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艺术
與但丁同行
2024-04-29
—— Karen Swallow Prior

中世紀天主教詩人但丁能教導今天的基督徒徒什麼東西?實際上,有很多。

但丁的曠世之作《神曲》(The Divine Comedy)被譽爲「人類必讀書籍之一」。數以百計的現存早期手稿和印刷版本證明了這部作品在其時代的受歡迎程度。過去七百多年來,世界偉大畫家、音樂家和作家以《神曲》爲靈感來源創造出各種作品,證明了它長久不衰的吸引力。其英文譯本無數,並經常出現在世界最佳書籍和最佳詩歌排行榜上。今年早些時候,在但丁誕辰 750 週年之際,羅德·德雷爾(Rod Dreher)出版了一本非常精彩的作品《但丁如何拯救你的人生》(How Dante Can Save Your Life),書中不斷回味神曲改變人生之大能。

《神曲》非常清晰地描繪了詩人的大公信仰以及他所處的中世紀世界,它也隱隱約約指向了兩百年後宗教改革將對教會帶來的一些原則。但丁刻意地用一種底層大眾都能欣賞的風格來寫作,儘管他要表達的是崇高的屬靈之事。當時的教會都是用拉丁文寫作,但丁卻用人人都聽得懂的大白話。他的這個選擇極具革命性,保證作品能夠不僅能被平民百姓,甚至婦女兒童都能讀懂(直到今天,意大利學校的孩子還在學習《神曲》)。

儘管《神曲》是一部表達崇高思想的文學作品,它卻扎根於粗糲平凡之中。實際上,但丁原本的標題沒有用到「」(divine)這個字。他的題目只是「喜劇」(Commedia),這在當時意味著作品的結局是美好的,而不是悲劇。(後來的編輯給標題加上了「神」這個字,多年來一直沿用至今)。《神曲》以虛構的但丁爲中心人物,這本懺悔和自傳性的作品帶有預言性的個人色彩。通過這種方式,《神曲》強調了一種令人驚訝的現代自決意識,這種意識預示了著名的「新教倫理」。此外,信奉天主教的但丁在書中描述了靈魂在救贖和潔淨之路上不斷向上攀登,與後來約翰·班揚(John Bunyan)等清教徒的屬靈自傳不謀而合。《神曲》講述了一個人尋求救贖的故事。用但丁自己的話說,這首長詩的目的是引導讀者從「悲慘走向幸福」。雖然描繪的是來世的救贖,但但丁顯然希望讀者能在此時此地找到豐盛的人生。

盤旋上升的如詩之旅

但丁用隱喻刻畫屬靈旅程,這種方式不用糾結於天主教和新教的教義分歧。但丁著名的詩歌創新「三韻體」(terza rima)——三行詩句之間通過句末韻腳的交錯重複(aba、bcb、cdc 等)相互連接——引領讀者一步一步地從一句走向下一句。這首詩錯綜複雜、包羅萬象,但結構極爲清晰。全書共一百篇,均分爲三個部分(和作爲全書序曲的第一篇),爲讀者提供了一條螺旋上升、確定無疑的道路。我們可能不知道前方是什麼,但道路是清晰的,就像一條更複雜、更華麗的羅馬大道。

《神曲》一開篇就展示了天路客但丁的困境。此時天色已晚,他迷失了方向,孤單無力。但丁遇到三個野獸,它們分別象徵著情慾,驕傲和貪婪。接著羅馬詩人維吉爾出現,答應要帶迷失的但丁去往天堂——但是天堂之路必須要經過地獄。《神曲》的這一部分稱爲《地獄》(Inferno),故事非常精彩,幾百年來吸引了無數的讀者。不管是對藝術家還是對讀者而言,墮落比聖潔更吸引人,這是關於人性和藝術的一個基本事實。

