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世紀上半葉,耶羅波安二世在以色列(北方王國)作王四十一年。《列王紀下》第14章25節寫道:「他收回以色列邊界之地,從哈馬口直到亞拉巴海,正如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藉他僕人迦特希弗人亞米太的兒子先知約拿所說的。」《約拿書》1章1節寫明約拿是亞米太的兒子,由此我們得知約拿就是那位公元前8世紀中葉時生活在以色列北方王國的先知。
根據第1章1-2節,耶和華的話臨到約拿,「你起來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呼喊。」上帝對約拿說的這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了解一點背景知識或許會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同一時期的先知阿摩司得神的默示論以色列的罪,又預言耶和華必興起一國攻擊以色列,這個國家就是亞述(摩6:14),而尼尼微正是亞述的首都。也就是說,當阿摩司宣告以色列將被亞述攻擊的命運時,耶和華讓約拿到亞述的尼尼微去傳講他的話語。
你們很多人應該都記得故事的大致經過。約拿並沒有服從上帝的旨意往東行去到底格里斯河上的尼尼微,而是在約帕上了一條前往他施(大約在西班牙境內)去的船。耶和華使海中起大風,船隻陷入危險之中。當船上水手們的禱告無法使海浪平息時,他們便叫醒約拿讓他向他的神禱告。之後他們又掣籤,看這災難是由於誰的緣故而臨到他們,結果掣出約拿來。當船員們問他是什麼人時,約拿回答說:「我是希伯來人。我敬畏耶和華那創造滄海旱地之天上的神」(拿1:9)。船員們問他當怎樣行才能使海浪平靜,約拿對他們說:「你們將我抬起來,拋在海中,海就平靜了」(拿1:12)。約拿如此情願地捨命救船上的異教徒(拿1:5)船員們,然而幾個星期後卻因爲上帝拯救了十二萬尼尼微異教徒們而發怒,約拿的行爲讓我們感到困惑。或許約拿情願喪生於大海主要是出於懊悔和羞愧。他意識到自己想「躲避耶和華」(拿1:3)的行爲愚蠢之至――耶和華是創造滄海旱地的神(拿1:9),我們怎麼可能逃得掉呢?上帝找到了約拿並顯明了他的愚蠢,約拿罪孽昭彰,索性要一死了之。
船員們將他拋在海中,於是海浪便平息了,而約拿沉到了海裡。之後發生了什麼呢?緊接著發生的並不是一條大魚將約拿吞下,在這條大魚出現之前還有約拿在困境中的呼求。儘管約拿很清楚他有罪,儘管他深知自己該死,儘管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交給上帝的公義審判,然而當死亡向他逼近時,他想到那位他並沒有盡心盡力事奉的神是「有恩典、有憐憫的神,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拿4:2)。因此,他求告耶和華,請求他的憐憫。於是上帝安排了一條大魚來解救約拿,上帝憐憫他的先知並且奇蹟般地讓他在魚腹中得救。
《約拿書》第2章講述的便是約拿在魚腹中的禱告。他詳述了自己在海裡遭遇患難時的求告,並對上帝的解救獻上感恩。
在我們分享這一章經文以前,我想簡單說明一下爲何我認爲這一卷書是一段史實而非一則寓言。我們不僅可以從《列王紀下》14:25節看到歷史上確有約拿其人,我們還在新約中看到耶穌也將約拿的故事當作史實來對待。《馬太福音》12:40裡,耶穌這樣說道:「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肚腹中,人子也要這樣三日三夜在地裡頭。當審判的時候,尼尼微人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因爲尼尼微人聽了約拿所傳的,就悔改了。