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信息分爲四個部分。首先,我會對自己在這個時代渴望看到神興起的講道方式——被神榮耀的重負塑造的講道方式——進行思考。第二,我會試著描繪影響這種講道方式的神之榮耀。第三,對於人們如何被這種榮耀喚醒和改變,我會給出合乎聖經的理解。最後,我會解釋,爲何這些方面都需要一種我稱之爲「釋經狂喜」的講道方式。
喬治•懷特菲爾德(George Whitefield)相信講道的功效並將畢生投入其中。透過他的講道,神在大西洋兩岸成就了大能的救贖工作。他的傳記作者阿諾德•達裡茂(Arnold Dallimore)記載了懷特菲爾德的講道在十八世紀的英美產生的驚人影響。它就像雨落焦土,使荒蕪之地開出公義的花朵。達裡茂從懷特菲爾德時代被改造的荒野上舉目,表達了他對神再次這樣動工的渴望。他求主興起像懷特菲爾德那樣的新一代傳道人。他的話幫助我表達了對美國以及全世界新一代傳道人的渴望。他說:
是的……我們會再一次看到教會的大元首……爲祂自己興起一些爲祂所用、進入這項榮耀事工的年輕人。他們將是什麼樣的人呢?他們在聖經上大有能力,他們的生活被神的偉大、威嚴和聖潔所掌管,他們的心思意念因恩典的教義這偉大真理而發光。他們已學會向自己死、向人類的目標和個人的野心死;他們願意「爲基督的緣故成爲愚拙」,忍受責備和謊言,並願意勞苦和受苦,他們最大的渴望不是獲取屬世的榮譽,而是在面對神威嚴的審判時贏得神的稱讚。他們帶著憂傷的心和淚眼講道,神會使他們的事奉滿有聖靈奇妙的恩膏,他們會在眾人生命的翻轉中見證隨著他們的「神蹟奇事」1。
在聖經上大有能力,因恩典的教義這偉大真理而發光,向自己死,願意勞苦和受苦,對人的榮耀毫不在意,爲罪憂傷痛悔,並且被神的偉大、威嚴和聖潔所掌管。如懷特菲爾德一樣,達裡茂相信講道是以那樣的心態來傳講神的話語。講道不是對話,不是討論,不是有關宗教事務的閒談,也不是簡單的教導。講道是傳講充滿了神之偉大、威嚴和聖潔的信息。講道的主題可以是日光之下的任何事,但始終都要把它們帶入聖經所顯明的神之偉大和威嚴所發的耀眼光輝中。這就是懷特菲爾德的講道方式。
在上個世紀,沒有人能夠比鐘馬田(Martyn Lloyd-Jones)更好地體現那種觀點,他在倫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事奉了三十年之久2。當巴刻(J.I.Packer)還是一個二十二歲的學生時,他在1948-1949學年的每個星期天晚上都去聽鐘馬田在倫敦的講道。他說自己「從來沒有聽過那樣的講道」(之所以有許多人對講道說出那麼多貶損和愚蠢的話,是因爲他們從來沒有聽過真正的講道,他們對於真正講道的效用缺乏判斷的根據。)巴刻說,鐘馬田的講道「如電擊,帶給他更多的是對神而非對人的認識。」3 這正是懷特菲爾德的意思。那就是神將會興起的年輕傳道人,他們留給聽眾一種認識神的強烈屬靈體驗——對上帝真實的無限重負之體驗。
這就是我對這個時代及對你們的渴望。我渴望神將興起成千上萬帶著憂傷之心,精通聖經的傳道人。基督釘十字架並復活,並以絕對的權柄主宰著每個國家、每支軍隊、每個假宗教、每個恐怖分子、每次海嘯、每個癌細胞以及宇宙中的每個星系,這顯明了上帝的偉大、威嚴和聖潔,而傳道人則要被它所掌管。
神命定基督釘十字架,創造火湖 4,這表明輕視祂的榮耀並非是無關緊要的。神獨生子的受死以及對不悔改人類的懲罰都是天底下最大的聲音,它們宣告神是絕對聖潔的,罪是無比可憎的,神的憤怒是無比公義的,恩典是無限寶貴的,我們短暫的人生——你們的教會和社區中的每個人的人生——不是通往永恆的喜樂就是通往永恆的痛苦。如果我們的講道不把這些事情的重要性傳達給會眾,還能講什麼呢?蔬菜總動員、廣播、電視、小組討論還是緊急會談?
