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生活
何謂有尊嚴地死去?
2024-08-30
—— Kathryn Butler

摯友維奧萊特(Violet)生命垂危之際,被送入臨終關懷中心。我決心要好好地陪她走完人生最後一段旅程。曾任創傷外科醫生的我,見證過太多生命的最後時刻:有人在親人的陪伴中安詳離世,有人卻在最後一次呼吸中吸入了自己的血液;有人孤獨而恐懼地離去,也有人在愛人溫柔細語、緊緊擁抱中緩緩地合上了眼。我多麼希望,維奧萊特人生的終章能浸潤在愛的暖流中,彰顯她作爲神心愛女兒的身份。

維奧萊特入院不久便陷入昏迷,但她的生命之火卻頑強地燃燒著——從幾個小時到幾天,再到整整一週。儘管我曾無數次面對死亡,但親眼目睹至愛之人日漸消逝的漫長過程,依然讓我心如刀絞。我腦海中不斷浮現她曾經的模樣:那個曾經健壯活潑、甚至能獨自操作電鋸開荒的女子,如今卻日漸衰弱。這巨大的反差令我心痛不已。「主啊」,我淚眼婆娑,喃喃禱告,「求你接她回天家吧。」

何謂有尊嚴地離世?

有尊嚴地離世,究竟意味著什麼?我們都希望能在親人的陪伴下,安詳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盡可能減少痛苦和焦慮。然而現實往往不盡人意,即便我們嘗試著爲生命末了做好準備,臨終過程仍可能令人不安。更值得注意的是,將「有尊嚴地死亡」這一說法與「協助死亡」混爲一談,會讓討論偏離方向。

協助死亡或醫療協助死亡(MAID)是指晚期患者尋求幫助結束生命的做法。這包括自行服用醫生開具的處方藥物(即醫生協助自殺,PAS),或由醫生注射致命藥物(安樂死)。這些做法實際上是將尊嚴等同於自主權。例如,一個名爲「同情與選擇」(Compassion and Choices)的醫生協助自殺倡導組織,就提出了「最後一搏」的理念。他們認爲,「最後一搏」意味著「規劃一個與你豐富人生相匹配的臨終體驗——充滿了愛、目標和自主權」。

這種觀點將有尊嚴的死亡建立在力量、目標和自主權之上。換言之,當我們變得虛弱、看不到生命的意義、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時,我們的尊嚴就會隨之消逝。令人沮喪的是,加拿大MAID的數據似乎印證了這一觀點。

2022 年的統計顯示,MAID接受者最常提到的痛苦來源是失去從事有意義活動的能力,高達 86.3%。其次是無法進行日常基本活動,如洗澡和穿衣,佔 81.9%。而對疼痛控制的擔憂雖然仍然重要,但排在第三位,爲 59.2%。這些數據似乎表明,對於那些尋求協助死亡的人來說,失去獨立性和活力會大大降低他們珍惜生命的心態。

聖經眼中的尊嚴

聖經告訴我們,人的價值並不取決於個人能力或自主權,而是源於神。作爲神形像的承載者(創 1:26-27),人的尊嚴與生俱來,不可剝奪。即使我們無法行走或自理,我們的尊嚴也不會受到威脅。軟弱和痛苦同樣無法奪走這份尊嚴。我們與生俱來的尊嚴,不是建立在個人成就之上,而是源自神那完美無瑕的特質。

加拿大重症醫學專家尤恩·戈利格爾(Ewan Goligher)指出,協助死亡實際上是在貶低而非尊重生命,因爲這種做法否定了神賦予我們的價值。在他的著作《我們應該如何死去?基督徒回應醫生協助死亡(安樂死)》(How Should We Then Die? A Christian Response to Physician-Assisted Death)中,他這樣寫道:

