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神学
我們在神裡享最深滿足之時,正是祂在我們中得最高榮耀之刻
2018-10-08
—— John Piper

弟兄們,我願意你們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興旺,以致我受的捆鎖在御營全軍和其餘的人中,已經顯明是爲基督的緣故。並且那在主裡的弟兄多半因我受的捆鎖就篤信不疑,越發放膽傳神的道,無所懼怕。有的傳基督是出於嫉妒紛爭,也有的是出於好意。這一等是出於愛心,知道我是爲辯明福音設立的;那一等傳基督是出於結黨,並不誠實,意思要加增我捆鎖的苦楚。這有何妨呢?或是假意,或是真心,無論怎樣,基督究竟被傳開了。爲此,我就歡喜,並且還歡喜不已。 因爲我知道,這事藉著你們的祈禱和耶穌基督之靈的幫助,終必叫我得救。照著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沒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膽,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但我在肉身活著,若成就我工夫的果子,我就不知道該挑選什麼。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爲這是好得無比的。然而,我在肉身活著,爲你們更是要緊的。我既然這樣深信,就知道仍要住在世間,且與你們眾人同住,使你們在所信的道上又長進又喜樂,叫你們在基督耶穌裡的歡樂,因我再到你們那裡去,就越發加增。

——腓利比書1:12-26

在「伯利恆神學院(Bethlehem College and Seminary)三十年來的顯著神學標記」系列中,我們主要關注的是基督教喜樂主義(Christian Hedonism)。在我們開始之前要先說明白,伯利恆神學院並不是依照一個口號或是標籤而建立的。

我們教會的正式文件中都沒有提過基督教喜樂主義。我們的教會章程、教會信約、長老信仰、價值觀手冊、或是十個教會生活層面裡都沒有它。這個短語朗朗上口,也充滿爭議,它不在聖經中,所以你不必因爲我喜歡而跟著也喜歡它。因此,今天的證道完全不是爲了推廣一個標籤或是口號。我的目的是要講聖經裡一個重大且普遍的真理,我們有些人喜歡稱其爲基督教喜樂主義。

這篇講道充滿著我最喜愛的知識和體驗,它們營養豐富、精彩絕妙!我們得開始了,以下是大綱:

1、我在這系列中的第二篇講道帶來了一個問題,需要解決。

2、基督教喜樂主義便是那問題的合乎聖經教導的解決辦法

3、魯益師(C. S. Lewis)和使徒保羅 (St. Paul)給出了解決之法的根基。

4、這個解決之法——基督教喜樂主義——會改變你生命的全部。(我會列舉11個例子!)

要在一篇講道中說清這麼多內容並不容易。我們現在就開始吧!

1. 神爲了祂自己的稱頌而創造了世界.

在第二篇佈道中,我問道: 神爲什麼創造了世界?然後我又答道:神創造世界,是爲了使祂的恩典之榮耀得到頌讚,這恩典在耶穌的死裡得以最高、最強、最清晰的顯明。問題就在於,這個答案的中心是神的自我推崇。神造世界是爲了祂自己得讚美,是爲了祂自己的榮耀。

  • 奧普拉·溫弗裡(Oprah Winfrey)、布拉德·皮特(Brad Pitt)、年輕時的魯益師、艾瑞克·瑞斯(Eric Reece)、邁克爾·普勞斯(Michael Prowse)全都因此而背離神。神的自我推崇是他們信仰路上的絆腳石,使他們躊躇不前。
  • 奧普拉27歲時,因爲聖經教導神是一位嫉妒的神——祂要求我們把最高的忠誠和最深的愛慕都只給祂,她便背棄了正統的基督教。因爲這教導在她聽來一點都沒有愛。
  • 布拉德·皮特背棄了他兒時信仰,他解釋道:因爲神說:「你得稱頌我是最好的……神好像要我們來滿足祂的自負。」
  • 魯益師成爲基督徒之前,抱怨「神要求我們讚美祂」聽起來就像「一個虛榮的女人渴望讚美。」
  • 艾瑞克·瑞斯是《一本美國的福音書》(An American Gospel)的作者,他拒絕相信聖經福音書裡的耶穌,因爲只有一個極端自大自負者才會要求我們要愛祂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和子女。
  • 還有邁克爾·普勞斯,《倫敦金融時報》的專欄作家,他認爲只有「驕傲又自我膨脹的暴君,才會強烈的渴望他人的吹捧奉承」,並因此離棄了信仰。

