們是怎樣靠信心去面對嘲弄和鞭打,甚至是鎖鏈和監禁。他們被石頭投擲、被鋸成兩半、死在刀下;他們以羊皮蔽體;他們清貧、疾苦且受虐待――他們是世界所不配得的人!

時常來到舊約中的這些信心男女面前,貼近他們的心靈。讓自己和他們一同走上刑架,向他們學習如何熱愛天國。正如經上所記:「他看爲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賞賜。」(來11:26)

思想那些獻身基督的人

1555年,約翰·何柏被綁在英格蘭的火刑柱上燒死的三個星期前,他寫下了這樣一封信:

「你現在要讓你的心思意念不再專注在你眼前的困境上,而是轉向艱難之後的祝福……要警醒,不要爲這世界的快樂或不幸而心思煩擾,對這些事的顧慮、貪愛,或是恐懼,都會使我們遠離上帝。」(Ryle, Light from Old Times, 115頁)

你們做子女的,想想約翰·羅傑的孩子們。羅傑因爲信基督,和何柏於同一年被活活燒死。他的孩子們陪著自己的父親到刑場,一邊含著淚水,一邊還鼓勵他剛強,不撇棄和辱沒基督的名(Ryle, 64頁)。

著名的神學家迪特里希·朋霍費爾也是如此。1945年,當他離開自己的牢房走向絞刑架時,他對佩恩·貝斯特說:「這是結局――但對我來說是生命的開始。」(Bethge, Dietrich Bonhoeffer: A Biography, 830頁)十年後,一位監獄醫生寫道:

「在刑場,他再次做了一個簡短的禱告,然後勇敢且鎮靜地走向絞刑架。他死得很痛快。作爲一名醫生,我工作了將近50年,可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人死的時候,是如此完全地順服上帝的旨意。」( 830-831頁)

還有尼亞·莫伊謝耶夫的最後一封信。他20歲,是浸信會信徒,蘇聯紅軍士兵。他已經被折磨有一段時間了。1972年7月16日,他們過度地折磨他,他逝去了。此前一天,他還曾寫信給他的兄弟弗拉迪米爾:

「別把所有的事告訴我們的父母。只要告訴他們:『尼亞給我寫了一封信,說耶穌基督正要進行一場爭戰。這是一場基督徒的爭戰,所以他不知道自己何時能歸家。』」

親愛的朋友,無論你是年幼或年長,我深深地希望你們都記住這一節經文。啓示錄2章10節――「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

看看這些先知!還有殉道者!不管怎樣,讓你的心出離這個世界,安定在天上,現在就行動吧!否則你將無法順服主的命令:「在逼迫中應當歡喜快樂,因爲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

讓我們的心得著激勵,爲教會的宣教運動奮勇爭先:

「爲得到那不會失去的,而付出那不能保有的,這樣的人一點也不傻。」――吉姆·艾略特,殉道者

如果有人問,我們把心安定在天上,那會不會讓我們在地上成爲一個無用的人?問題的答案就在耶穌「登山寶訓」的下一段講論中。那些將心安定在天的人,他們一無懼怕,在逼迫中也有大喜樂。這些擁有完全的自由和喜樂的人,就是「世界的鹽」和「世界的光」!

John Piper(約翰·派博)是「渴慕神」網站(DesiringGod.org)的創始人及導師,伯利恆學院和神學院(Bethlehem College & Seminary)校長。他在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里斯市的伯利恆浸信會(Bethlehem Baptist Church)擔任牧師三十三年,著有五十多部書籍,包括《渴慕神 : 論禁食禱告》、《十點十分的盛宴》、《思想的境界:讓頭腦被靈性的激情點燃》等。
標籤
釋經講道
馬太福音
逼迫
八福
渴慕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