但丁筆下的地獄,永恆折磨是罪人自己選擇的結果;罪成了罪人的懲罰。聽命情慾操縱的人在地獄裡被永不止息的狂風吹來吹去,憤怒的人陷在永恆的爭鬥中,阿諛奉承者埋在污穢糞便中,自稱能看到未來的行巫術者在地獄裡的頭是朝著後看的。但丁的九層地獄是螺旋式下降型,輕罪在外圈,罪越重就越靠近底層。他按照罪的輕重程度來排序,這讓今天的我們看到,我們也傾向於從社會文化而不是從聖經出發來看待罪。異端在但丁看來比同性戀要輕,在但丁的時代,同性戀是一種暴力的罪,重過自殺,輕於高利貸,他將同性戀放在第七層。貪圖情慾和貪食者(不能自制之人)在外層,誘惑人的、奉承人的、僞善的(欺詐者)都在第八層地獄。第九層則是那些犯下背叛之罪的人,他們背叛家國、客人和恩人。猶大就在這一層,僅在撒但之下。

令人吃驚的是,但丁想像中的地獄不是烈焰熊熊、臭味熏天,而是處處寒冰。醜陋無比的撒但被牢牢捆住,直到胸口,他絕望地拍打著蝙蝠般的翅膀,直到永恆。但丁用充滿詩意的想像力,把地獄描繪成一個萎縮退後、停滯不前的地方,沒有運動、成長、變化這些生活必不可少的要素。一旦不悔改的罪人離開人世,他們就繪永恆地凍結在自己的罪惡中。但是《地獄》也暗示,罪的捆綁也讓我們在今生動彈不得。

潔淨之火

但丁一路下到地的中心也就是地獄所在地,他繼續前行,開始走出地獄。他出現在煉獄山的小島上,開始了上升之旅,最終到達天堂。煉獄來自於羅馬天主教教義,但丁卻將它描繪成一種對罪的潔淨,有點類似於新教徒理解的成聖之旅。在《煉獄》中,天路客但丁遇到許多正在經歷潔淨的人,他們褪去性格的缺陷缺點,讓自己能夠配得上天堂。與九層地獄遙相呼應的是向上延伸的七層煉獄。這裡,罪以地獄的相反順序排列,最嚴重的罪在最底下。首先是意志方面的罪,然後才是肉體方面的罪:驕傲、嫉妒、憤怒、懶惰、貪婪、貪食、淫慾。

但丁的嚮導維吉爾解釋道,一切行爲都源於自然之愛或屬靈之愛。愛的扭曲導致罪,所以罪人必須要被潔淨。在這裡,他呼應了奧古斯丁的觀點——罪是錯序之愛(disordered love),這是提摩太·凱勒(Tim Keller)最近重新提出的一個主題。到了最後一層煉獄,維吉爾宣佈說:「你的意志自由了」。但丁這一路最大的發現是他意識到所有缺陷都是愛的缺陷。

寓言的終點

《神曲》的寓言故事蘊含著豐富的古典神話、羅馬天主教神學和歷史典故,既不直截了當,也不總在教義上正確。詩中的基督——最明顯的是詩人與道成肉身的奧祕的直接相遇——是象徵性的,而不是直接的展示。但丁的旅程只是有點像羅馬大道。即便如此,詩人仍將頌讚歸於神的恩典,他在最後一篇中讚美神:

豐富的神恩呀!

你使我敢於定睛在那永久的光,

我已經到了我眼力的終端!

幾百年後,約翰·班揚寫下了史上最著名的屬靈寓言《天路歷程》(Pilgrim's Progress),他還寫過一本屬靈自傳《豐盛的恩典》(Grace Abounding),書名就來自與但丁的這句詩。寓言是一種文學形式,模仿人類身體和屬靈存在的各個層面。無論從形式還是內容來看,《天路歷程》都是一部完美的新教寓言。

但是,所有寓言都讓我們嘗試著用另一種方法去解讀人生,正如耶穌的寓言一樣,從物質現實中看到屬靈真理。讀《神曲》會讓新教徒的我們好好練習這樣的解讀,與但丁一同走在充滿象徵意味的天路上,學習屬靈功課。


譯:變奏曲;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網站:On the Road with Dante.

Karen Swallow Prior(凱倫·普萊奧)是自由大學(Liberty University)的英語文學教授,也是浸信會南方神學院宗教自由與倫理委員會研究員。
標籤
地獄
名著
神曲
但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