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紀不小了,還清楚記得 1979 年那場葛培理宣教大會。那天,成千上萬的人聚集聽他講道。他知道有人會擔心回家太晚沒有巴士,就安慰大家說:「巴士會等你們。」那時的葛培理來澳大利亞開宣教大會,可謂萬人空巷。根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的估計,他 1959 年第一次來澳宣教時,全國大約有一半的人口聽過他的講道。這些人要麼親臨現場,要麼通過電話直播收聽[1]。1959 年 3 月 15 日那天,約有 14 萬 3 千多人聚集在墨爾本板球場,聽到葛培理呼籲大家走上前來,走到臺前,決志跟隨基督。成千上萬的人回應呼召,他們的生命從此大不一樣[2]。
如今,幾乎難以想像 1959 年或 1979 年那樣的宣教大會還能在澳大利亞重現。時代不同了,一切都變了。那句著名的「巴士會等你們」,出自一個早已遠去的年代。那時,教會會組織巴士接送人們,而人們也會成群結隊地前來。更根本地說,宗教的整體環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根據澳大利亞統計局(ABS)的人口普查數據,自 1971 年以來,自稱基督徒的澳大利亞人比例,從當年的 86%以上,驟降至 2021 年的 44%。更重要的是,基督信仰的社會地位也發生了反轉。基督教信仰曾被視爲主流文化中最好的部分,如今卻常被認爲是最落伍、最有問題的。要想像如今有全國一半的人願意參加或收聽一場宣教大會,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在福音派教會中,人們常說,宣教大會的時代已經過去。今天的宣教,關鍵在於建立關係。我們必須走進人群,與非基督徒建立真誠的友誼,搭起足夠堅固的橋樑,才能跨越冷漠與抵觸的隔閡。公開宣教似乎早已不再奏效。我自己多年來也一直贊同這種看法,但現在,我開始有些動搖了。
不少人已經注意到,像英國和澳大利亞這樣的國家,風向似乎正在改變。雖然我們還不太確定這種改變到底意味著什麼、規模有多大,但顯然有一種暗流在湧動。尤其在年輕男性中,這種趨勢格外明顯。許多人在失去意義與目標的焦慮中掙扎,當今社會在削弱男性氣質的同時,又沒有提供任何新的替代,於是他們開始尋找某種可以依靠的東西。
我在大學校園中與澳洲大學福音團契(AFES)同工,親眼看見這種變化。越來越多學生願意認真地談論信仰,他們中的一些人會先在網上探索信仰,再鼓起勇氣踏進一次基督徒聚會。
還有其他跡象顯示,屬靈的新芽正在萌發。根據麥克林德研究機構(McCrindle Research)的調查,大約三分之二的澳大利亞人表示,如果是他們認識而且信任的基督徒邀請他們去教會,他們會願意去[3]。就拿我所住的公寓來說,這意味著整棟樓裡大約有四十個人,如果和我夠熟,就可能願意接受邀請去教會。這也許值得一試。比如,在電梯裡友善地聊幾句,或邀請他們來家裡坐坐、喝杯飲料。
也許,現在該重新思考我們可以如何更有效地傳福音。
也許,現在正是重新嘗試舉辦佈道大會的好時機,讓我們有機會邀請朋友和家人一同參加。與澳大利亞福音聯盟有關的珀斯福音夥伴網絡(Perth Gospel Partnership)對這件事十分有信心,決定下個月嘗試舉辦這樣的活動。我們邀請了格蘭·思科瑞萬那(Glen Scrivener)來到珀斯,與我們一同服事。我們計劃舉行三場有溫度的、開放的聚會,讓朋友和鄰居能聽到關於耶穌清晰的信息,會上也有訪談與個人詩歌分享。其中兩場節目是文化護教性質的,爲要幫助人們看見,我們今天珍視的許多價值(如平等與憐憫)其實都根植於耶穌基督。第三場則更直接地傳講福音,邀請人們思考並信靠耶穌。這些聚會也會開放提問的環節。前兩場我們會使用大型教會的場地,最後一場將在珀斯會展中心舉行。我們正盡力將消息廣泛傳播,讓更多人聽見。
格蘭擅長以真誠和智慧的話語介紹耶穌。他的著作《我們呼吸的空氣》(The Air We Breathe)正是如此,他主持的YouTube頻道與播客節目《傳揚生命》(Speak Life)也同樣出色。
說實話,我心裡多少有些忐忑不安。我不確定人們是否還渴望這種大型聚會,但我希望如此。這些年來,我們看到人們重新燃起對音樂會等大型活動的熱情,這或許是個值得謹慎樂觀的信號[4]。
基督徒會爲朋友的得救禱告嗎?我知道確實有人在這樣做。我們是否足夠確信耶穌的真理與恩典的美好?我們正在努力建立這樣的信心。我們是否有勇氣主動邀請朋友,清楚又誠實地分享?這需要鼓勵與團隊的配合。會不會虧錢?或許會,但這是值得冒的風險。
我們祈求神的恩典,盼望許多人能從黑暗中得到救贖,進入祂愛子的國度,無論是在聚會中,還是在之後的跟進事工裡。結果如何,全在神的手中。但我們相信,現在是勇敢地、公開地宣講耶穌基督福音的時候了。如果你也渴望看到這樣的果效,請爲「失而復得」(Lost and Found)大會和格蘭·思科瑞萬那代禱。如果你在珀斯,也歡迎你一同參與。
* * * * *
[1] 通過電話線傳輸,並經由家庭或教堂場所的揚聲器播放。
[2] 澳大利亞福音聯盟在 2018 年葛培理逝世時曾發表多篇紀念文章,包括「懷念葛培理」(Remembering Billy Graham),「葛培理與我祖父」(Billy Graham and Gramps),「葛培理來訪墨爾本」(When Billy Visited Melbourne)等。
[3] 數據引自麥克蘭德爾研究機構《澳大利亞靈性氣候變遷》2021 年版,第 16 頁。
[4] 例如:2025 年將在澳大利亞舉辦的The Kooks、Oasis、Dom Dolla、The Used及Crowded House等多場音樂會門票均已售罄。
譯:MV;校:JFX。原文刊載於澳大利亞福音聯盟英文網站:Is There a Place for the Old-Fashioned Evangelistic R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