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榮幸地向您介紹科迪·柯蒂斯(Cody Curtis),他是一位作曲家,也是美南浸信會旗下聯合大學(Union University)的敬拜藝術總監。幾週前,他給我寄來了一張根據保羅寫給羅馬教會的信改編而成的專輯 CD,包含 23 首曲目。我已經連續聽了好幾遍這張名爲《羅馬書計劃》的作品,我很喜歡。
你能想像嗎?把保羅這封最著名的書信作成音樂,以抒情的方式挖掘這封信的神學深度,並通過音樂幫助你體驗保羅思想的流動。今天,我邀請科迪和我一起在博客上回答幾個關於這個項目的問題。
我:《羅馬書》是保羅最著名的作品,也被普遍認爲是新約中最重要的書信。你把這封書信的主要主題作成音樂,這如何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保羅的論證和寫作目的?
柯蒂斯:我把《羅馬書》作成音樂有一個目的,就是反映保羅論述的完美。雖然這封信涉及了許多不同的主題,但他將這些主題串聯在一起,每一點都能順暢地銜接下一點。我意識到,如果我能夠保留保羅的寫作風格,那麼聽眾藉著音樂理解經文就會如虎添翼,所以這張專輯並不是一堆碰巧基於同一本書的各個互不相關的曲目。
在仔細瀏覽了《羅馬書》之後,我想清楚地展示書信中較大的章節和主題,例如1:18-5:11 說的是稱義,5:12-8:39 說的是成聖,9:1-11:36 講述神與以色列及教會的關係,12:1-15:13 則講到基督徒的生活。雖然這些經文彼此之間肯定有大量的重複之處,而且在具體細節劃分上學者們也存在一些分歧,但敘事的全貌還是顯而易見的。我的做法是將 1-8 章和 9-16 章分爲兩張 CD(儘管所有音樂都可以放在一張 CD 中)。因爲 8 章的結尾標誌著保羅思想重心的重大轉移,我希望聽眾能直觀、具體地認識到這一點。
爲了實現歌曲與歌曲之間的無縫流轉和相互連接,我使用了幾種歌詞和音樂手法。其中一個例子出現在「我們該說什麼,第 1 部分」("What Shall We Say, pt. 1")的結尾,我以「我爲何仍在犯罪?」這句話以及緊隨其後的「佈道片段」過渡到下一首歌。在這首歌中,保羅與殘留的罪搏鬥。從音樂上講,大多數歌曲之間都是無縫直接銜接的,即使在調性上有差異。當我想讓聽眾記住前一首歌時,我有時也會使用音樂本身達成這一目的。
我:自從喬布斯推出 iTunes 和 iPod 後,專輯這一藝術品就陷入了困境。但這張專輯不僅僅是獨立歌曲的集合。它是一種體驗。它的目的是讓人直接聆聽。這讓我想到,也許有時候我們對待聖經經文的方式就像對待 iTunes 中的歌曲一樣——我們把它們從上下文中抽離出來,而不是直接閱讀,而放在上下文中才是它們本來的意義所在。聽這張專輯,一口氣聽完你的《羅馬書》專輯的好處是什麼?
柯蒂斯:斷章取義地理解聖經確實很危險,當今教會中的許多問題都源於這方面的疏忽。正如你所說的,像《羅馬書》這樣一封書信需要我們連續地頭到尾讀完或聽完。雖然閱讀或默想這封信中的單節經文或段落並沒有什麼不妥(事實上,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做法),但經文的每一部分最好與整體聯繫起來理解。
我們這張專輯也是如此。我設計歌曲的方式是,它們可以很容易地作爲單獨的曲目來聽,每首歌都保持了完整性和獨特性。然而,如果你把他們放到一起聽,聆聽體驗會成倍放大。其中一個例子是《沒有任何藉口》("No Excuse")和《祂來受死》("He Came to Die")這兩首歌的聯繫。《沒有任何藉口》尖銳地宣告了每個人都應受到譴責的狀態。如果把這首歌與隨後的《祂來受死》割裂開來,就會導致只關注福音的某個部分,而不是將前一首歌看作是後一首歌好消息的必要背景。
我:我很驚訝你們是如何將一張既有凝聚力又不拘一格的專輯整合在一起的。出於好奇,請允許我問一下,在製作這張專輯時,你們是如何決定採用何種音樂風格的?
