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艺术
喬丹、勒布朗和耶穌
2021-01-19
—— Jonathan Tjarks

關於勒布朗·詹姆斯與邁克爾·喬丹,斯蒂芬·史密斯(美國演員——譯註)曾在一次無休止的電視辯論中說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

只要我還活著,還有呼吸,只要我還有聲帶,還能說話,你就會聽到我說勒布朗·詹姆斯比不上邁克爾·喬丹。

套用喬治·奧威爾(英國著名小說家、記者和社會評論家——譯註)的一句話,如果你想了解NBA的未來,請想像一雙Air Jordan籃球鞋踩在每一個偉大的年輕球員的臉上,永遠如此。現在的人必須永遠向過去致敬。邁克爾·喬丹是史上最偉大的球員(Greatest of All Time,縮寫爲GOAT)。就這樣,沒什麼可多說的。他主導了NBA歷史上最艱難的時代。NBA已經不是以前的樣子了,它也永遠不會再那樣了。

史密斯這樣談論喬丹,就像使徒約翰談論耶穌一樣。換幾個字,下面這段經文就可以上《第一鏡頭》(First Take, 美國ESPN的一檔節目——譯註)了,約翰一書1:1-4:

論到從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們所聽見、所看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這生命已經顯現出來,我們也看見過,現在又作見證,將原與父同在,且顯現與我們那永遠的生命傳給你們。我們將所看見、所聽見的,傳給你們,使你們與我們相交,我們乃是與父並他兒子耶穌基督相交的。我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使你們的喜樂充足。

一個經歷過喬丹巔峰期的人都知道,要比他更偉大,那意義遠遠不止是在某幾個項目上打破他的記錄。史密斯曾說過,他不在乎勒布朗是否贏得六個甚至七個總冠軍。這還是不夠的,他仍然不是無敵的,他仍然比不上喬丹。

問題是,有史密斯這樣立場的人,真正能明白這一點的人越來越少。親眼看到過喬丹打球的人都已經老了。他們不會永遠在身邊給我們講述他的故事。

GOAT辯論

喬丹與勒布朗的對比就好像是籃球版的傑·雷諾與柯南·奧布萊恩(後兩位均是美國脫口秀主持人——譯註)的對比。人們關心哪位喜劇演員是更好的《今夜秀》主持人,這是因爲他們兩位所代表的意義遠超過他們自己。柯南是等待機會的X一代(指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初出生的美國人——譯註),而戰後嬰兒潮一代的雷諾則在本該退休的時候,仍然堅持著這份工作。因此,雷諾是資方爲了要換一張更新鮮的面孔而被趕下舞台的戰後嬰兒潮一代,儘管他在這個行當中仍然幹得很棒。

史密斯(53歲)比喬丹(57歲)小4歲。當他在談論喬丹的時候,他其實是在談論他自己。90年代發生的事情很重要、他自己很重要,這就是一個男人對著空虛的吶喊,希望別人能聽到他發自內心的呼喊。

當尼克·賴特(36歲,美國體育評論員——譯註)談論勒布朗(35歲)時,同樣的事情也在發生。當喬丹擊敗壞小子活塞隊時,賴特才6歲。他錯過了那個時代的NBA。但2010年發生的事情也同樣重要。爲什麼我們如此肯定30年前的比賽更好呢?僅僅是因爲當時身邊的人這麼說嗎?

「史上最偉大」的問

喬丹有他的時代,而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再也回不來了。勒布朗現在也有他的時代,這個時代也會結束。「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美容,都像野地的花。草必枯乾,花必凋殘。」(以賽亞書40:6-8)

在有關GOAT的討論中,很少有人再提起威爾特·張伯倫或比爾·拉塞爾,這是有原因的。拉塞爾在1957年贏得了他的第一個NBA總冠軍。一個看了那場直播的12歲的孩子,到2020年就會75歲。一個在1991年看到喬丹贏得第一個總冠軍的12歲孩子,現在是41歲。當他75歲,也就是2054年的時候,他可能還會認爲喬丹是「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但別人還會聽嗎?他們還會在乎嗎?

在任何事情上稱任何人是「史上最偉大」都是相當可笑的。我們誰又能說得準呢?沒有人有所謂「史上所有時間」的角度來準確地得出這樣的結論。在這個意義上,史密斯是對的,你不能真正判斷一些東西,除非你親眼看到它。只有一個從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忠實看球賽的籃球迷才真正有資格對此發表看法,但現在這樣的人還活著的已經沒有多少了。我在電視上沒看到這樣的人。人類歷史的跨度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沒有人在這其中的所有時間都在。我們真正能確定的是我們所生活的那一小段時間裡最偉大的人。

但我們在做這些判斷的時候,不希望被侷限在某一個特定的時代,因爲我們不願意去想生命被侷限在了某一個特定時代。神將對永生的渴望安置在世人心裡,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爲,人不能參透(傳道書3:11)。

沒有什麼是永恆的

藝術(體育是藝術的一個分支)是對永恆的把握。人們寫歌和拍電影的原因和他們在山洞的牆壁上畫動物的原因是一樣的。這就是爲什麼Jay-Z(美國說唱歌手——譯註)寫了一首叫《永遠年輕》(Young Forever)的歌。這就是爲什麼馬丁·斯科塞斯和羅伯特·德尼羅拍了《愛爾蘭人》,這是一部關於一群老男人最後一次重溫20世紀60年代的電影,電影使用了數字效果來假裝他們比自己的實際年齡要年輕,並試圖讓他們年輕時的文化人物與現代觀眾關聯起來。但吉米·霍法(美國工會領袖——譯註)對並不屬於美國退休人員協會的人來說一點都不重要。

很快,沒有人會關心這個國家曾經存在過。美國人難以接受我們的國家不會永遠存在這樣的想法。我們從小就相信美國是歷史的結晶。開國元勳們的夢想必須永遠不死。但是,當然,這一切都會結束。

和往常的選舉年一樣,在2020年有很多關於我們民主的未來如何受到威脅的討論。也許這是真的。但我們的民主總有一天會結束。生活會繼續下去;地球會繼續旋轉。人們還是會出生、戀愛、生子、變老,最終死亡。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只有一個名字會永遠長存,而那並不是邁克爾·喬丹。只有一個理念會永遠長存,而那並不是美國夢。只有一個人,所有人無不向他屈膝,無不口稱他爲主。那是所有基督徒可以堅持的希望。哪一位運動員能得到一時的榮耀,其實並不重要。我們都知道這一切將如何結束。


譯:Jeff;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Jordan, LeBron, and Jesus.

Jonathan Tjarks(喬納森·塔克斯) 是籃球媒體The Ringer的專欄作者,負責報導NBA。業餘時間他也會在個人博客上寫關於基督徒信仰和聖經的文章。
標籤
永恆
籃球
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