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畫廊教會( Gallery Church)講完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後,我跟女友麗茲(Liz)一起去哈萊姆(Harlem)進餐。當我們上樓梯出地鐵時,我看到了他——一個無家可歸的乞討者。「可以給我一美元嗎?」他向路人請求,沒有人敢和他的眼睛對視,他們只盯著地面,無視他作爲一個人的存在。
我也移開了視線,繼續往前走。但每向前多走一步,腳就越發沉重——以至於我無法再繼續前行。我聽到兩個聲音。一個是討要零錢的男人微弱而挫敗的聲音,另外一個是我自己的聲音,陳述著上午講章的餘音。我心想:「你就是漠然走過的祭司和利未人,但 『是憐憫他的』……你去,照樣行。」(路10:37)
易受「剝削」的人無處不在,但有時很難看到他們,因爲他們的脆弱常常被貧窮、飢餓、無家可歸或別的方式所掩飾。但當我們無視他們時,我們就使神所愛、所看重的人們失去了人性(去人性化)。提摩太·凱勒(Tim Keller)在《慷慨的正義》(Generous Justice)一書中寫到「耶穌教導說,缺乏對窮人的關心不是一個小失誤,而是揭示了一個人的精神指南針,即心靈,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換句話說,一顆沒有恩慈和憐憫傾向的心沒有經歷過真正的憐恤。忽視窮人表明我們還沒有了解我們自己的貧乏。
去人性化(dehumanization)即拒絕承認他人具有上帝的形像,是一切「剝削」形式的核心。這在性交易和勞務交易中尤其明顯——個人僅被視爲一種被買賣的商品,但每當我們無視上帝在鄰舍身上的形像時,就表明我們心中有去人性化的種子。
在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中,耶穌沒有探討祭司和利未人從受傷的人身旁繞過的可能原因。他沒有說:「他們不想被人利用,」或者「祭司想要保持自己的純潔。」他們的原因無關緊要,因爲他們主動選擇了走開而非發出憐憫,沒有愛人如己。自我保護、恐懼、冷漠不是繞過的藉口;它們是揭示我們內心的指標。
耶穌不僅想要我們覺得(我們)跟祭司和利未人有聯繫,他也想要我們在易受「剝削」的人中看到我們的需要。那人可能半死,但我們完全死了,死在我們的罪中(弗2:1)。然而基督沒有讓我們成爲活死人。祂在十字架上不僅承擔了喪命和與神隔絕的代價幫助我們,而且還把自己白白給了我們。將生命帶入到我們死亡中,甚至在我們還不能愛祂或任何其他人的時侯。祂進入到我們的破碎和脆弱中,用祂的恩典拯救我們。因此,耶穌自己就是那位好撒瑪利亞人。
腦海中縈繞著這個比喻,我轉過身,開始跟這個人談話。我發現他的名字叫提摩太,但他喜歡被人叫做「提心吊膽(Dreads)」。當我看他的眼睛時,他的臉都發亮了。我問他需要什麼,他告訴我只想要一個三明治。因此,我們走到當地的便利店,告訴他想要什麼就點什麼。我們一起進餐時,他說跟我們在一起的時間他有多興奮。他還邀請我們到他的住處,把新買的預付費手機號碼給了我們。
當他分享自己的故事時,我開始注意到我自己內心的變化。爲了回應神白白的恩典,我帶著憐憫和慷慨行事。福音釋放了我去保護他,而不是我自己。福音打開我的眼睛看到他是上帝所愛的人。使我能夠注意到他作爲上帝所愛的人的尊嚴,而不只是一個統計數據。我想要說在那一刻我們成爲心腹之交,但事實是我們後來失去了聯繫。
一年後,我站在街邊等著參加一個會議,這時我注意到一個人在路邊乞討。他低著頭,向每一位路人乞討,他看起來很虛弱,經受著艱苦的生活。我走過去跟他談話。「我愛這座城市,」他說。我心裡一驚,問道:「爲什麼?」他回答到:「因爲有像你這樣的人停下來跟我談話。」 他身上的某些東西讓我有一種熟悉感,於是我問他的名字,他說是蒂姆(Tim,提摩太的簡稱——譯註)。我笑著說:「我們見過!」他回答到:「是的,我想是你。我想起來去年你帶我吃三明治的時刻了。」
福音提醒我們,基督在我們沒有能力或願望回饋他的愛時就愛了我們。這種變革性的愛將我們從舒適和自我保護的羈絆中解脫出來,去愛我們的鄰舍。
作爲紐約都市圈浸信會聯會公義事工(Metropolitan New York Baptist Association Justice Ministries)主任, 經常會有人問我:「在跟去人性化的鬥爭中第一步應該怎麼做?」我的答案很簡單,「重視那些你輕視的人。因著你已蒙到的憐憫去憐憫(他人)。」
譯:Ella;校:SMH。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The One Who Showed Mer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