柯蒂斯:這張專輯的每一個音樂決定都是基於保羅書信中的文字:樂器的選擇、整體音調、音階,甚至音樂風格。大多數專輯的音樂風格都是固定或有限的,而這張專輯在這方面具有靈活性和流動性,使我能以最清晰、最富想像力的方式表達每一段文字。
例如,當我把保羅在 1:18-3:20 長篇大論地論述每個人的罪性時,我決定需要一種風格,既能適應快速的抒情節奏,又能傳達出信息中毫不掩飾的語氣,這就促使我借鑑了說唱風格的元素。對於那些更具頌歌性質的歌曲和章節,搖滾的活力被證明是一種合適的伴奏(如《確定的盼望》["A Sure Hope"] 第 1 和第 2 部分)。9:1-5 的哀歌需要西方藝術音樂中新浪漫主義風格的絃樂四重奏來喚起人們的共鳴,而第 11 章末尾的敬拜則需要一種寬廣的、更加管絃樂化的聲音來捕捉保羅情感的流露。
當然,這種音樂風格的多樣性確實會使專輯面臨不連貫的風險,但我希望能夠通過反覆出現的素材、重複以及所有歌曲都源自同一文學來源這一事實,保持專輯的凝聚力。
我:這裡的歌詞毫不掩飾神學色彩。你們希望用音樂捕捉保羅神學的深度。音樂在加強我們的信仰和對基督教神學的理解方面起著什麼作用?
柯蒂斯:許多基督徒沒有意識到音樂對我們理解上帝和救贖的影響有多大。音樂有一種能力,就是讓歌詞中的信息直接送到我們的思想和心靈裡,有時比其他交流方式更持久。在這種情況下,爲教會創作音樂的詞曲作者需要小心謹慎,要問「我所寫的歌詞是否與聖經所揭示的真理一致?」(林前 14 章)。我認爲,《雅各書》3:1 中的「我的弟兄們,不要多人作師傅,因爲曉得我們要受更重的判斷」很少被用到聖詩作者身上。但事實上,當一首歌得到傳唱的時候,歌詞其實起到了教導作用,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
我認識到音樂能夠加強或削弱我們的信仰和教義,因此我斟酌《羅馬書》專輯的歌詞非常仔細。我小心翼翼地用聖經的一致性和可理解性篩選每一個字和詞,以確保這些歌曲直接指向上帝的話,而不是我自己的話。在整個寫作過程中,雷·範·內斯特(Ray Van Neste)是我寶貴的傳聲筒。他慷慨地通讀並編輯我的詩歌,幫助我保持正確的方向。
除了確保歌詞反映聖經之外,我還必須將這些歌詞配上音樂,使其與歌詞的信息相得益彰。例如,如果我把 9:1-5 配在輕鬆、輕浮和歡快的音樂環境中,就不會給聽眾帶去幫助。這段經文需要一個更加悲傷和莊嚴的背景音樂,以引導聽眾理解保羅爲他的同胞所傷心的程度。
我:您的音樂插曲和反問句都是圍繞保羅書信的大綱編排的(如《確定的盼望》作爲《羅馬書》5-8 章節的開頭和結尾)。爲了「融入」這封書信的結構和流程,你對羅馬書進行了多少研究?
柯蒂斯:這個項目需要大量的學習。雖然在寫作過程中,我對《羅馬書》這卷經文還算熟悉,但我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包括個人學習和參考不同學者的著作。我把這封信讀了無數遍,密切關注每一個片段是如何組合在一起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某些聯繫逐漸清晰起來,比如,正如你提到的,5:1-11 和 8:31-39 這兩段經文都強調我們得救的保證,兩者之間有相似之處。保羅反覆使用「怎麼說呢?」這一修辭短語,爲專輯提供了結構,同樣,《沒有任何藉口》和《不至於羞恥》("No Shame")所依據的經文可被視爲彼此對應的經文,一個表達了罪的普遍影響,一個闡明了上帝拯救恩典的廣泛性——對每一個呼求主名的人而言都是如此。
編注:關於《羅馬書計劃》的更多信息,請訪問 Psallos 的 Bandcamp 網站或 iTunes,以及 YouTube 上的預告片視頻。
譯:DeepL;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作者博客:Paul’s Letter to the Romans Set to 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