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HBO出品的喜劇《佈道家庭》(The Righteous Gemstones)由喜劇演員丹尼·麥克布萊德(Danny McBride)(主演過《體育老師笑傳》)執導,是近年來「福音派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惡棍」類劇集中最新的一部。和這一類型相關的影視作品還有許多。例如獨立電影《追隨者》(Them That Follow),該片探討了阿巴拉契亞地區的一個由捕蛇人、科學懷疑論的五旬派教徒組成的社區,以及一位年輕女性爲擺脫那種將信仰與醫學對立起來的危險教派而進行的鬥爭。還有網飛(Netflix)的紀實劇集《家庭、權力與原教旨主義》(The Family)則主張國家祈禱早餐會是由一個祕密的福音派「深層政府」(Evangelical Deep State)運作的,它與俄羅斯有聯繫,在華盛頓和世界各地有各種邪惡的、尋求建立神權政治的意圖。
但就「拿福音派開涮」的娛樂價值而言,《佈道家庭》非常成功。這部諷刺性的黑色喜劇對大教會、電視傳道人和成功神學等等基督教世界的一切進行了諷刺——通常是以粗俗的、電視俚語的方式進行的(建議觀眾謹慎觀看)。可以肯定的是,這些東西的確應該得到嘲笑。但我感覺這本劇集(到目前爲止,我只看了兩集)建立在了糟糕的廉價鏡頭和簡單的漫畫形像上,而不是具有同理性和深入的觀察(如果要更好的諷刺,編劇需要這些基礎)。該劇既不試圖理解,也不可能說服任何生活在它所批判的福音派世界中的人,真是可惜!
本劇像是根據一個「情緒板」(Mood Board)而創作的,編劇從法爾維爾(Falwells),貝克(Bakkers),辛班尼(Benny Hinn),傑克斯(T.D.Jakes),約爾·奧斯汀(Joel Osteen),比伯(Justin Bieber)之類的假冒爲善者和Ins上的PachersNSneakers中汲取靈感。《佈道家庭》的原型人物是達拉斯的福音佈道者爾溫(Ewing)家族,在片中以珎石(Gemstones)爲名展開劇情。這個家族的族長伊萊(約翰·古德曼飾)和他的兒子傑西(丹尼·麥克布萊德飾)和凱爾文(亞當·德文飾)住在富麗堂皇的豪宅裡,大門口的牌子上寫道:「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爲神的國是他們的。不得擅入!」三人開著路虎攬勝和以三位一體的一個位格取名的私人飛機四處遊玩。
當他們不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舉行傳「福音」的佈道大會時(節目開場時,三人在成都的一個波浪池中爲數千名中國信徒施洗),他們就會沉迷於貪吃、貪婪、慾望和其他七宗罪中的大部分。簡而言之:珎石家族是世界上最大的僞君子。我們看到他們前一分鐘還在祈禱、佈道、傳遞奉獻盤,後一分鐘就在吸毒、偷盜、犯罪。所有他們的敵人和威脅都歸結爲魔鬼的勢力在與上帝所揀選的使者作對。當一個女人質疑傑西的妻子安珀(卡西迪·弗里曼飾)所享受的奢華生活方式時,她的回應是:「這是魔鬼直接跳進了你的身體,讓你質疑我。」
只要你能看完第一集,你不難得出這一結論:如果魔鬼能在任何人身上,它必定就在珎石一家人身上。他們的邪惡行爲(包括拍攝性愛錄像帶、通姦、偷竊、企圖謀殺和不斷使用和「發明」淫穢語言都是未重生之人才會結出來的惡果。他們身上散發著耶穌所譴責的僞善氣息,他們具有毒害性,因爲他們符合耶穌所說的:「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馬太福音15:8)
《佈道家庭》的主要不足之處在於,片中這一家人的虛僞如此過分和明目張膽,珎石家族表現得太過於可恨,以至於它沒有辦法批判到福音派更廣泛、更常見的虛僞。片中所呈現的宗教虛僞是一個很容易攻擊的目標,誰看了都會認同這樣的虛僞應該被譴責。大多數觀眾(包括福音派)都能夠與它保持距離。但如果能對宗教虛僞進行更微妙、更貼近現實的批判(例如,在對待某個民選領袖的時候道德標準上有「雙重標準」)可能會給這個劇集帶來更多的諷刺機會,但感覺該片錯過了一次機會。
