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时事
嘗試梳理美國複雜宗教歷史的新歷史課本
2019-08-23
—— Thomas Kidd , Alex Ward

美國是基督教國家嗎?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應當是:既是,也不是。

我們說「是,美國是基督教國家」,這是因爲美國的歷史進程的確受到許多基督徒的影響。但與此同時,美國人與基督教準則背道而行的例子也數不勝數,甚至他們在這樣做時還以宗教的語言爲自己正名——其中最爲嚴重的就是奴隸制度。美國的歷史是一個複雜的混合體,有理想也有失敗,還有這兩極之間的張力。

托馬斯·基德(Thomas Kidd)是貝勒大學(Baylor University)的歷史教授和宗教研究所副所長,他深入研究了這一複雜的歷史。他完成了一部兩卷的美國歷史,致力於呈現突出宗教主題的批判性歷史敘述。他希望將這一歷史教科書用於在家教育和基督教學校中。基德對許多方面都進行了探索:從美國印第安人的宗教儀式,一直到21世紀福音派如何在選舉中投票和如何表述他們的信仰。

我就書中的部分主題和他進行了一次訪談,下面的黑體字是我提出的問題。

歷史從來不是對事實的複述,而是通過對於事實的篩選和解讀,形成一篇具有整體性的敘事。當你撰寫這部歷史時,所浮現出來的故事是什麼呢?

美國的歷史教科書很難形成一篇前後一致的敘事,因爲任何在美國過去所發生的都是「批判的對象」。並且,有一些事件和人物是很難忽略的:比如美國獨立戰爭、亞伯拉罕·林肯,或是9·11恐怖襲擊。歷史批評家只是將其看作「一個個先後發生的事件」,但是我的確嘗試總結出一些特定的主題,利用它們將歷史串聯在一起。

其中一個主題就是宗教。這一關注點來源於我個人的學術興趣,以及我作爲一個基督徒的信仰。但是雖然尚有爭議,宗教也可以說是過去三十年間對美國歷史的學術研究中最爲重要的領域。因此,聚焦宗教也是在對歷史學家所普遍關注的主題進行研究。

第二個主題是族群衝突。同樣的,這一關注反映了學術界的關注,但它也反映出一種當代美國人心中明顯的挫敗感:我們總是無法「擺脫」與族群相關的矛盾和暴力。在與移民等族群相關問題鬥爭和論辯上,基督徒團體往往被放在前線。因此,閱讀本書的基督徒應該很容易理解族群衝突史的重要性。

第三個主題是娛樂文化。這一主題在內戰末期開始成爲歷史中的重要因素。在鍍金時代(Gilded Age,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中,娛樂業真正成爲了美國人生活的核心部分。娛樂業是企業家文化發展和可支配收入增加的產物,但它似乎演變爲了美國人生活中最爲關注的部分。這樣的發展讓人困惑:我猜我們要花幾十年才能徹底明了——在智能手機時代中,我們到底用了多少種方式「娛樂至死」。

你將歷史偉人的故事和普通人的交織在一起。對於歷史敘事而言,將這兩類經歷相結合有什麼益處呢?

歷史教師期待教科書涉及一些名人,從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到奧巴馬(Barack Obama),這是沒錯的。但是我希望也將書中的一些空間留給那些生活經歷更接近於普通老百姓的人。

了解美國歷史中的偉人(例如華盛頓)有重要的公民性作用:如果你不知道第一任總統的基本情況,那你可能是個不太合格的美國公民。但是,普通美國人的生活也有其內在價值和尊嚴,因此我也納入了平常人的故事,比如1985年在19歲時搬到那布拉斯加前線的露娜·凱麗(Luna Kellie),1940年代在西部的橘子園裡工作,但是得罪了老闆後被遣送回墨西哥的曼努爾·帕迪拉(Manuel Padilla)。

美國歷史上出現了大量宗派是不是宗教自由造成的?還有沒有其他因素也激發了這種「宗教創新」呢?

