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神学
處境化?還是不要處境化?這本不是個問題
2023-10-06
—— Juan Sanchez

最近我一直在研讀哥林多前書 9 章,因著這樣的學習,我得以重新審視與支持和反對處境化這一議題的雙方意見。特別是我所在的城市有這樣一個古怪的口號:「讓奧斯丁與眾不同」(Keep Austin Weird),這讓我嚴肅地思考「處境化」一詞的含義。以下是我總結出的一些經驗。

什麼是處境化?

簡單地說,處境化就是把我們傳福音時所處的文化背景納入我們事工的考慮因素裡。 一位中亞宣教士這樣定義了「處境化」:

我們用「處境化」這個詞來形容使福音和教會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盡可能對宣教對象來說如同來自本族群的過程。問題不在於我們是否要處境化。 每個基督徒、每個教會所面臨的問題都是,我們是否會很好地處境化。

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 9:19-23 中提醒哥林多基督徒,儘管他們在基督裡是自由的、有權這樣做或那樣做,但愛意味著他們應該願意放棄自己的一些權利,成爲服事他人的奴僕,以便像保羅一樣贏得更多的人歸向基督(見林前 11:1)。

處境化的基礎是什麼?

處境化的神學基礎就是基督的道成肉身。祂雖是神,卻甘願捨棄天上的榮耀成爲眾人的奴僕(腓 2:5-8)。上帝選擇了拯救祂的百姓,因此,耶穌必須成爲我們的樣式(血肉之軀),才能成爲我們的贖價(來 2:14-18)。此外,在道成肉身的過程中,耶穌進入了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第一世紀)和特定的文化背景(巴勒斯坦猶太人)。耶穌放棄自己的權利、成爲眾人的僕人,我們也應如此(腓 2:5;林前 11:1)。

爲什麼要處境化?

顯然,處境化的動機是爲了福音(林前 9:22-23)。爲了不給福音的廣傳帶去障礙,保羅甘願放棄自己的權利(林前 9:12b)。保羅「向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凡我所行的,都是爲福音的緣故,爲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林前 9:22-23)。

處境化要考慮哪些因素?

換句話說,走的多遠算是過頭了?如果我們要向食人族傳福音,我們是否應該和他們一樣吃人?保羅自己也明確指出,我們要在聖經許可的範圍內與我們試圖接觸的人認同。爲了向摩西律法之外的人傳福音,保羅與這些摩西律法之外的外邦人認同;然而,即使這樣做,他仍在基督的律法之下(林前 9:21)。 正如基督來到世上卻沒有罪一樣,保羅也與他所要接觸的人認同,但同時他遵守主的命令避免犯罪。這就是我們的榜樣(林前 11:1)。

處境化不是什麼?

處境化更多地是爲了消除福音的障礙,並與我們試圖用福音接觸的人認同。處境化不是變得與世界一樣的藉口(羅 12:2;加 5:13-15)。宣教學家大衛·西爾斯(David Sills)在一篇博文中提醒我們:

有些人錯誤地認爲,處境化意味著讓基督教看起來與文化一樣。 然而,處境化的目的僅僅是爲了讓人們理解福音。……事實上,許多人所謂的處境化只是爲了追求時髦或前衛。它可能有效、可能吸引聽眾、可能不會冒犯聽眾,但這不是處境化,而是營銷。

對我們來說,處境化應該是什麼樣的呢?

首先,在聖經許可的範圍內,我們必須與我們試圖接觸的人認同。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保羅爲提摩太行割禮,以免他成爲將福音傳給猶太人的障礙(徒 16:1-5)。

其次,我們必須認識到,這種認同要求我們放棄基督徒的權利/自由,成爲所有人的僕人。我們必須捫心自問,爲了福音,我們是否願意放棄個人的音樂品味、我們個人的服裝選擇,甚至我們的飲食習慣呢?這一切都取決於我們要向誰傳福音。

處境化是一項艱苦和需要擺上勤奮的工作。它需要自制(林前 9:24-25)和持續的操練(9:26-27)。關鍵在於,處境化是爲了闡述福音,爲了得著與萬民分享福音祝福的機會(林前 9:27;另見林前 3:10-17)。願上帝賜予我們恩典,讓我們願意捨己,以便服事所有人!


譯:DeepL;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To Contextualize or Not to Contextualize: That is NOT the Question.

Juan Sanchez(胡安·桑切斯)是福音聯盟理事會主席;畢業於弗羅里達大學,美南浸信會神學院博士。自2005年以來,一直擔任德克薩斯州奧斯汀高角浸信會(High Pointe Baptist Church)的主任牧師。他和妻子珍妮住在德克薩斯州。
標籤
福音
宣教
處境化
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