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先解決一下片名給我們製造的障礙吧。是的,聖誕節並不是查爾斯·狄更斯發明的,《聖誕發明家》(The Man Who Invented Christmas)這部電影也沒有主張是他發明的。影片的標題是有點誇張,只是要吸睛、引你入甕而已。
不管你對這宣傳技巧有何感受,這部由貝瑞特·奈魯利(Bharat Nalluri)執導的影片,溫暖、詼諧,值得人細細品味。
《聖誕發明家》根據萊斯·斯坦迪福德(Les Standiford)所著同名小說改編,影片展現了一位躁動不安的天才作家如何走上了通往自己過去和現在的旅程,揭示了經典名作《聖誕頌歌》(A Christmas Carol)創作背後的故事。
《聖誕發明家》並不是一部彬彬有禮、平淡寡味的維多利亞風格傳記片。影片中的狄更斯全方位地展現了他的個人魅力和複雜性,因著丹·斯蒂文斯(Dan Stevens,《唐頓莊園》中的扮演者)的精彩演繹,簡直從屏幕裡呼之欲出。他疾行在街頭巷尾,表演著魔術般的把戲,像弗蘭克·卡普拉執導的《毒藥與老婦》中精神錯亂的兄弟似的在樓梯上跑上跑下。
蘇珊·科尼(Susan Coyne)編寫的劇本精準地展現了這位獨一無二天才的各種困境,讓我們與他多有共鳴。世界各地的作家們都會與狄更斯牛氣沖天的人生高峰與雪崩般的低谷相認同——世界各地的人也會對他因工作不時受到打擾生出的沮喪感同身受。
三部作品的連續撲街,令人窒息的寫作障礙,這些都讓狄更斯陷入絕望之中。但靈光一現的聖誕故事讓他的靈感和想像狂熱起來。各種人物接踵而至,環繞四周,等候著他信心驟增時的傳召——並且帶領他直往他心靈和頭腦原本不想造訪之處。奈魯利將這些想像的場景有序地編織在影片中,藉著他精妙的技巧,讓經典人物私刻魯奇和小蒂姆重現在全新的故事中。
正是狄更斯對金錢與日俱增的絕望促使他踏上這趟冒險之旅。這位作家當時正30出頭,不單要供養妻子和四個孩子(還有一個即將出生)、資助他窮困潦倒的父母,還努力想要按照高大上的標準重新裝修自己的房子。最重要的是,正如他妻子所批評的,他遇到每一個向他乞討的乞丐都會給錢。
他的「慷慨」正是他父親(喬納森·普雷斯)的映照,他父親因爲慷慨被送進了債務人監獄,讓年幼的狄更斯落入可怕的黑心工廠成爲童工。查爾斯不能原諒他,儘管他遠比自己的父親成功,卻無法逃脫父親的影響,父親灌輸的一些觀念仍如雷貫耳。
如果說狄更斯的痛恨和恐懼有什麼正當理由的話,這些痛恨和恐懼急欲熄滅他裡面的光、威脅他,就是毋庸置疑的理由。他所創造的守財奴私刻魯奇(克里斯托弗·普盧默扮演)角色並非憑空而來。相反,這個狡猾的老罪人對他的創造者耳語時曾說,「我就是你靈魂的污點。」
因此,在六週內寫作《聖誕頌歌》的掙扎——把自費出版的投入賺回來——逐漸成爲這位作家自我救贖的掙扎。
但這是什麼意義上的救贖呢?不同於《聖誕頌歌》自身,本片並沒有對「聖誕這個神聖的名字和來源所帶出的敬畏」公然頷首。除了關鍵時刻零星的教堂鐘聲,不同人物重複的不朽之句「上帝祝福我們,祝福每一個人」外,故事純粹在人的層面演繹,而非聚焦在神聖的層面。擺在我們這位英雄面前的選擇是:要麼擁抱他本性中慷慨、饒恕的一面,要麼向自私、剝削的那面投降。
了解和愛戴這位作家的人知道——儘管他有自己的基督教信仰——這是他一生的爭戰,他有時會以驚人的方式輸掉它。但影片所聚焦的人生和職業片段很好地傳遞出應有的誠實和一絲盼望。它讓我們看見最好的狄更斯,也看到了最糟的狄更斯,在慶祝他的成名時,藉著他妻子凱特(莫菲德·克拉克飾)悽美的視角,清晰地表明與偉大男人生活是何等艱難的事。影片把這個男人的衝突表現得如此淋漓盡致,激發我們去思考自己所面對的衝突、掙扎和失敗,在我們要活出自己的理想時,我們也會傷害影響他人。
沿襲了諸如《生活多美好》(It’s a Wonderful Life)等聖誕電影的風氣,《聖誕發明家》聚焦在聖誕季節所帶來的價值上而非這個季節的真正理由上。儘管如此,它或許能幫助我們透過肉身之眼看待這個季節和那些寶貴的價值。
這部電影無可辯駁地證明查爾斯·狄更斯與他私刻魯奇式的自我間的爭戰改變了他的世界,不單使一個行將被遺忘的節日起死復生,也激發了與節日相關的仁慈、憐憫和慷慨等品性。
如果這個故事讓我們重溫了對那些理想的承諾,它就達到了目的,因這些正是這個世界上缺失卻重要的東西。如果聖誕節對我們中的許多人來說,已經變成了對收銀員的問候和星巴克杯子抱怨不已的節日,透過狄更斯的眼睛或許能幫我們重拾節日的意義。
譯:EYZ;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The Man Who Didn't Invent Christmas (But Had Things to Say About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