當然,宗教自由是美國宗派蓬勃發展的重要因素。具體而言,取消教會的國教性(例如聖公會在英國仍然是國教,但是在美洲殖民地不是)意味著美國宗教在早期就變爲公民自願加入和某種意義上彼此競爭的。因此,牧師和教會不得不對傳福音、招募、敬拜質量等等作出很大的努力。雖然美國人經常被要求高委身度的教會所吸引,但美國宗教的這一創業式特徵也爲異端和淺薄的信仰打開了大門。

民族多元化和移民在保持美國宗教的活力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新移民普遍更認同特定的宗教團體(如德國路德宗、愛爾蘭天主教等等),並且通常他們到美國後比還在家鄉時更爲虔誠。在當代美國依然如此:天主教、新教以及其他宗教的信徒常常發現,他們信徒增長的一個主要來源就是新移民。舉例而言,如果沒有西班牙裔移民,當今的許多宗派(尤其是天主教和五旬宗)的信徒人數可能會少很多。

當你審視美國宗教,尤其是基督宗教的歷史,在你看來,爲什麼雖然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它經常爲邊緣化群體帶來安慰、自由和公義(就像民權運動一樣),但是人們也常常將它看作一股暴虐的力量(就像奴隸制一樣)?我們如何解釋這兩種對於信仰的解讀之間的矛盾呢?

有些學者對於有信仰的人抱有一種有意或無意的敵意,因此他們傾向於突出信仰在美國歷史中所扮演的最爲負面的角色,來論證他們這種敵意的合理性。但是基督徒也不應該走向另一個極端,繪製一幅簡化的圖景,只描繪信仰在美國所起到的正面作用。本著坦誠和自我監督的原則,我們應當承認有一些美國人曾做過非常糟糕的事情,並且還引用聖經爲這樣的行爲辯護。

即便是福音信仰的一些英雄,比如懷特腓George Whitefield),也深深地被他們那個時代所持有的假設和偏見所影響。這解釋了爲何懷特腓就算是在領導18世紀中最具變革性的復興時,他仍然蓄奴,並且支持奴隸制。但是歷史上也有同樣多的英雄(我所想到的是反對奴隸制的牧師萊繆爾·海恩斯 Lemuel Hayne,或是民權活動家哈邁爾Fannie Lou Hamer),他們的信仰幫助他們領先於時代,公開反對當時的不公。這裡解決方案的一部分就是我們需要列出更多的歷史英雄。

教會的增長與他們的神學立場之間有什麼關聯呢?歷史上來說,基督信仰的衰退是否是因爲它不願意在神學上改變以適應時代?還是說教會的衰退是由其他的原因引起的呢?

一直到1950年代爲止,大多數美國的宗派是在發展和增長的,至少並沒有衰退,因此,宗教衰退主要是過去半個世紀以來才發生的。最爲著名的衰退發生在自由派基督教中。他們的衰退似乎毫無爭議地與高層領袖的自由派神學相關,他們與會眾之間發生了脫節。一個與主流精英文化道德觀高度一致的宗教似乎並沒有能力在當代美國留住信徒。但是,這些自由派神學的宗派卻對提供資助的大型基金會、學術界、精英商業以及非政府組織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此,雖然自由派神學可能在信徒數量上落敗了,但在文化戰役上則勝利了。

許多新教宗派,尤其是五旬節宗和一些保守的宗派(如美洲長老會PCA),在過去半個世紀以來信徒數量有明顯增長。然而,近期美南浸信會(SBC)衰退的跡象又說明,神學保守主義和宗派擴張之間的關係並不簡單。


譯:Minyan;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New History Textbook Grapples with America’s Complex Religious History

Thomas Kidd(托馬斯·基德)是貝勒大學(Baylor University)的傑出歷史教授,著有多本書籍,包括對美國國父們的信仰追溯。
Alex Ward(阿萊克斯·沃德)現任美南浸信會道德與宗教自由委員會(Ethics and Religious Liberty Commission)研究及專項副理。他和妻子現居住於田納西州納什維爾市。
標籤
歷史
自由主義
美國教會史
種族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