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生活
正確認識焦慮
2025-04-07
—— Seth Troutt

焦慮其實是有其存在意義的。

這個夏天,我無數次地救起差點溺水的兩歲女兒。她以爲自己會游泳,但實際上並不會。對危險無知無覺,不是什麼優點,反而是隱患。每次全家去游泳,她都會毫不猶豫地跳進水裡,在水裡亂拍亂打,直到我及時把她從水裡撈起來。然而,每次從水裡出來,她都會咧著嘴開心地笑。正所謂「無知者無畏」。她之所以能夠無憂無慮,恰恰是因爲我在替她擔心受怕。

如今,「焦慮」這個詞往往帶著負面色彩。在古希臘語中,merimna可以被翻譯爲「焦慮」「擔憂」「掛慮」或「過度關注」。它描述的是出於關懷而產生的警覺,可以是負面的、正面的,也可以是中性的。

我有一個朋友是持證心理治療師,經常有來訪者說自己「焦慮」。他說,第一步就是要幫助他們更準確地評估自己的狀況:分辨這種焦慮是正常的還是失調的。正是因爲有失調的焦慮(比如廣泛性焦慮障礙或驚恐障礙),才說明確實有正常的焦慮。

從臨床角度來說,焦慮失調讓人很難熬,通常需要牧師、精神科醫生和朋友們共同努力,幫助患者承擔這個重擔(加 6:2)。本文並不是要討論心理疾病或其治療方法,而是想探討對於跟隨耶穌的基督徒來說,什麼樣的焦慮才是正常且恰當的。

爲神的緣故而掛慮

使徒保羅在書信中九次使用了「掛慮」(merimna)這個詞及其相關詞,而且大多數情況下都帶有明顯的積極含義。例如,在《哥林多前書》7:32-34 中保羅是這樣說的:

我願你們無所掛慮。沒有娶妻的,是爲主的事掛慮,想怎樣叫主喜悅;娶了妻的,是爲世上的事掛慮,想怎樣叫妻子喜悅。婦人和處女也有分別。沒有出嫁的,是爲主的事掛慮,要身體、靈魂都聖潔;已經出嫁的,是爲世上的事掛慮,想怎樣叫丈夫喜悅。

這裡的「掛慮」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在這段經文中,掛慮表現爲夫妻之間的相互牽掛,這種牽掛促使雙方努力讓對方開心。同時,對「主的事」的掛慮則是關乎追求身心的聖潔。所以,當保羅說「無所掛慮」時,他其實是在說明:不同的牽掛會影響一個人專注於某件事。未婚的人可以一心撲在事奉上,而已婚的人則需要分心——這種分心是正常且必要的,因爲關心如何讓配偶開心本就是應該的。

在《腓立比書》中,保羅用了兩次這個詞。第一次是在稱讚提摩太是位好牧者時說:「因爲我沒有別人與我同心,實在掛念你們的事」(腓 2:20)。這種用法和《哥林多前書》12:25 很像,那裡保羅勸勉教會要合一,「肢體彼此相顧」。在這裡,掛慮就是關心和牽掛的意思。第二次則出現在那句廣爲人知的經文中:「應當一無掛慮」(腓 4:6)。

那麼,這兩種看似矛盾的用法如何理解呢?難道保羅是要我們對什麼都不關心嗎?要像佛教徒那樣在追求涅槃的過程中斷絕一切慾望嗎?不是的。保羅真正要表達的是:「不要被憂慮所困擾或壓垮,而要存感恩的心,通過禱告把這些交託給主。」

《腓立比書》4:6 中對掛慮的理解,類似於耶穌在《路加福音》12:25 中的教導:「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既然只有神能掌管人的壽命,爲壽命憂慮就是在白白耗費心力。我們應該讓這種憂慮驅使我們禱告,緊緊倚靠賜生命的主。

牧者對地方教會的憂慮

擔心憂慮的人是要付出代價的。保羅是這樣描述他的重擔:「除了這外面的事,還有爲眾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我身上(林後 11:28)。那麼,難道保羅不相信主會看顧教會嗎?難道他不相信「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教會(太 16:18)這個應許嗎?難道他不明白全能的主從不打瞌睡嗎?

事實上,保羅清醒地認識到地方教會是何等脆弱。我們看到,每天都有教會關閉;長老團隊分崩離析;紛爭在當地的信徒群體中肆虐;牧師們的信仰觸礁,不斷背離那原本交付給聖徒的純正福音。雖然神的國堅不可摧,但地方教會卻十分容易動搖。保羅所擔憂的,不是整體的教會,而是每一個具體的地方教會。

大約十年前,我有一位如同導師般的朋友因不合格而離開了事奉崗位。這件事一直縈繞在我心頭,揮之不去。幾個月後,當他顯出悔改的態度時,我約他出來吃午飯,坦白地說:「我很擔心自己也會重蹈你的覆轍。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走偏的呢?」他笑著說:「哇,這問題可真尖銳,我都沒準備好該怎麼回答呢。」然後他說道:「我犯的最大錯誤就是,不再認爲這種事會發生在我身上。你現在會擔心自己可能重蹈覆轍,這其實是個很好的信號。所以,或許保持這種警惕之心反而是件好事?」

這番話與保羅的教導完全吻合:「你要謹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訓,要在這些事上恆心」(提前 4:16)。如果我們不再相信自己可能在道德或教義上偏離正道,就會放鬆警惕,停止謹慎自守。

無憂無慮的領袖並非總是好事

追求一顆安定平和的心,通過建立清晰的自我認知確實很有價值。當我們在基督裡明白自己是誰,就不會過分在意他人的認可。這樣,我們就能憑著信念生活和帶領團隊,也能避免事必躬親的「救世主情結「。然而,牧者們常常會被一種輕微的自戀所誘惑——他們可能會用「自我區分」的說法,來掩飾自己的冷漠和缺乏愛心。因爲一顆麻木不仁的心,往往會以「泰然自若」的面貌示人。

也許我們不焦慮是因爲信靠主,但也可能僅僅是因爲我們漠不關心;也許我們不焦慮是因爲閱歷豐富、經得起考驗,但也可能是因爲我們驕傲自負;也許我們不焦慮是源於相信主必看顧祂的教會,但也可能是因爲我們對組織的脆弱性過於天真。

與其迴避或壓抑我們的憂慮,倒不如積極追求一種充滿愛和委身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自然會帶來適度的憂慮。這樣,我們就會意識到自己需要主的幫助,並且可能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倚靠祂。就像一個在游泳池裡的小孩子那樣對危險毫無知覺,這不是什麼值得誇耀的事,反而是個嚴重的隱患。


譯:MV;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Rightly Ordered . . . Anxiety?

Seth Troutt(塞思·特勞特)道碩,畢業於聖約神學院 ,是亞利桑那州艾森伍德教會(Ironwood Church)的牧師。
標籤
焦慮
心理
掛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