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星期三的晚上,我以爲在教會裡與學青團契談起情慾的議題會如我想像的那樣發展。當我問一些姊妹,「如何解決情慾的問題?」我其實期望聽到的是與男友親熱、色情影片或與性方面有關的探討。不過,她們的問題卻都圍繞在男性的愛與拒絕。「有人會愛我嗎?我如何能渴望上帝的愛遠超過男孩的愛?在我與父親的真實關係下,『天父是我的上帝』究竟意味著甚麼?」
聽到這些姊妹的問題,我的心開始下沉。我自己也是經歷過許多人的拒絕後,才知道那有多痛。在工作或大學的申請上被拒絕是一回事,畢竟是被一群你不認識的人拒絕;然而,經歷到那些真正認識我,卻依舊排斥我的人,又是另一回事了。
經歷人的拒絕,使我們懷疑上帝的愛。我懷疑上帝愛我,只是因爲祂不得不愛人,而非因爲祂真認識喜歡我?上帝的愛是專屬個人,還是一種不加以區分普世的博愛,就好像將碎麵包丟到池塘裡餵魚一樣?另外,是否因著原罪的緣故,上帝勉爲其難地愛著我?
我與這些姊妹們的疑惑,總是在愛的渴望與被接納的失落上打轉,其實這裡有更好的解決之道,你必須明白天父上帝是如何地愛我們。天父的愛這主題,我認爲清教徒約翰·歐文在他的著作《與神相交》中解釋得最爲精湛。歐文提出的論據: 相較於其他扎實的神學主題,上帝的愛並非是一條軟趴趴的教條,它是非常嚴肅的神學主題,除非你不想認識上帝,否則你真必須了解這個教義。
有兩個部分,歐文最影響我的是: 一、他對天父愛的明證。二、他對天父在愛中喜悅我們的情感,生動地捕捉與描繪。
首先,歐文的目的是向信徒證明他們與天父有親密的往來,天父希望祂的兒女知道,父喜悅這樣的交通。當基督說,「父自己愛你們」(約翰福音16:26–27),耶穌的意思是:
天父定意要愛你們,所以你可以在這個真理上與祂相交,也不需要再感到愁煩。至於天父的愛,除了你的冷淡與不信外,再也沒有甚麼能使祂感到擔憂的了。
歐文反覆地提醒我們,父神的愛全然基於祂主權的意志,全然爲著祂的榮耀;因此,若我們響應父神,總是需要取決於我們自己的好行爲時,根本意味著拒絕了上帝的愛。當你堅持說你不信上帝愛你時,請記住:
落入這種思維是非常荒謬的,更可怕的是,這根本是一個搶奪神榮耀最簡便的手法。這就違背了「不是我們愛神,乃是神先愛我們……這就是愛了」(約翰一書4:10)這個絕對真理,就如同謊稱:「不是神愛我,乃是我先愛祂。」這等於是竊取神的榮耀……此時,請放下你的理性,在虔敬純全的信仰行動中,試著高舉父神的愛,這將打開你的靈魂,享受在與主相愛的團契中。
第二, 歐文教導我們,不要因不信而拒絕這位父神,我們必須接受祂的愛,並以愛來響應祂。誠然,父與我們在愛裡最動人的情感,就是那份喜悅。
西番雅書3:17:「耶和華你的神是施行拯救、大有能力的主,他在你中間必因你歡欣喜樂,默然愛你,且因你喜樂而歡呼。」歐文在解釋這段經文中指出,父的喜悅是以「默然」和「歡呼」的方式向我們傳達。「默然」是「沒有抱怨與怨懟,神對愛的敘述是如此充分、完全和絕對,所以神也絕不可能向祂所愛之人發出任何的埋怨,因爲祂從未挪去祂的愛,我們已被邀請進入祂的安息處。」
父喜悅的情感也表現在「歡呼」(直譯爲歌唱)。「父在愛中定睛那些祂完全喜悅滿意的對象。」歐文辯稱,這段經文中有兩個希伯來用詞表達喜悅的概念: 一個是發自內心深處的喜悅; 另一個是外在的喜悅,這就好比人在經歷了無比快樂的驚喜時,「跳了起來」的感受一樣。
有些人害怕歐文可能把我們帶入反律法主義(放縱主義),覺得上帝的愛是如此自由和豐盛地給予那些仍然隨意犯罪的人,歐文這麼回應:「那麼,祂愛那些屬祂卻仍在過犯中的人嗎?是的,上帝愛祂的百姓,但絕非他們的罪惡。祂對他們的愛永不改變嗎?是的!這完全出於祂白白恩典的賜與。」所以,上帝雖責備祂百性的罪孽,卻從未使愛轉離,因祂仍對我們深感滿意、極其喜悅。
因此,父對我們的愛是「以喜悅的心喜樂,用歌聲和讚美來歡呼,表明了祂最大喜悅和滿足情感的可能。」同樣地,對我們來說,在神的愛中喜悅,是「靈魂從所有的放蕩,從所有其他的愛人中出走,專一地進入祂的安息–在祂的胸懷裡心滿意足。」
歐文最後以一種實際的鼓勵來做總結,他要我們以「注目天父是愛」來領受這份愛。凝視這位慈愛的天父,意味了常常留意祂的愛,當你發現上帝之愛的另一面時,請以一種新的方式來體驗,並學習喚醒那些自以爲已經明白的真理,總之,不要讓那一刻輕易地溜走。用你的全人來享受神的愛,這包含了理性、意志和感情,並在愛中擁抱祂。當你被誤導以爲,父神只是一位憤怒、無情的統治者,你不應該禱告與靠近祂,這時要提醒自己,這是撒旦最有用的策略,也是最能讓上帝憂傷的計謀。
下次當你被別人拒絕,若你仍懷疑天父的愛,試著默想清教徒的話:
如果我是身處在一個仇恨,有許多人對你嚴苛的世界,我將樂意去一個對愛滿有把握的地方——那裡有我溫柔與充滿憐憫的天父。我會就近祂,並在祂裡面心滿意足。在這裡,我雖被鄙視、滿臉愁容、被人拒絕; 但我有上帝給我的尊榮與愛,祂的慈愛比生命更好!
譯/校:陳以恩,FCC珍愛家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