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心的人有福了,
因爲天國是他們的。
哀慟的人有福了,
因爲他們必得安慰。
1978年,我在科羅拉多州的阿斯本講道,聽眾是基督徒校園團契的學生和街頭流浪漢。在講道的結尾,有一個學生問了一個很多人都會問的問題。他說:「基督教不就是弱者的精神寄託嗎?」
我的回答很簡單。我說:「是。」完了。
我不記得接下來的對話如何。所以,我就在這裡接著對話。我會反問:「爲何認爲基督教是一種精神寄託的看法這樣讓人反感呢?」人們通常不會反感一副柺杖不好,說:「它不就是一個柺杖嘛!」同樣,人們也並不認爲精神寄託本身有什麼不好。那麼,爲什麼基督教是精神寄託卻成爲一件不好的事?」
我想大多人可能會說:如果基督教只是一種精神寄託,那麼,它是給精神殘疾的人預備的。但我們不喜歡把自己看作殘疾的。因此,給基督教貼上精神寄託的標籤讓我們覺得自己好像不是那麼健康正常。
但耶穌說:「健康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可2:17)換言之,只有患病的人才會來到耶穌面前,尋求他的幫助。就是那些知道自己在靈性上、道德上和甚至是身體上都有「殘疾」的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念,就是說每個人都是相信一些東西的,並以這些相信支撐起他們的生活。即使是不可知論者也堅定地相信:不該堅定地相信任何東西(這一點也說明爲什麼人很難成爲一個徹底的不可知論者)。其實,我們都靠某種信條生活,雖然我們不一定清楚自己的信條是什麼。
如果說基督教只是一種精神寄託,那麼這種確信背後的信條是什麼呢?我想答案是這樣:人們不能接受基督教是一種寄託,是因爲他們認爲自己並不是瘸子,他們可以在努力追求自主、自助、自信以及自尊中找到人生快樂和滿足。
如果降世的彌賽亞叫人以孩子般對神的依賴來代替自助;以信靠神替代替自信;以至高神的恩典替代自主;以憐憫卑微的人來代替自高――這樣的彌賽亞將是自我崇拜信條的威脅。自從亞當和夏娃在蛇的眼中看到他們自己的形像,聽到蛇說:「你們不會死,你會像神一樣懂得分別善惡。」他們就開始迷戀上自己潛在的獨立形像;從那時起,自我崇拜的宗教就開始統治世界了。
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是一位100多年前就已去世的美國詩人和哲學家;他有一篇著名的文章《自助》。這篇文章的問世俘虜了那個時代和我們這個時代的很多靈魂。
「相信自己,生命因相信自己而頑強地跳動。抱怨是一種意志的軟弱,當你抱怨的時候,更要奮發努力。」
好,我們現在看到批判基督教是一種精神寄託背後的信條了。根據愛默生的說法,這世界之所以如此脆弱是因爲缺乏自助。所以,對他來說,基督的降生並沒有讓他感到欣慰:基督並不是醫治疾病的妙方,他只是一種精神寄託而已。對艾默生以及當今特麗·科爾·惠特克的追隨者來說,基督是一塊絆腳石和一種對自由的威脅。是的,甚至我們也有同樣的感受:基督並沒有直接醫治我們最惡恨的疾病――無助,他把無助變爲我們通向天國的大門。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爲天國是他們的。
這節經文是什麼意思呢?虛心有什麼含義?讓我們來看看聖經是怎樣描寫那些神所重用的偉人的。
在面對神要懲罰所多瑪和蛾摩拉的事情上,他說:「我雖然是灰塵,還敢對主說話。」(創18:27)
當雅各經歷二十年的放逐生活後回到應許之地,他在禱告中與神摔跤,並說:「你向僕人所施的一切慈愛和誠實,我一點也不配得。我先前只拿著我的杖過這約旦河,如今我卻成了兩隊了。」(創32:10)
當神來到摩西面前,託付給他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使命時,他說:「摩西對神說,我是什麼人,竟能去見法老,將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呢?……摩西對耶和華說,主啊,我素日不是能言的人,就是從你對僕人說話以後,也是這樣。我本是拙口笨舌的。」(出3:11,4:10)
神向摩西發怒的原因不是因爲他對自己的能力自慚形穢,而是他對神的能力缺乏信心。神對摩西說:「耶和華對他說,誰造人的口呢,誰使人口啞,耳聾,目明,眼瞎呢?豈不是我耶和華嗎?現在去吧,我必賜你口才,指教你所當說的話。」(出4:11-12)