看哪,在這裡有一人比約拿更大。」所有敬畏耶穌智慧的人都不會質疑他的判斷。耶穌認爲約拿的故事是真實的,我們同樣也應當相信。你若問我怎麼可能有人在魚腹中待了三天卻存活下來,那麼我的答案是――這或許不大可能,但是相比之下,有人在墳墓裡待了三天卻又復活的可能性似乎更小。這也就是爲什麼耶穌稱約拿的故事爲「神蹟」。耶穌在《馬太福音》12:39裡說道:「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看神蹟,除了先知約拿的神蹟以外,再沒有神蹟給他們看。」耶穌知道這並不是一個尋常事件,而是仁慈上帝的偉大神蹟。嘗試用科學道理來解釋約拿的故事就像嘗試去解釋耶穌傳道時所行的神蹟一樣毫無疑義。事實就是:約拿向上帝尋求幫助,於是上帝借助一條大魚奇蹟般地解救了他。
約拿在魚腹中是清醒的,即使清醒的時間並不長,這段時間也足以令他意識到上帝已經將他從深海中解救出來。在他清醒的這段時間裡(或許是時斷時續的),約拿一直在禱告,第2章就是講述他是如何禱告的。所以,當你在讀這個禱告時,請記住約拿所提到的患難指的是他被投在海裡,而非他被吞到魚腹中。海水帶來了死亡的威脅,而這條大魚就是爲他帶來救贖的避難所。在約拿的禱告中,他在患難中的呼求(在海中)用的是過去時態,而他的信靠與感恩的禱告用的是現在時。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個禱告。
《約拿書》2:1-2節寫到:「約拿在魚腹中禱告耶和華他的神,說:『我遭遇患難求告耶和華,你就應允我;從陰間的深處呼求,你就俯聽我的聲音。』」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約拿沉入海裡時所發生的事情:他向上帝呼求,於是上帝應允了他的禱告安排了一條大魚。我希望你們能夠體會到這其中所蘊含的極大激勵,而我希望向大家傳達的最重要的一點是:上帝應允他的兒女在患難中的呼求。今天我們要分享的這一章就是在講,當我們在患難中呼求上帝的時候,他爲什麼會應允我們,以及他怎樣回應我們。第一,儘管我們有罪,上帝仍然應允我們的呼求;第二,上帝應允我們的呼求,儘管他審判罪惡;第三,上帝應允我們的呼求,能夠將我們從無可指望的境況中解救出來;第四,上帝總是在最緊要的關頭應允我們;第五,上帝一步步地應允我們的呼求,而並不是每一步都讓人感到舒服;第六,上帝應允我們是爲要贏得我們對他的忠誠和感恩;第七,我們因爲自己的罪而陷入困境,但上帝仍然應允和幫助我們是因爲他希望我們能夠變得像他那樣仁慈。下面我們來一一分析這幾點,好使我們能更有信心地求告上帝。
第一,上帝應允我們在患難中的呼求,儘管我們是有罪的。當約拿落入海裡時,他並不是在前往尼尼微的路上,而是在躲避耶和華的途中。也就是說他犯了不順服神的罪,這就是他落入海裡的原因。或許你們當中現在正有人因爲不順服而陷入困境之中,你現在可能正有這樣的疑問:「我還有希望嗎?上帝還會憐憫我、聽我在患難中的呼求嗎」,那麼就請你從約拿的故事中獲得勇氣吧。約拿陷入困境就是因他的罪造成的,但是上帝依然應允了他的禱告,給了他改過的機會。
聖經中這樣的教導並不是只有這一處,《詩篇》第107章第10-15節經文寫到:
那些坐在黑暗中死蔭裡的人,被困苦和鐵鏈捆鎖,是因他們違背神的話語,藐視至高者的旨意(比如約拿)。所以他用勞苦治服他們的心;他們仆倒,無人扶助。於是,他們在苦難中哀求耶和華,他從他們的禍患中拯救他們。他從黑暗中和死蔭裡領他們出來,折斷他們的綁索。但願人因耶和華的慈愛和他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稱讚他。
假若你因不順服神而陷入現在的困境,那麼請你悔改並向上帝呼求吧。儘管你是有罪的,上帝也依然會應允你的禱告。
