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生活
感到絕望時該怎麼辦?
2023-06-15
—— Akshay Rajkumar

詩篇13篇中大衛心中的問題,也是許多人在經受試煉時內心的問題:主啊,還要多久?你忘記我們了嗎?你離開我們了嗎?這一切何時才能結束?它是否會結束?

對待情緒的兩種做法

我生活在印度,就對待情緒而言,印度人主要有兩種處理方式。第一種是傳統的印度思維,並不重視情緒。傳統的教育、家庭和文化力量爲孩子們準備的是職業成功,而不是情感健康。只要能讓家族興旺繁榮,情感代價不算什麼。很明顯,我們情感不健康的代價是可以用財務來補償的。

「國際勞工組織(ILO)指出,如果我們不及時採取行動阻止心理健康危機,印度的年輕人可能會受到情緒不健康的長期影響,以至於影響他們的生產力,進而影響國民經濟,」《連線》(The Wire)這樣報導。

另一種處理方式是現代印度式的,新印度抵制舊印度傳統的窒息性僵化。就像一支從緊拉太久的弓中釋放出來的箭,新印度認爲它正在從壓抑情感的地獄走向放縱情感的天堂。處理我們情感的新方法是珍視它們、尊重它們、依從它們,並跟隨它們。新印度說,我們的感覺不僅僅是感覺。它們是我們靈魂的中心、是我們身份的核心。它們是我們必須遵循的燈光,通過滿足慾望來尋找救贖。

新印度的心臟爲自主和自我表達而跳動: 我想得到我想要的東西、做我喜歡的事、說出我的感受、寫下我自己的規則,活出我自己的真理,並跟隨我自己的心。我寫下了我的生活規則,我會找到我自己的方式,如果你不站在我這邊,你就是我的敵人。

數以百萬計的新印度人都各走各的路,這會帶來什麼後果呢?對每一個人來說,這都是一條孤獨的道路,以恐懼、焦慮、不斷地自我懷疑、自我毀滅的習慣和令人上癮的自我刺激爲標誌,更不用說令人絕望的重度憂鬱了——這種流行病在新冠之前就已經普遍存在。

據《印度快報》(The Indian Express)報導,在印度的年輕人(15-34歲)中,12%的人經常感到抑鬱,8%的人經常感到孤獨。《印度斯坦時報》(The Hindustan Times)說:「孤獨的後果就像每天抽15支菸一樣,如果不加控制,會成爲嚴重的心理健康挑戰。」

現代身份認同最令人擔憂的事情之一是讓我們感覺的內在現實成爲權威。但是,關於我們的感覺,最容易遭到忽視的真相是它們可以對我們撒謊。如果我們把最終的權威交給可以欺騙我們的東西,我們怎麼知道我們什麼時候被欺騙了?

《聖經》中的情感觀

詩篇是禱告的歌曲,也是禱告的詩。它們是聖經提供的、充足的禱告,向我們展示了如何在靈魂的每個季節禱告。詩篇向我們表明,基督徒的經歷足夠豐富,可以容納各種情緒和經歷。

無論我們欣喜若狂,還是沉浸在絕望中,還是充滿無數感謝,無論我們是有疑問、有抱怨、還是有抗爭,甚至當我們覺得神似乎已經從我們最親密的朋友變成了我們最可怕的對手時,詩篇都能體現這種情感。

詩篇中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是絕望時的禱告。這些禱告是如此直白、未經修飾、真誠和敞開,讓我們有時會想,爲什麼它們會出現在聖經中。答案出奇地簡單:它們出現在聖經中是因爲世上存在痛苦。痛苦觸及每個人,並能使任何人在自我這個方向上走到終點。當我們走到這一步時,詩篇可以帶領我們走向新的起點。詩篇提供了我們今天需要的兩樣東西——情感的成熟和屬靈的成熟。

情感的成熟

情感成熟的意思不是平靜下來,它不是用平靜的外表來維持和平的假象,其實只是掩蓋了內心的狂風暴雨。那是情感的自我毀滅。情感成熟也不等於情感爲王,它不是簡單地讓你順從衝動、屈服於感覺,跟隨當下的慾望或恐懼,這些都是情感上的自欺欺人。

情感成熟意味著把我們的感覺交給神,而不是讓我們的感覺把我們引向遠離神。情感成熟的基石是知道神是最好的傾聽者。

從詩篇中學到的最令人欣慰的事情是,情感低落不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不是一個需要壓制的聲音。它也不是你應當追隨的光、必須信任的聲音,我們更不應當把王冠戴在情感之上。情感是一種可用的力量,詩人和先知們不認爲壓制他們的感情才有力量,也不認爲需要跟隨他們的情感。他們只是認爲,成熟就意味著要表達自己的情感。

屬靈的成熟

在情感低落時,屬靈成熟意味著不會螺旋式下降到絕望,而是螺旋式上升到喜樂。

當我們情緒高昂的時候,神沒有按照我們的心意帶領我們可能會讓我們的情感很容易陷入螺旋式下降:從一個傷害我們的人開始,到厭惡所有的人,並希望我們能生活在一個看不見其他人的島嶼上。我們可以從對生活的失望跌落到對生活的絕望:與其這樣活著,還不如不活呢!

但大衛知道如何對待一顆受傷的心。他知道通往喜樂沒有捷徑可走。他知道通向喜樂溫暖之光的路就是穿過悲嘆的黑暗隧道。大衛自己也是如此。但他是向上攀升的。

在詩篇第7篇中,他從他對針對他的不公有一種真實恐懼開始(第1-2節),並上升到天堂的最高法庭,進入上帝的寶座面前,渴望最終的公正(第6-9節)。大衛把他的感受帶到神面前,神也把他提升到自己面前。大衛以恐懼開始禱告,以感恩和讚美結束。這就是哀歌,也是禱告的力量。

靈魂的每個季節都有對應的詩篇。詩篇不僅僅是聖經中的祈禱書,它們也是耶穌的祈禱書。耶穌引用詩篇的次數比引用任何其他書卷都多。我們必須學會在我們需要的時候用詩篇禱告,因爲我們的主在需要的時候也用它們禱告。當祂哀嘆「我的神,我的神,你爲什麼離棄我?」時,祂引用了詩篇。(太27:46)祂被遺棄,爲要讓我們永遠不被遺棄。祂被撇下,所以我們可以成爲紀念祂的人。祂死在黑暗中,所以上帝將永遠讓祂的臉光照我們。

我們需要像聖經中的人那樣禱告——在情感和靈性上都有深刻的成熟度。願詩篇中的哀歌向我們展示如何比以前更真實、更簡單、更敞開、更美地禱告。


譯:DeepL;校:SMH。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How to Despair Well.

Akshay Rajkumar(阿克塞·拉吉庫馬爾)本科畢業於印度德里大學,後在新加坡聖經學院學習神學。他是一名作家、出版商,和「救贖主」教會的創會牧師。
標籤
禱告
印度
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