如果一個人被罪惡、自卑或自棄感所纏累,聖經有什麼解決的辦法?我絕對相信,解決的辦法一定不是自尊。神從沒對摩西說:「不要貶低自己,你是個人物,你口才很好。」這可不是聖經的方式。神是這樣說的:「不要把自己看得一文不值,要把眼光轉到我這邊。我是造人口的,我會與你同在,幫助你,教導你當說的話。現在看著我,打起精神來!」
聖經解決自卑問題的答案不是高度自尊;而是至高的恩典。你可以通過重複誦讀以賽亞書41章13節的話:「因爲我耶和華你的神,必攙扶你的右手,對你說,不要害怕,我必幫助你。」這節經文來,看你是否能開心地讀出來,以此來測試你是否同意這個觀點。換句話說,神釋放和鼓勵那些覺得自己只不過是蠕蟲的人的方式,不是說他們是美麗的蝴蝶,相反地,他會說:「我會幫助你。我是你的救主……現在起身去埃及,我會與你同在。」
威廉·凱裡不是一個高度「自尊」的人。他不斷地責備自己所犯的罪。當1812年那場大火燒燬了他大量的寶貴手稿時,他並不責備魔鬼。他說:「神的路是多麼難尋啊!」然後他責備自己在工作中存有太多的自負心理,說:「神重重擊打我們了,他有權這麼做,被他責罰是我們應得的。」
凱裡在他的四名宣教夥伴去世後,寫信給安德魯·福勒,說:「我不知道爲何這樣一棵貧瘠的樹被保留下來;但我知道神不會做錯決定。」當他於1834年在印度塞蘭坡去世時,按照他生前的要求,他的墳墓上只刻有一句簡單的碑文。你知道嗎,威廉·凱裡只是一個相貌平常、不斷染上熱病、且又在1817年因受傷多年跛腳的人。然而正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在四十年中堅忍地克服所有的阻礙。把整本聖經翻譯成6種語言,和部分聖經翻譯成其他29種語言――這樣一個對天國有作爲和貢獻之人,他的奧祕何在呢?答案在他的墓碑上可以找到。
1761年8月17日出生
1834年6月9日去世
一隻被厭棄、窮困和無助的蠕蟲,
在他的膀臂中找到安歇。
威廉·凱裡的祕密是不自大。一直到人生的終點,他一直是個虛心的人。他稱自己爲「一隻被厭棄、窮困和無助的蠕蟲」,他非常清楚自己的罪和失敗。
他的祕密就在他墓誌銘上的最後一行字上:「在他的膀臂中找到安歇。」這就是他無論是生或是死的的祕密。他把自己看作是神懷抱中窮困、無助和卑賤的器皿。因爲他知道耶穌的應許: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爲他們屬於有憐憫又有大能的萬王之王。
我禱告祈求神說:「伯利恆教會的全會眾都可以找到奉獻、自我價值以及喜樂的祕訣――不是在自尊的快樂中,而是在神權能的恩典中。神說「不要擔心,雅各,我會幫助你。」
「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神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詩51:17)如果你犯了姦淫和謀殺罪後,憂傷痛悔的靈蒙神悅納。但當你做好事的時候又怎樣呢?當建聖殿的材料預備好之後,大衛禱告說:「我算什麼,我的民算什麼,竟能如此樂意奉獻。因爲萬物都從你而來,我們把從你而得的獻給你。」(代上29:14)
換言之,即使當大衛和他的子民施行美德,大衛也沒產生自大的念頭。相反,他降伏於至高者的恩典下:我們算什麼會這樣去甘心奉獻!自尊歸於至高神,歸於至高神!不歸於我們,即使在我們施行美德時。
「耶和華我的神啊,如今你使僕人接續我父親大衛作王。但我是幼童,不知道應當怎樣出入。」(王上3:7)。
「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因此我厭惡自己,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伯42:5-6)
「那時我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爲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又因我眼見大軍王萬軍之耶和華。」(賽6:5)
我們從約伯和以賽亞那學到,謙卑的來源之一是看見神的大能和聖潔。
