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歡的卡通影片之一有一個場景是一群洞穴人站在一個峭壁的頂端,看著他們其中一員在懸崖邊摔了一下。但他還沒有摔倒,卻被拋了下去。當他下落的時候,頭領氣沖沖地看著其他人說:「這裡還有什麼人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的嗎?」
對於我們當下所處的這個文化——就是期望一切都是爲了滿足我們的需要,包括婚姻,這是一個惡作劇的但又適時的嘲諷。
當我們靠近婚姻時,若期待需要被滿足,便是不理解愛的真實意涵,同時也撒下了婚姻破裂的種子。上帝並沒有設計婚姻作爲滿足我們個人需要的一種途徑。假設婚姻是有關滿足需要的,這種假設是危險的,至少有兩個原因。
只向內看的婚姻並非真愛,因爲它鼓勵我們以自私的視角來看待性愛與婚姻。「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什麼可酬謝的呢?」耶穌問道(路6:32)。任何僅以深情脈脈的眼神注視那愛慕我們之人的眼睛的愛,根本不是真愛。
在耶穌有關財主與拉撒路的比喻中(路 16:19–31),其中最令人恐懼的一件事,就是財主看起來像是一個顧家的人。既使在陰間,他仍擔憂自己的兄弟們。然而,他所謂的愛一點也稱不上真愛,因爲它從未延伸到躺在他家大門外的貧困小子拉撒路身上。他在乎自己的家人,但他的關懷並未擴及到外面有需要的人群。
婚姻和家庭很容易成爲一種令人敬佩的自我中心形式。若我們結婚主要目的就是爲了滿足我們自己的需要,那麼,我們的婚姻將僅僅是:一個一個自私的美麗面具而已。
從「愛著你」到「愛自己也想要你」不過是一小步,且基督徒很容易認爲婚姻是一個無需操練門徒身份的區域。在婚姻之外,我們樂於談論奉獻犧牲,背起我們的十字架等等。然在婚姻裡面,我們時常論及的則是,如何有良好的溝通、如何能更加親蜜、如何有更好的性生活、如何更加快活。
如果婚姻不是來事奉上帝,再多的自我及性慾上的滿足都無法使之回正。畢竟,我們可以看到,亞拿尼亞和撒非拉曾擁有一段溝通無礙,且價值觀相同的婚姻。兩人彼此心有靈犀;然而他們卻慘死在上帝的審判之下(徒5:1-11)。
一個自我中心的性愛及婚姻觀可以摧毀婚姻和社會。我們曾有一度對婚姻能給與我們的有著前所未有的極高預期,而婚姻也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坍塌。
我們可以透過社會的運行看出這種破壞性。那些把性愛及婚姻視爲一種個人滿足手段的社會,鼓勵一對男女彼此對視,鼓勵雙方在對方身上找到自己所要的一切,也使自己成爲對方的一切。這樣的文化促成了我們所謂的「伴侶關係的信仰」,在此信仰中,每一個男人和女人的目標就是要住在這樣一個精緻的聯盟中。當「關係」這個詞本身在被用作「性關係」的簡寫時,正表露出如此的思維理念。若不處於「關係」之中,想必就是寂寞的。而且,倘若「關係」真的主要是在性關係裡,那麼我們就必須不計代價地尋求親密的性關係。我們不需要接受這個謊言。
過份強調夫妻關係亦是將他們從更寬廣的家庭和社會的支持中隔離出來。決定性的時刻被認爲是當他們單獨在臥房裡的時候,而不是當他們作爲一個新的社會及家庭單位的時候。歷史學家勞倫斯·斯通(Lawrence Stone)如此寫道:
真是一個諷刺的想法,此時此刻,當一些思想家以性愛、情感及夫妻雙方創造性方面的需求都得到滿足爲基礎,宣告完美婚姻到來時,婚姻破裂的比例正在迅速上升。
另一位史學家克里斯托弗·布魯克(Christopher Brooke) 研究顯示:「當面對破碎的婚姻場景時,我們(這是一個奇怪的悖論,卻深入這個主題的根源)所期待的遠比一個美好的婚姻更多。」而一位神學家這樣說:「既使最幸福的情侶所居住的最小的小屋也不會適宜居住,除非它至少有一扇門及幾扇窗是向外打開的。」
一段美好的婚姻關鍵並不是追求一份美好的婚姻,而是追求上帝的榮耀。
我們並不是要永遠凝視著另一個人的眼睛,從他們身上找到我們所需要的一切。若我們真的如此以爲,我們必定會失望。假如我親愛的妻子曾經如是想,我可能會是她的全部,那她現在一定很清楚了!當然,倘若我認爲婚姻就是爲了滿足我的需要,那麼當我無法滿足時,我該怎麼辦呢?
真是諷刺,我們對婚姻的期望很高,但它卻令我們失望不已,這是聖經所了解的諷刺。這就是偶像崇拜。若我追求任何事物超過上帝的榮耀時,我就是在拜偶像。在我將我的「關係」設定爲我人生目標的那一刻,我注定要失望。
令人訝異的是,擁有一個美好的婚姻關鍵並不在於追求一個美好的婚姻,而是追求上帝的榮耀。
編者注:這是改編自克里斯托弗·艾許的著作(Christopher Ash)《爲上帝成婚:讓婚姻進入佳境》 ( Married for God: Making Your Marriage the Best It Can Be, Crossway, 2016. 中文名暫譯)
譯:Lwo Deborah;校:K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