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19 世紀 50 年代,亞伯拉罕·林肯和斯蒂芬·道格拉斯(Stephen A. Douglas)進行辯論時,每人的發言都要用上一到三小時。接著,他們還要花同樣長的時間來回應對方的觀點。聽眾有時要聽上七個小時。
再看看當今的 21 世紀,抖音(TikTok)短視頻已成爲最受歡迎的娛樂方式之一,每個視頻平均時長僅 35-55 秒。美國人每天花數小時在社交媒體上,不停地刷視頻、瀏覽社交動態和各種表情包。
你是否曾感到這種生活方式毫無意義?《傳道書》1:8 就很好地總結了我們這個時代:「萬事令人厭倦,人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我們不斷消費著這些膚淺的內容,卻陷入一個永無止境的循環。現在的我們無法集中注意力,讀幾分鐘聖經就忍不住要看手機,我們忘記了如何深入地交談,甚至連聽一場講道都無法集中精力,思緒總是飄忽不定。
娛樂本身不是罪,但我們確實需要思考:它是否影響了我們的屬靈成長?在《馬可福音》12:30 中,耶穌告誡我們:「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我們的心思與情感密不可分。如果能夠減少無意義的娛樂,轉而追求更有深度的內容和交談,我們與神和他人的關係都會獲益良多。
在《手機如何改變我們的 12 種方式》(12 Ways Your Phone Is Changing You)一書中,託尼·萊因克(Tony Reinke)寫道:「神賜予我們專注的能力,是爲了讓我們看清並避開虛假、短暫的事物,從而能夠直接注視真實、穩定和永恆的東西。」然而,當廉價的娛樂侵蝕了專注力後,我們辨別真理和關注永恆價值的能力也隨之減弱。我們正在浪費神賜予的寶貴禮物。
培養深度思考的目的,並非爲了炫耀學識或贏得爭論。正如喬納森·愛德華茲所說,追求深度思考是爲了「造就我們的靈魂「。我們深入思考神的事時,靈魂就得到滋養。
如果我們已經很難進行深度的思考,那麼,該如何提升這項能力呢?以下是一些建議:
你可能會覺得自己陷入了娛樂的數字陷阱中,科技公司爭相吸引你的注意力。你知道這種消耗精神「垃圾食品」的行爲對你有害,但你卻一再屈服,就像手不聽使喚,不由自主地去再拿一根薯條。
幾年前,我花了太多時間在娛樂上,而忽略了深度思考,於是我開始做一些小的改變。這些改變並不激進,但它們幫助我培養了更有紀律的思維習慣。其中一些改變是在讀了卡爾·紐波特的《深度數位大掃除》(Digital Minimalism)後產生的,如果你想深入了解,我推薦這本書。
雖然我們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染上了這個時代的娛樂習慣,但我們完全可以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自律精神和深度思考能力。正如《箴言》1:5 所說:「智慧人聽見,增長學問;使聰明人得著智謀。」
當今社會,我們迫切需要更多這樣的人——能明智思考、清晰判斷,用神的真理引導下一代。這聽起來或許是個艱鉅的任務,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比如關掉電視,拿起好書。
編者按:如果您想深入了解如何在數字時代過上智慧的生活,推薦閱讀《刷屏至死:在數字時代重拾生命》(Scrolling Ourselves to Death: Reclaiming Life in a Digital Age)一書。該書由伊萬·梅薩(Ivan Mesa)和布雷特·麥卡拉根(Brett McCracken)共同主編,於 2025 年 4 月由福音聯盟與十架路出版社聯合出版。
譯:MV;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Have You Lost the Ability to Think De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