「我是用水施洗,但有一位站在你們中間,是你們不認識的,就是那在我以後來的,我給他解鞋帶,也不配……他必興旺,我必衰微。」(約1:27,3:20)因爲耶穌說過「凡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大過約翰的;然而,神國裡最小的比他還大。」(路7:28)以及「若有人願意作首先的、他必作眾人末後的、作眾人的用人。」(可9:35)
耶穌講了個兩個上聖殿禱告的稅吏和法利賽人的比喻。關於稅吏,耶穌說:「那稅吏遠遠地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我告訴你們,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爲義了,因爲凡自高的,必降爲卑,自卑的,必升爲高。」(路18:13-14)用另一種方式來說:「虛心的人有福了。」
「耶穌就和他們同去。離那家不遠,百夫長託幾個朋友去見耶穌,對他說,主啊,不要勞動。因你到我舍下,我不敢當。我也自以爲不配去見你,只要你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因爲我在人的權下,也有兵在我以下,對這個說去,他就去。對那個說來,他就來。對我的僕人說,你做這事,他就去做。耶穌聽見這話,就希奇他,轉身對跟隨的眾人說,我告訴你們,這麼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沒有遇見過。」(路7:6-9)
耶穌先是拒絕了她的求助,因爲她不是猶太人。婦人說:「主啊,不錯。但是狗也吃它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耶穌聽後回應說:「婦人,你的信心是大的!」
我們可以從這位百夫長和迦南婦人那裡學習到,靈裡貧窮是真實信仰的核心。
當他看見耶穌在革尼撒勒湖上所行的大能時,「就俯伏在耶穌膝前,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路5:8)
「我也知道,在我裡頭,就是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因爲立志爲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羅7:18)
「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林後4:7)
「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可見栽種的算不得什麼,澆灌的也算不得什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林前3:6-7)
「基督耶穌降世,爲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個是罪魁。然而我蒙了憐憫,是因耶穌基督要在我這罪魁身上,顯明他一切的忍耐,給後來信他得永生的人作榜樣。」(提前1:15-16)
一種自我的無力感。
一種在神面前的靈裡匱乏和無助感。
一種在神面前的道德污穢感。
一種在神面前的不配感。
是認識到若說我們擁有生命,擁有喜樂或人生有什麼意義,全是因爲神和他的恩典。
客觀來說,我提到人的有限感、匱乏感、污穢感和不配感,都是源自人靈裡的貧窮。不論人是否意識到,事實是人沒有神就會全然無助,所有人在神面前都是匱乏、無助、污穢和不配的。然而,不是所有這樣的人都能「蒙福」。
當耶穌說:「虛心的人有福了,」他並不是指所有「虛心」的人,唯有那些認識到這一點的人才是有福的。這讓我們看到,八福的第一和第二福放在一起是再合適不過了。「哀慟的人有福了,」顯明了靈裡貧窮的人的主觀認識。
虛心哀慟的人有福了。福份屬於那些能敏銳感覺到自己虧缺、罪惡、失敗、無助、不配和空乏的人――那些不用自負外袍遮掩事實,且誠懇面對真相並和虛心痛悔尋求神恩典的人。
你們是有福的!因爲你們將受安慰。不要怕,軟弱的雅各!摩西、耶利米(耶1:6-8)、以賽亞和彼得,不要懼怕!我會與你們同在,我會幫助你,堅固你,用我得勝的右手托住你。神的國屬於你。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