所以很多人認爲這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神爲了自己得頌讚而創造了世界。他們認爲這樣的自我擢舉推崇是不道德且無愛的。你也許也有同感。

2. 基督教喜樂主義是符合聖經教導的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

基督教喜樂主義就是:你們在神裡享最深滿足之時,正是祂從你們中得最高榮耀之刻。這就是對基督教喜樂主義含義的最簡短概括。若它真是如此,那你獲得最高的歡愉與神得到最高的榮耀這兩者之間就沒任何衝突了。

事實上,神的榮耀不但不跟你的快樂相抵觸,而且如果你因祂喜樂,祂的榮耀更會增添你的快樂的光輝。既然神是那最高喜樂的根源,是全世界中最好的珍寶,且祂的榮耀是最能使我們深深的得到滿足的禮物,那麼祂爲了我們永恆的快樂而將自己彰顯、放大、推崇維護自身,就是祂對我們最美善和有愛的作爲了。「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詩篇16:11)

只有對神這唯一一位來說,擢舉推崇自己才恰恰是祂最有愛的舉動,因爲那唯一能使我們得到全然的並且永恆的滿足的,正是祂所擢舉推崇的。若我們擢舉推崇自己,那就不是有愛的舉動,因爲我們使他人分了心,無法專注於唯一能讓他們永遠快樂的那一位身上——那就是神。但若是神擢舉推崇自己,祂就是在將我們的注意力吸引到祂這唯一一位能使我們永遠快樂的神身上。祂便不是一個極端自大自負者。祂是一位擁有無限榮耀,能使我們得到全然滿足的神,祂要賜給我們無盡且至高的喜樂。

這就是我們問題否認解決之道

  • 你錯了,奧普拉,如果神不因你喜愛他人它物而妒忌,那祂對你最終的悲慘命運也就會漠不關心了。
  • 你錯了,布拉德·皮特,若神沒有要你將祂視爲至寶,那祂也不會希望你能夠得到最高層次的快樂。
  • 你錯了,魯益師,神要求你的讚美不是因爲虛榮。這是祂最高的美德,也是你最高的喜樂。
  • 你錯了,艾瑞克·瑞斯,若耶穌沒有要求你給祂比給你的孩子更多的愛,那祂就把你的心出賣給了那永遠無法使你獲得滿足的東西。
  • 你錯了,邁克爾·普勞斯,神不是渴求你的吹捧奉承,而是在給你最大的喜樂。

你在神裡享最深滿足之時,正是祂從你那裡得最高榮耀之刻。「上帝擢舉推崇自己的榮耀」的這個設計,到頭來乃是對我們最大的愛。而「我們追求祂的榮耀」的這個責任就變成了我們對喜樂的探求。這就是「神自我擢舉推崇」的這個問題的解決之道。

3. 魯益師和使徒保羅都給出了這個解決方案的根基——也就是基督教喜樂主義的基礎。

魯益師在人類的經驗中找到了這個根基。使徒保羅則在《腓立比書》中將其寫下來。以下就是這個重要的領悟,我是在魯益師的書《詩篇擷思》(Reflections on the Psalms)中第一次讀到的。他探索發現了爲什麼上帝要我們讚美祂不是因爲虛榮。