第二,上帝應允我們的呼求,儘管他對罪有審判。請注意第3節經文:「你將我投下深淵。」根據1:15節所說的,應該是船員們將約拿抬起,拋在海中。然而,約拿深知這一切是上帝的作爲。上帝對約拿的不順服感到非常生氣,於是要懲罰約拿。我想陷在困境中的人,沒有什麼比想到上帝因憤怒而把患難加在我們身上而更感到絕望的了。我猜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也許會說:假如上帝將我放在這麼糟糕的境況中是因爲他不喜悅我,那麼向他禱告尋求幫助又有什麼用呢?然而約拿卻敢於向那位將他拋入大海的上帝祈求幫助,而正是這位將他拋入大海的上帝垂聽了他的禱告,施行神蹟來解救他。即使是在上帝不喜悅我們的行爲時,他也絕不是僅僅爲了懲罰我們而讓我們經歷苦難的折磨。救贖永遠是他行事的目的之一。正如《約伯記》36:15所寫的:「神藉著困苦救拔困苦人,趁他們受欺壓,開通他們的耳朵」災難不僅僅是懲罰,更是救贖。所以,即使困境中的你感到上帝的手加害於你,也請你不要絕望,仍然求告他的名。上帝應允他兒女的呼求,儘管他對罪有審判。
第三,上帝應允我們的呼求,能夠將我們從無可指望的境況中解救。第5和第6節經文描述了約拿當時的處境極爲險惡:「諸水環繞我,幾乎淹沒我;深淵圍住我,海草纏繞我的頭。我下到山根,地的門將我永遠關住。」在風平浪靜的時候被拋到海裡應該是一件夠糟糕的事情了,那麼當海上狂風大作,海面卷著八、九米高的巨浪時被拋入海中該有多麼可怕啊,你感覺自己沉得很深,你覺得自己死定了。但是就好像這一切還不夠似的,當你拼命地掙扎想要浮出水面時,一團海草緊緊地纏住了你的頭和脖子。這是多麼驚心動魄的畫面啊。境況差到幾乎無可挽回的時候,上帝開始了他對約拿的拯救。
我不能確定是出於什麼原因,但是在基督徒的生命裡困苦和煩惱似乎常常接踵而至。它們不會依據我們應對困難的能力而放慢節奏。我們的處境時常糟糕到讓我們看不到任何希望,在這樣的時刻,我們應當銘記約拿的境遇。在那樣的境況下獲救看起來似乎不可能的,但是「在神卻不然」(可10:27)!當我們在患難中呼求上帝的時候,上帝會聽我們的禱告,將我們從無可指望的境況中救出來。
第四,上帝總是在最緊要的關頭應允我們。第7節經文寫道,「我心在我裡面發昏的時候,我就想念耶和華。我的禱告進入你的聖殿,達到你的面前。」用更直白的話說:「當我漸漸失去意識的時候,我就想念耶和華。」事實上,他可能真的昏迷了,幾天後醒過來才知道自己被一條大魚解救。上帝總是在危急關頭才回應我們的禱告。許多聖徒同哈巴谷一樣曾這樣訴苦:「耶和華啊,我呼求你,你不應允,要到幾時呢?」(哈1:2)但是約拿卻給了我們恆切禱告的勇氣,即使我們快要失去知覺也要堅持禱告,並且要堅信上帝一定會在最緊要的關頭回應我們的禱告。
第五,上帝一步步地應允我們的呼求,而且並不是每一個步都是令人舒適的。我們總懷有「要麼全部要麼沒有」的極端心態,覺得上帝要麼乾脆應允我們的祈求,要麼拒絕,而這樣的觀念是要不得的。我們可以確定當約拿呼求上帝的時候,他絕對不是說:「上帝啊,請讓我在魚腹中呆三天吧!」他或許會說:「救救我啊,上帝,我離開了你的面,但求你憐憫我!」然而上帝的回應是分階段的。儘管魚腹看起來怎麼也不像是上帝的救贖,但是確實是它拯救了約拿:魚腹中的約拿能清楚地知道他活下來了,他仍有盼望。約拿並沒有抱怨他的處境,而是接受了上帝第一步的拯救――一片「陸地」。於是他在魚腹中用這樣的一句話堅定地結束了他的禱告:「救恩出於耶和華。」
請不要輕視上帝階段性的工作。假若上帝選擇分步驟來拯救和治癒我們,那他一定有他的美好意圖,而我們也應當對境況的任何改善感到感恩。儘管比不上回到巴勒斯坦,但比起在海底被海草纏繞溺水而死,待在魚腹中要好的多。上帝分步應允我們的呼求,但並不是每一個步驟都是令人舒適的。