「協助死亡」聲稱,通過讓人自主選擇死亡時間和方式來維護人的價值。然而,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刻意終止生命的行爲是否真的符合人類固有的價值。當你導致一個人不再存在時,你能說他們真的很重要嗎?……支持協助死亡實際上是認同人只有外在價值,沒有內在價值。這意味著人雖然重要,但並非絕對重要。(37-38 頁,40 頁)

聖經明確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真正有尊嚴的死亡,絕不應將自決權凌駕於生命的內在價值之上。相反,它應當尊重生命的神聖性(出 20:13),同時承認我們的生命掌握在神的手中(賽 40:6-8)。它應當對受苦者懷有憐憫之心(太 22:39;彌 6:8),並堅守我們在基督裡的盼望(約 11:25-26)。

神創造我們的首要目的,並非爲了讓我們獨立自主或追求個人成就,而是爲了與祂建立親密關係(創 1:26-28)。正如《威斯敏斯特小要理問答》所說的:「人生的首要目的是榮耀上帝,並永遠以祂爲樂。」因此,真正有尊嚴的死亡,應當始終銘記我們對神的依賴,並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仍然尋求榮耀祂,即使我們無法掌控自己的處境。

捍衛臨終尊嚴

《哥林多前書》15:26 告訴我們,死亡是最後的敵人。即便我們對死亡的來臨早有預料,它仍會讓我們感到不安和悲傷,因爲這本不是神原初的設計。面對可怕的死亡,我們該如何維護生命的尊嚴呢?

雖然我們無權剝奪生命,但我們可以通過預先規劃來從容面對人生的最後時刻。與醫生和牧師商討預立臨終醫療指示,可以確保醫護團隊在我們生命的終點尊重我們的價值觀。對於預期只有幾個月壽命的人來說,臨終關懷能爲這個原本令人恐懼的過程提供支持和引導。這樣的規劃體現了一個信念:神甚至能通過我們的臨終過程成就美善(創 50:20;約 11:3-4)。

我在朋友維奧萊特(Violet)身上親眼見證了這一點。在我最低落的時候,當我覺得自己再也無法在維奧萊特床邊多待片刻時,一位駐院牧師走進了房間,輕輕拍了拍我的肩膀。她臉上帶著慈祥的微笑說:「每次能在這個特殊時刻陪伴在旁,我都感到無比榮幸。我們有幸見證親愛的人進入主的榮耀!每當想到這點,我就忍不住熱淚盈眶。」隨後,我們一起禱告,她便離開了。

我再次獨自陪伴維奧萊特,一股安慰的暖流湧上心頭。即使她的呼吸越來越微弱,即使她形容枯槁,我依然可以維護她的尊嚴。我翻開讚美詩集,找到維奧萊特最愛的《奇異恩典》,哽咽地再次唱了起來,這已經是第三十次了。我唱讚美詩是爲了提醒維奧萊特,神已經拯救了她;我唱讚美詩是爲了讓她記住,神的恩典終會引導她回天家;我唱歌是爲了肯定她擁有尊嚴、價值、愛。

那天晚上,當我終於帶著紅腫的眼睛準備離開時,維奧萊特的護士攔住了我。「那首歌,」她好奇地問道,「爲什麼你的朋友這麼喜歡它?」就在那一刻,神通過我親愛的、倔強的維奧萊特——儘管她躺在那裡昏迷不醒、毫無助力——分享了祂愛的福音。

當你面對晚期疾病帶來的悲傷和恐懼時,不要忘記:你承載著神的形像,在基督裡已經獲得新生。永遠不要低估神,祂總能在我們最軟弱的時候彰顯祂的大能。


譯:變奏曲;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What Does It Mean to Die with Dignity?

Kathryn Butler(凱瑟琳·巴特勒)是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的醫學博士,也是一名外傷急重症中心的外科醫生,最近她離開了臨床實習,在家教育她的孩子。她曾經爲「渴慕神」和《今日基督教》撰寫文章,她也寫了本關於透過基督信仰的視角看生命末期看護的書:《生死之間》(Between Life and Death),於2019年由十架路出版社(Crossway)發行。
標籤
死亡
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