有一個關於讚美頌揚最明顯的事實,無論是讚美神還是讚美其他東西,我曾經竟然不可思議的沒有注意到。我想到的只有一般的稱讚、贊同,或是給予尊敬榮譽之類的。我卻從來沒注意到,所有的快樂和享受都自然而然的滿溢流露出讚美和頌揚。除非因爲生性害羞,或是害怕使他人感到無聊,進而有意識的克制住。這世界充滿了讚美的聲音:情人讚美情婦、讀者讚頌他們最喜愛的詩人、散步的人們讚美鄉村風景、玩家稱讚他們最喜歡的遊戲,還有對天氣、酒、佳餚、演員、汽車、馬匹、大學、國家、歷史人物、小孩、花朵、山、稀有的郵票、稀有的甲蟲,甚至對政治家或是學者的讚美。我過去也沒有注意到:通常那心胸最謙卑的,同時心胸也最平衡和寬闊的人們讚美最多;而那脾氣暴躁、個性乖張、叛逆不滿的人們讚美最少。

還有另一樣,我之前也沒注意到,那就是正如人們會不由自主地讚美他們所珍視的,他們也會自然而然地要求他人加入他,一同讚美:「她真可愛,不是嗎?那可真輝煌壯麗,對吧?你不覺得那宏偉壯觀嗎?」《詩篇》的作者要大家頌揚讚美神,這跟其他所有人在談論自己所在乎的事情時的態度是一樣的。我從整體上不願意去讚美上帝的原因,乃是由於我雖然意識到我們對所有其它珍視的東西,都會滿心喜悅的去讚美,甚至忍不住一定要去讚美,但卻荒唐愚蠢的拒絕在面對珍貴至極的上帝的時候,給予祂讚美。

我想,我們之所以喜歡去讚美,是因爲讚美不僅僅將我們的歡愉享樂表達出來,更使它達致全然完滿;歡愉享樂的終極必定是讚美。愛人之間並非爲了恭維或稱讚而去告訴對方他們有多美;他們內心的歡愉若沒有表達出來,就是不完滿的。(93-95頁)

看到了嗎?神不停地命令我們榮耀和讚美祂,正是在命令我們除非是在祂裡面得到最高的、完滿的喜樂滿足,不可屈就它處,以圖低層次的喜樂滿足。讚美不只是表達,更是我們從上帝這位終極喜樂之源中得到的喜樂和滿足的圓滿。在祢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祢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詩篇16:11) 上帝要求我們頌讚,便是在要求我們的享樂達到圓滿。我們在神裡享最深滿足之時,正是祂從我們中得最高榮耀之刻。

願世人都看到基督的偉大

腓立比書1:20-21這樣說:

照著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沒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膽,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受頌讚——使世人都看到基督的偉大)。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

保羅說他生命中最大的熱望——我希望那也是你生命中最大的熱望——就是世人會在他身上看到基督的偉大——絕世至偉。這也是神創造並且拯救我們的原因——爲要顯出基督到底是怎樣的——祂絕世至偉。

怎樣才能通過他,讓世人看到基督的偉大呢?第20和21節之間的關係是理解保羅的想法的關鍵。他說,「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21節),這樣世人就能通過他看到基督的偉大——基督的偉大,在保羅的生或死上都會得到彰顯。注意,第20節裡的「生」與第21節裡的「活著」相呼應;而第20節裡的「死」也與第21節裡的「死」相互呼應。所以,保羅是在解釋基督如何在這兩種境況——生與死中,都彰顯出祂的偉大。

基督通過我,讓世界看到祂的偉大,是因爲「我活著是基督」。保羅在腓立比書3:8解釋說:「我也將萬事當做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爲至寶」。所以,這就是說,比起世上的任何東西,基督都是更加的寶貝、珍貴和令人滿足。「我也將萬事當做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爲至寶。」

這就是保羅在腓立比書1:21中說的:「因我活著是基督」的意思。這就是他所說的,他的生命是如何彰顯基督之偉大的。當保羅在他的生命中,從基督那裡得到最深的滿足之時,正是基督在保羅的生命中最彰顯祂偉大之刻。這就是這兩句經文最直白的教導。

死了有益處?