第六,上帝應允我們是爲要贏得我們對他的忠誠和感恩。感謝上帝拯救的禱告應當怎樣結尾呢?第8和第9節經文是一個很好的範例:「那信奉虛無之神的人,離棄憐愛他們的主;但我必用感謝的聲音獻祭與你。我所許的願,我必償還。救恩出於耶和華。」上帝回應約拿的禱告,讓約拿產生了美好的改變,約拿開始驚異爲何會有人離棄憐愛他們的主,而去信奉虛無之神。上帝讓約拿明白:當你離棄耶和華時,你也遠離了他的憐憫。上帝同時也使約拿的心中充滿了感恩。上帝應允我們的禱告是爲了使感恩歸於他的榮耀,也就是說上帝樂意應允所有滿懷感恩的禱告(腓4:6)。保羅在《哥林多後書》1:11裡寫到:「你們以祈禱幫助我們,好叫許多人爲我們謝恩,就是爲我們因許多人所得的恩。」在《詩篇》50:15節裡耶和華這樣說:「並要在患難之日求告我,我必搭救你,你也要榮耀我。」上帝應允我們在患難中的呼求是爲要贏得我們對他忠誠和感恩。
最後,我們因爲自己的罪而陷入困境,但上帝仍然應允和幫助我們是因爲他希望我們能夠變得像他那樣仁慈。爲了讓大家了解這一點,我們必須將這個故事看完。第3章裡,約拿回到陸地上,上帝再一次讓約拿前往尼尼微。於是約拿踏上行程,去傳講耶和華將要審判尼尼微人的信息。第3章第5節寫到:「尼尼微人信服神。」接著第10節裡我們看到上帝的回應:「於是神察看他們的行爲,見他們離開惡道,他就後悔,不把所說的災禍降與他們了。」
現在我們來看看前3章都發生了哪些事情:約拿違背上帝的旨意;上帝讓他處於毀滅的危險之中;約拿在患難中呼求上帝,上帝應允了他的呼求使他的生命得以延續。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了尼尼微人身上:他們違背上帝的旨意(1:2);上帝讓他們處於毀滅的危險之中(3:4);他們在患難中呼求上帝,上帝應允了他們的呼求使他們的生命得以延續。上帝憐憫約拿是爲讓約拿學會像他那樣憐憫尼尼微人。
《約拿書》這卷書蘊含了一個清晰宏偉的信息:上帝並不僅僅向以色列人施慈愛,他的慈愛覆蔽所有信靠他並且願意悔改的人們。使人得救贖的不是他的國籍而是他的信仰,這是舊約聖經裡一個偉大的福音信息。但是,這不是這卷書的重點。我認爲這卷書是關於約拿,關於你和我的,它告訴我們面對這般仁慈的上帝我們應當怎樣行。《約拿書》的要點並不是「耶和華是有憐憫的神,」而是要告訴我們「要像你們的天父那樣有憐憫之心。」所以,約拿的禱告給我們的最後一個啓示就是:上帝仍然應允和幫助我們是因爲他希望我們能夠變得像他那樣仁慈。
關於這一點啓示,當我們看完在第4章裡上帝是如何在約拿身上行事時就能明白了。第1、2節講述了約拿並沒有從魚腹的經歷中汲取教訓:上帝寬恕了尼尼微人,約拿對此大大不悅。但約拿雖然是一個叛逆的器皿,上帝仍使用約拿彰顯他的仁慈。約拿出了城,坐在城外等待。請注意上帝在第6節裡的作爲。上帝才安排了一條大魚來拯救他的先知(1:17),現在又安排了一棵蓖麻使約拿不被日頭暴曬(4:6)。上帝決定再給約拿上一課,只是這一課的內容有些不同。這一次,約拿不是從患難走向救贖(如他在海裡的經歷),而是從救贖走向患難。第6節經文寫到約拿因這棵蓖麻而大大喜樂,就像他當初在海裡獲救一樣。
然而,第二天上帝卻安排一條蟲子咬這蓖麻使之枯萎,之後又安排炎熱的東風和暴曬的日頭讓約拿感到十分難受。這讓約拿很生氣。然後神來了,神的話讓約拿的心思意念暴露出來。實際上,耶和華在第4章結尾所說的那段話的意思是:「你愛惜那棵蓖麻,所以我讓它乾死使你很生氣;我憐憫尼尼微城裡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十二萬人,你又爲何生氣呢!」
假如《約拿書》繼續講述上帝與約拿的對話,我想它應該會這樣結束(這段話也同樣適用於我們):「約拿啊,當我應允你在患難中的呼求,安排了一條大魚解救你的時候,你難道沒有體會到我想要給你的啓示嗎?儘管你有罪,我仍然應允了你的呼求。儘管我對罪有公義的審判,我仍然應允了你的呼求。我將你從無可指望的境況中解救出來,在最緊要的關頭應允你的呼求。我安排了一條大魚救了你的命,你也心懷感恩地用詩歌讚美了我的仁慈,併發誓會忠誠於我。約拿啊,約拿,你要有憐憫的心,要像我憐憫你那樣去憐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