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神学
無論是心內還是身外,我都會受到試探
2025-03-29
—— Dan Doriani

我們常將試探想像成火紅的顏色。火紅的試探可能是遇見有人不小心掉落的一疊鈔票,給酗酒者遞上的一瓶啤酒,或是來自有魅力之人的性暗示。

這些火紅的試探確實存在,但聖經和經驗告訴我們,大多數試探是灰色的,就像關於知識的試探。

有人說,所有決定都是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做出的。所以,人們喜歡收集信息,希望了解得越多越好,這看似無可厚非。

然而你可能會問問題出在哪裡呢?

聖經記載的首次試探正是與知識有關。當蛇引誘夏娃吃禁果時,說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創 3:5)。對我們而言,知識的試探常常呈現出灰色的樣子。我們可能爲了知道某項政策的走向而催促同事透露機密,爲了打探辦公室戀情而傳播一些八卦,甚至接受世俗觀點,認爲夫妻在結婚前應該爲了確認性契合度而上床。這些試探,無不類似夏娃想要像神一樣知道一切的誘惑。

從耶穌受試探的經歷學習

耶穌在曠野中受試探的經歷既發人深省,又令人困惑。首先,令人困惑的是,罪惡如何能吸引一位無罪的主?但《希伯來書》告訴我們,耶穌「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來 4:15)。其次,更困惑的是,根據我們的經驗,試探往往在罪已習慣化時最爲強烈。第三,試探往往讓人感覺像犯罪。如果我們受試探發怒或順從性慾,我們常常覺得只要往這個方向考慮一下,就等於犯了罪。

雖然試探讓我們感到罪的壓迫,但受試探並不等同於犯罪。如果我們迅速拒絕試探,而不是細細品味或沉迷於其中,我們便勝過了試探,這樣就沒有犯罪。當我們產生可恨的想法時,可以立刻否認並用正直的思想取代。同樣,《希伯來書》4:15 說,耶穌能「體恤我們的軟弱」,因爲祂像我們一樣受過試探只是祂沒有犯罪)。作爲一個真正富有同情心的人,耶穌真誠地面對試探。作爲一個無罪的人,祂面對並拒絕了試探,沒有跌倒。

這意味著我們也可以面對試探並拒絕試探。

內在與外在的試探

試探可能來自外部,也可能出自內心。驕傲、情慾或嫉妒等試探往往從我們墮落的本性中湧現。當朋友成功時,我們本該歡喜並爲他們的恩賜感謝神,但我們的自我中心卻讓我們心生嫉妒。

耶穌全然無罪,祂所面對的試探都來自外部。例如,撒但在曠野中三次試探耶穌:變石頭爲食物,從聖殿頂跳下,以及敬拜撒但。耶穌在禁食四十晝夜後飢腸轆轆,試探者嘲弄道「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吩咐這些石頭變成食物」(太 4:1-3),這是在不恰當的時間和地點佔有物質財富的試探。耶穌不吃不喝,就會感到口渴和飢餓。祂知道可以用自己的力量來滿足自己,但祂選擇依靠神的大能。

第二次試探是讓耶穌從聖殿頂上跳下。從聖殿的高處一躍而下,遠遠超越眾人,加速下落,然後輕輕地飄然落地,這是何等奇妙!在記憶中珍藏這樣一份對天父供應的證明與認知,又是何等的有福!然而,對於我們而言,那種渴望獲取並不正確屬於我們之知識的慾望,很可能正是我們試圖逃避信心生活的表現。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知識往往也意味著掌控。奧古斯丁曾警告說,有一種「空虛的佔有慾」,渴望看到新奇事物,以滿足內心病態的好奇心。然而,我們應當滿足於憑信心生活,而不是單憑眼見而活。

學生、教師、傳道人、領袖以及帶領者最容易受到這種試探。我們誠然希望成爲真正的專家,傳遞信息和智慧,但這卻可能誘使我們假裝自己無所不知,或者試圖攫取不屬於我們的知識。正如摩西所說:「隱祕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神的」(申 29:29)。

耶穌的第三次試探是直接的對抗。當撒但提出,只要耶穌向他屈膝,他就會將世上的萬國賜予祂時,他再一次以錯誤的方式追求了一個看似良好的目標。基督必將得著世上萬國的榮耀,但祂將通過自己的受死與復活來達成。事實上,當耶穌對撒但說「」時,祂實際上是在對十字架說「」。他還表明了自己是真正意義上的完全人,因爲祂抵擋住了亞當和夏娃及其後代所面對的種種試探:如渴望像神一樣知善惡(創 3:5)、想要成爲像神那樣的存在(創 3:5),以及滿足身體需求或慾望的試探(創 3:6)。

試探提供美好的事物

在每個案例中——無論是亞當和夏娃、耶穌,還是我們——撒但提供的事物本身都是好的。食物對飢餓的人充滿吸引力,權力和知識對所有人都具有誘惑力。但撒但的詭計在於,他建議我們用錯誤的方式、在錯誤的時間接受這些事物。

所有的試探都是如此。它提供的是看似美好的東西——食物、財富、安全、快樂、權威或知識。通姦之所以是罪,並不是因爲性本身是邪惡的,而是因爲通姦者奪取了屬於他人的配偶。邪惡之處在於以犧牲他人利益爲代價,或者佔有那些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如果試探沒有帶來任何好處,它又如何能動搖我們呢?它做不到。我們不會因爲蜘蛛沒有吸引力而想吃蜘蛛。然而,如果吃披薩是一種罪,我們中的許多人就會試圖通過改變菜單,將其命名爲「博佐利」(Bozzoli)來規避犯罪。即便是對於具有完整人性的耶穌來說,這個原則也同樣適用。試探通常不會以魔鬼低語的形式出現,直接告訴我們去撒謊或偷竊。大多數試探看起來都具有吸引力,甚至顯得合情合理。

祂爲我們堅守

耶穌在曠野中面對的試探爲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教訓。試探總是以看似美好的事物爲誘餌,撒但則聲稱這些東西可以通過簡單的方式輕鬆獲得。這正是外部試探侵襲我們的方式:當我們快遲到了,就會想要違反交通規則;當我們急於完成一筆交易,就會誇大產品的優點。然而,與耶穌不同的是,我們還要面對來自內心的試探——不良習慣以及那些讓我們更容易犯罪的罪性模式的影響。

耶穌向我們示範了如何抵擋試探——迅速且果斷地拒絕誘惑,並依靠上帝的話語來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是,耶穌的經歷向我們保證,祂完全理解我們的軟弱和試探。祂真正面對過試探,這些試探對祂有吸引力,但祂毅然拒絕。蒙救贖的人也可以效法祂如此行事。

然而,更讓我們得安慰的是這一點:耶穌始終完全公義。因爲祂從未犯罪,祂成爲唯一忠實的人,並將自己獻上,成爲我們的代贖。祂將自己的公義賜給我們,使我們能夠脫下自己那滿是污穢的破布,穿上祂所賜潔白的長袍,坦然站立在聖潔的主面前。


譯:DeepL/STH;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I Feel Tempted, Inside and Out.

Dan Doriani(丹·多利安尼)博士畢業於威斯敏斯特神學院,是密蘇里聖路易斯聖約神學院的副校長和系統神學教授,同時也是福音聯盟理事之一。
標籤
馬太福音
試探
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