上面提到的這一教導,在你思考腓立比書1:20-21中對死的教導的那部分時,就顯更直白明顯了。基督會通過我身體的死亡而彰顯祂的偉大,「因我死了就有益處」(21節)。爲什麼死了有益處呢?答案就在23節的後半段:「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爲這是好得無比的」。死了有益處,是因爲這意味著與基督更親近。死亡就是「離世與基督同在」。

這也是保羅在21節裡爲何說死了有益處。若你將死亡帶給你的損失加起來(失去家人、工作、憧憬的退休生活、朋友、你最愛的感官肉體的享樂)——將這些都加起來,然後僅用死亡和基督來置換——如果你這麼做了以後,還能喜樂地說:我得到好處了,那基督就在你的死裡彰顯了祂的偉大。當你在基督裡得到至深的滿足,深到當你失去了一切,卻只得到基督,還認爲你得了大益處,那你就在你的死裡最大的彰顯了基督的偉大。

我們也可以這樣總結這節經文所討論的生和死的兩部分:當基督祂比任何「生」能給你的,或是「死」會奪走的,都在你看來更珍貴時,祂就從你這裡得了榮耀。

十字架的中心性

這就是基督教喜樂主義的聖經根基:我們在神裡享最深滿足之時,正是祂在我們中得最高榮耀之刻。

這個主題已經暗含在這系列中的第二篇講道裡了。上帝爲了祂恩典的榮耀的讚美而創造了世界,這恩典在耶穌的死上得到了極致的展現。這就是說:上帝追求祂自己的榮耀及頌讚的極致之處,也正是其使我們最獲益之處, 那就是十字架。在十字架之處,上帝高舉祂的榮耀,也爲我們預備了饒恕。在十字架之處,上帝證明了祂的榮光,也保全了我們的喜樂。在十字架之處,上帝將自己的價值彰顯,也滿足了我們的靈魂。

在這歷史中最偉大的一幕中,基督爲不配的罪人們成就了這事:通過我們在神裡所得的最深滿足,上帝祂在我們中得到了最高榮耀。

基督教喜樂主義會改變一切

1. 死亡

我們剛剛已經看到基督教喜樂主義是如何改變死亡的。若你想讓基督在你的死裡顯大,不需要有多大的成就或是英勇的犧牲。只要像孩子般地躺入上帝的臂彎,只有祂是那位能將一切失去轉爲收穫的神。

2. 改信耶穌

基督教喜樂主義改變了我們對於改變信仰,相信耶穌的看法。馬太福音13:44這樣寫道:「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裡,人遇見了就把他藏起來,歡歡喜喜的去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  成爲基督徒不只是相信真理,更是找到了寶藏。所以宣教不只是要以真理說服人,更是要將這一比任何東西都珍貴的寶藏指給人看。

3.打信心的仗

基督教喜樂主義改變了「那美好的仗」(提摩太前書6:12)。約翰在約翰福音1:12裡說:「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做神的兒女。」 信耶穌就是接待祂。怎麼接待祂? 視祂爲無價的至寶來接待祂。信心,就是端詳並且品味這份寶藏。所以這信心的仗就是在耶穌裡面爲喜樂而打的仗。是爲了端詳和品味耶穌,並認識到祂比世上任何東西都珍貴而打的仗。因爲這品味會顯明他爲至高無上的珍寶。

4. 與邪惡爭戰

基督教喜樂主義改變了我們在生活中與邪惡爭戰的方式。耶利米書2:13給出了基督教喜樂主義者對邪惡的定義:「因爲我的百姓做了兩件惡事,就是離棄我這活水的泉源,爲自己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 邪惡就是我們自殺性地偏愛世間破裂的池子勝過於愛與神同在的活水。當我們追求從上帝的喜樂泉源獲得滿足,就是在對抗邪惡了(詩篇36:8)。

5. 地獄是什麼

基督教喜樂主義改變了我們對地獄的觀念。既然我們獲拯救、入天堂的方式是通過接受耶穌爲我們最大的快樂的源泉,那麼地獄就是一個充滿痛苦、永遠沒有歡樂幸福的地方,預備給那些不願意以三一神爲樂的人們。