該劇對以成功神學爲主題的基督教描述也是如此。《佈道家庭》過的那種閃亮生活中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實在是太過了,非常陌生,以至於它有可能將成功神學「另類化」或異國情調化,結果是觀眾在看的時候聯繫不到自己身上,也會免除自己的罪責。但今天大多數基督教福音派的現實(如同大多數流行的「靈性生活」一般)是,至少在某種程度上都帶有成功神學的陰險味道。
即使我們不看電視傳道人或參加感覺像五星級度假村的巨型教會,我們的許多教會和信仰方式都是把我們當作消費者來看待的:什麼東西「在我所處的地方滿足我」,「搔到我的癢處」,「改善我的生活」。我們可能不會去假設信仰會帶領我們走向健康和財富,但我們中的許多人仍然主要通過「它對我有什麼作用?」的消費主義視角來對待信仰。敬拜的音樂是否能給我帶來情緒上的刺激?傳道人的講道是否給我的生活帶來價值?教會是否認可和肯定我的恩賜?耶穌是否幫助我實現夢想或帶領我走向更好的生活?即使對於那些抨擊約爾·奧斯汀這樣的人來說,我們也要問自己是否確信我們的基督教口味——毫無疑問,我們選擇現在教會的部分原因是它符合我們的口味和喜好——是不是也帶有消費主義的傾向?我們是不是也是在尋找一個教會和一個耶穌,方便地肯定我已經走的方向嗎?
一部比《佈道家庭》更好的諷刺作品會猛烈抨擊成功神學的所有廣泛觸角,而不僅僅是它最荒誕和最極端的形式。它還會試圖理解爲什麼成功神學(不管它怎麼變)如此吸引人。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人看電視傳道人的講道、參加感覺良好的巨型教堂,或在「名牧」的播客、書籍和廣播節目中找到安慰,難道真的要被當作容易被操縱的傻瓜和文化上的非利士人嗎?對HBO的普通觀眾來說,嘲笑那些不假思索地買進宗教雞湯的群眾也許很容易,但他們複雜的精英主義不也一樣不假思索和容易被操縱嗎?諷刺總是在齊心協力了解對象的時候更有效。在我們批判成功神學的世界之前(我們應該這樣做!),也許可以通過研究它的大眾吸引力來學習。
說到教訓,我們能從《佈道家庭》中對福音派的描述中學到什麼?每一部惡搞基督徒的電影或節目(有很多,從《獵人之夜》到《救世主》,再到《耶穌營》)都不應該僅僅是一個對好萊塢反宗教偏見大喊大叫的機會。它也可以是一個自我反思的機會。
即使我們可以指責《佈道家庭》對一個真正虛僞佈道者家族的描述過於狹隘、過於極端,但我們也必須知道,該劇試圖對美國福音派提出更廣泛的觀點;對一些觀眾來說,《佈道家庭》很容易成爲我們所有人的代表。我們是否做了什麼事,配得上這幅醜陋的畫像?也許我們應該考慮一下,該劇對珎石家族的描述:他們對個人的舒適更感興趣,而不是對代價高昂的、像基督一樣的愛更感興趣;在教堂裡是一套,回家關上門又是另一套;爲了維護權力和影響力,他們願意跨越道德的界限……其實這就是很多人對福音派的看法。也許它比我們想的更接近現實。
就像任何流行文化一樣,像《佈道家庭》這樣的劇集,或者像《追隨者》這樣的電影,以及像《家庭、權力與原教旨主義》這樣的紀實劇,都是因爲偏見和某個議程,我們應該對這些偏見和議程多加考慮。但它們也反映了某種程度的現實,無論多麼不完美。我們無法真正影響第一部分(偏見),但我們可以影響第二部分(現實):盡我們所能過裡外一致的、可敬的基督徒生活(彼前2:12),這樣我們給好萊塢的原材料就不會那麼容易被諷刺。
譯:DeepL;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Righteous Gemstones' and Hollywood’s Christian Villa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