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弟兄姊妹們聊天時,常常可以聽到「內卷」這個詞。在最近的教會禱告會上,也有成員提出要爲當下「內卷」的社會文化禱告。只要隨便在網上搜一下,就有鋪天蓋地的文章、視頻與「內卷」這個主題相關。無論是社會學者,歷史學者,還是教育學者,都在從不同的角度去探討這個話題,也都在試圖提供一條出路。那麼,作爲基督徒,我們該如何看待當下的這種文化現象?我們所信的福音是否提供了一條出路呢?
首先,我們需要先定義一下「內卷」,以確保我們在談論同一個話題。
「內卷」成爲網絡流行用語起始於2019-2020,一度登上2020年度十大流行語之一。這個詞是一個舶來語:"involution",這個詞可以翻譯爲「退化」(生物學意義上),其反義詞則是"evolution"(進化或發展)。據說(根據有限的網絡資源)這個詞最初是用在藝術領域,在表達枯燥的重複而沒有創新的現象。後來也被用在經濟領域,形容隨著產量達到一定峰值,繼續的人力投入所帶來的產量甚微。還據說,這個詞流行於中國網絡起始於清華北大的幾張學霸照片。
無論這個詞的來源如何,「內卷」在目前國內所描述的是一種令人無奈和焦慮的現象:一種在封閉的生態系統中,發展到一定飽和狀態,不追求突破和創新,只一味依賴簡單重複的資源投入,從而效率和受益低下。
這種文化同樣存在於教育領域。當教育理念沒有更新、教育水平沒有突破,帶來的就是教育要求不斷提高。這包括了早教的年齡越來越早,學業的負擔越來越重,還有考試的題目越來越刁鑽。同樣,這種文化也表現在「加班文化」上。當公司管理不科學、效率低下,產業模式沒有創新,帶來的就是公司對於員工要求的不斷提高。
那麼,作爲基督徒我們應該如何回應這樣的社會現象呢?(請注意這裡的關鍵詞:「作爲基督徒」,還有「回應」。)我會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根據它的定義,「內卷」並不只在當代才有。日光之下並無新事。例如:古代的科舉制度,「八股文」的應試文章,「范進中舉」式的人生悲劇。只要社會制度僵化,甚至不斷惡化,「內卷」是必然的顯現。對於基督徒來說,我們需要認識到的一點就是。「內卷」不單是社會制度帶來的,更是人類罪性所帶來的。我們不能把所有的問題都歸結在「內卷」上,而忽視了人的罪在其中的參與。比如:教育領域裡的攀比、虛榮和驕傲;再比如:職場領域裡的欺壓,欺騙,唯利是圖的貪婪,以及虛假的形式主義;還有就是每一個人在「內卷」中的焦慮和拜偶像。基督徒需要清醒的是,並非糟糕的社會現象帶來了這些人性的敗壞,而是人的罪本身的問題,在一個糟糕的環境中被放大了而已。
第二,既然「內卷」和人的罪相關,我們就需要根據聖經的啓示來調整我們的期待。耶穌在馬太福音中談到末世的時候說:「那時,人要把你們陷在患難裡,也要殺害你們;你們又要爲我的名被萬民恨惡。那時,必有許多人跌倒,也要彼此陷害,彼此恨惡;且有好些假先知起來,迷惑多人。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才漸漸冷淡了。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24:9-13)這說明什麼?在當下的末世(不是將來的某個時候),「不法的事增多」是一個必然,是基督徒應該有的期待。耶穌給出的出路是什麼?「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 忍耐,並持守做正確的事情,是基督徒應該有的回應。
第三,「內卷」不能成爲基督徒生活方式的終極答案。羅馬書12:2說,「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爲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神命令我們在末世敗壞的文化中「心意更新而變化」。我們需要分辨,也需要順服神的心意來生活。這意味著,我們不能將教育子女的焦慮,以及工作加班的繁忙統統歸咎於一個令人無奈的「內卷」文化。基督徒有責任按照神的心意去做出改變。改變不一定會帶來容易的生活,甚至是有代價的。當我們爲了保護孩子的成長,仰望神對孩子未來的帶領和供應,不因著焦慮去填滿孩子的時間表時。在你的朋友圈子裡可能會帶來指責和嘲笑,孩子看起來的「不夠優秀」也會讓你沒有面子。同樣,保護你的下班時間,也是你的屬靈責任和家庭責任。這意味著,你的收入會受影響,你的事業會受影響,你看起來的「不夠優秀」也會讓你沒有面子。面對這個「內卷文化」的社會現象,基督徒不能一邊去痛訴,但一邊又去隨波逐流。
第四,不要將複雜的事情簡單化。當一些網絡用語開始流行以後,人們會傾向於把一切相關的概念都歸在一個簡單的概念中。大家在用這些詞的時候,彷彿知道在說什麼,但又很模糊。比如,人們會開始用「卷」這個動詞,去描述人一切的努力。或許因著網絡用語本身就是不嚴謹的,都帶著三分調侃。但語言本身又帶著塑造文化的能力。「卷」這個動詞,將一切主動的積極的生活動機,一下子變成了被動的和無奈的了。彷彿在當下社會中,人只有兩種生命狀態,要不就是在「卷」,要不就是在「躺平」。這不僅會消磨基督徒做事的殷勤,甚至會將懶惰冠冕堂皇的擺上檯面。所以,我們要避免用網絡用語去溝通一些嚴肅的話題。
盼望以上的建議會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