6. 捨己

基督教喜樂主義改變了我們對捨己的想法。耶穌的教導其實就已經包括了這一點:「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馬可福音8:34)。現在捨己的涵義就變成了:

  • 捨棄你在世上的財富,你便能擁有「與基督同在」這一財富。
  • 捨棄你在世上的名聲,以得到上帝的讚許所帶來的喜樂。
  • 捨棄你在世上的安全感,以擁有與耶穌穩固而安心的團契。
  • 捨棄你在世上短暫的、無法讓人全然滿足的快樂,你便可以在上帝的右手獲得滿足的喜樂、永遠的福樂。

這就意味著:沒有終極、完全的捨己,因爲我活著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

7. 金錢

基督教喜樂主義會改變我們對使用金錢以及奉獻的看法。使徒行傳20:35中寫道:「施比受更爲有福。」 哥林多後書9:7寫道:「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爲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 想成爲一個慷慨之人的動機,乃是因爲慷慨能夠表達並且擴展我們在上帝裡的喜樂。追求最深切的喜樂的過程就是追求施與他人的過程,而非獲取。

8. 共同敬拜

基督教喜樂主義會改變我們如何一同敬拜。共同敬拜就是眾人集合起來,一同榮耀上帝。但是,上帝只有在這眾人都以祂爲滿足時才真正得榮耀。因此,所有帶領敬拜的人——包含樂隊和講道的,都應當將自己的職分視作是爲了讓活水的泉源噴湧而出,讓馥郁的盛宴鋪陳展開。來敬拜的人群的工作,就是要吃飽喝足然後發出滿足地讚歎:「啊」。因爲敬拜的人們在上帝裡享最深滿足之時,正是在我們中得最高榮耀之刻。

9. 殘疾和軟弱

基督教喜樂主義會改變我們的殘疾和軟弱的經歷。令人驚奇的,也看似矛盾的是,耶穌對軟弱並且有一根刺加在他肉體上的保羅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爲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所以保羅回應:「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沒錯,這就是肉體被刺傷的基督教喜樂主義者的聲音),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哥林多後書12:9)

10. 愛

基督教喜樂主義改變了愛的涵義。保羅這樣形容了在馬其頓眾信徒的愛:「就是他們在患難中受大試煉的時候,仍有滿足的快樂,在極窮之間還格外顯出他們樂捐的厚恩。」(哥林多後書8:2)在第8節裡,保羅稱此爲「愛」。在「患難」和「極窮」中,「滿足的快樂」漫溢出充滿愛的慷慨。他們仍是窮困的,仍是在患難裡,但卻充滿喜樂,滿溢出愛。因此,基督教喜樂主義所定義的愛就是:喜樂在上帝裡滿溢出來(或是擴展開來),從而滿心喜樂地滿足了他人的需要。

11. 服事

基督教喜樂主義改變了服事的意義。偉大的使徒保羅,他服事的目標是什麼?他在哥林多後書1:24中寫道:「我們並不是轄管你們的信心,乃是幫助你們的快樂,因爲你們憑信才站立得住。」 所有的服事都應當是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爲他人的喜樂,而與他們同工。

這就是上帝創造你的目的。這就是基督爲你而死的目的。這就是我們做你們的牧者的目的。這也是我這篇講道的目的。我們是你們的同工,爲了要你們在神裡面得著喜樂。因爲,你們在神裡享最深滿足之時,正是祂在你們中得最高榮耀之刻。


此文首發於「渴慕神」 DesiringGod.org 網站。

John Piper(約翰·派博)是「渴慕神」網站(DesiringGod.org)的創始人及導師,伯利恆學院和神學院(Bethlehem College & Seminary)校長。他在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里斯市的伯利恆浸信會(Bethlehem Baptist Church)擔任牧師三十三年,著有五十多部書籍,包括《渴慕神 : 論禁食禱告》、《十點十分的盛宴》、《思想的境界:讓頭腦被靈性的激情點燃》等。
標籤
釋經講道
喜樂主義
腓立比書
渴慕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