神預定自己的獨生子被釘十架(啓13:8;提後1:9)並預備了可怕的地獄(太25:41),以便我們能夠最清楚地看到講道中生死攸關的問題。講道之所以如此嚴肅,是因爲傳道人的外衣浸透了耶穌的寶血,並且地獄的火就在身邊燃燒。就是這件外衣使單純的演講者變成了傳道人。然而,令人悲哀的是,今天一些最著名的福音傳道人削弱了十架的殘酷以及地獄的恐怖——十架擔當我們刑罰的大能被拿掉,地獄則不再真實,變爲這個世界中自我滅絕和社會慘劇的圖景罷了 5。
所以年輕的一代會看到這個世界並沒有充溢著對神的嚴肅感知,教會裡沒有充滿對神榮耀的感知,教會裡也沒有充滿對天堂和地獄、罪與救恩的關切。因此,許多基督徒的喜樂薄如紙片。當數以百萬計的人正在DVD、107英寸的電視大屏幕、手機遊戲和鬧劇式的崇拜中娛樂至死時,一個世界性宗教的發言人給西方的主要刊物寫信說:「我們對你們的第一個召喚就是歸信伊斯蘭教……這是一個明令手、口、心行善並禁止它們行惡的宗教。這是一個以安拉的方式進行聖戰的宗教,好讓安拉的話語和宗教一統天下。」6 隨後,這些發言人卻公開祝福那些炸死沙拉三明治商店前的兒童的自殺式襲擊者,並稱這是通往樂園的道路。這就是我們講道時所面對的世界。
然而令人費解的是,在這個貶低基督、毀滅靈魂的時代,許多書籍、研討會、神學院以及教會成長專家卻致力對年輕牧師們說:「輕鬆點」、「搞笑點」、「來點樂子」。對此我想問,耶穌的精神在哪裡?「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因爲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爲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太16:24-25)「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來丟掉,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不叫全身丟在地獄裡。」(太5:29)「你們無論什麼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門徒。」(路14:33)「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路14:26)「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跟從我吧!」(太8:22)「在你們中間,誰願爲首,就必作眾人的僕人。」(可10:44)「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裡的,正要怕他。」(太10:28)「你們也有被他們害死的……然而,你們連一根頭髮也必不損壞。你們常存忍耐,就必保全靈魂。」(路21:16-19)
當給耶穌的教會增長建議是:「輕鬆點,耶穌。來點樂子。」給到年輕的牧師是:「牧師,無論你做什麼,都不要像福音書中的耶穌那樣。你要放輕鬆點。」在我看來,當今社會非常接近世界末日,給予牧師們的信息聽起來越來越荒謬。
你對講道的必要性和其本質的信念取決於你對神的偉大和榮耀的感知,以及你相信人們被神的榮耀喚醒並爲那榮耀而活的方式。所以,接下來的部分就是對神榮耀的描繪,第三部分講人們如何被那榮耀喚醒並且被它所改變。
通觀聖經,在神的心思意念中,沒有什麼比神的榮耀——神的榮美,祂的多重完美散發的光輝更爲重要。在神彰顯的作爲的每一個節點,祂都將這個作爲的最終目標清晰顯明,這個目標始終都是相同的:高舉並彰顯他的榮耀。
因此,教會的使命就是:「在列邦中述說祂的榮耀,在萬民中述說祂的奇事。」(詩96:3)
以上經文以及其他一百多處地方都推動我們重新來思想神根本的信實。沒有什麼比神爲著祂自己榮耀的激情這個事實更加深深地影響講道了,這個事實讓人驚歎得幾乎失語。在聖經的所有啓示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神的根本信實就是完全地認識自己,無限地愛自己,並且盡可能多的與祂的子民分享這種體驗。神的每一個作爲上都會揚起這樣的標語:「我爲自己的緣故必行這事,我焉能使我的名被褻瀆?我必不將我的榮耀歸給假神。」(賽48:11;參見42:8)
從亙古直到永遠,這位自有永有、永不改變、全然完美的神認識自己並且愛一切祂所認識的。祂在永恆中看到了自己的榮美,並且體驗祂所看到的一切。他對自己本體的認識毫無瑕疵,並且祂對自己本體的豐富的喜悅是無限的。祂毫無所缺,因爲祂完美無瑕。祂不傾向罪惡,因爲祂並無任何能引誘祂犯錯的缺欠。因此,祂是我們想像到的或能夠想像的最聖潔和最快樂的存在。我們想像不出還有哪種快樂比這位無限權能者的快樂更大,祂在三位一體團契的無限榮美中得著無限的快樂。
分享這種體驗——認識並享受祂榮耀的體驗——正是神創造世界的原因。祂以認識自己並享受自己的方式來帶領我們認識並享受祂。事實上,祂的目的是祂對自己的認識和在自己裡面的喜樂可以成爲我們的知識和我們的喜樂,如此我們得以以祂自己的知識去認識祂並以祂自己的喜樂去享受祂。這就是約翰福音17章26節中耶穌禱告的根本意義,祂求天父「使袮所愛我的愛在他們裡面,我也在他們裡面」。天父對於「神榮耀所發的光輝」 (來1:3)——名字就叫耶穌基督——的認識和喜樂將在我們裡面,因爲耶穌在我們裡面。
如果你問,神分享這種體驗(認識並享受祂)的目的與神的慈愛有怎樣的聯繫?答案就是:祂分享那種體驗的目的就是神的慈愛。神的慈愛就是祂應許要與我們分享祂榮耀的知識和喜樂。約翰說神就是愛(約一4:8,16),他的意思是,神的本性就是與人分享祂榮耀的喜樂,即使祂要爲此犧牲獨生愛子的生命。
這就是說,神要彰顯自己榮耀的目的與我們在祂的榮耀裡得著喜樂這兩者是完美統一的。你無法完全尊重你不能享受的事物。僅僅被人認識,神無法得到完全的榮耀;只有當祂深刻地爲人所認識並深深地享受以至我們的人生成爲祂價值的展現時,祂才得著榮耀。
耶穌在強調祂給予我們神的知識和喜樂的作用時說了兩點。祂說:「除了父,沒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沒有人知道父。」(太11:27)祂還說:「這些事我已經對你們說了,是要叫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心裡,並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約15:11)換句話說,我們是以子的知識認識父,我們是以子的喜樂享受父。耶穌使我們得著祂自己對神的認識和在神裡的喜樂。
這個道理在世界上得以顯明的方式主要不是通過週日上午熱切的共同敬拜——雖然這些時刻是非常寶貴的——而是通過它在我們生活中產生的改變。耶穌說:「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爲,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5:16)透過我們的行爲發出的亮光促使人們來認識神(而不是我們)是我們完全的滿足,榮耀的珍寶。
它是這樣發揮作用的:當神的榮耀成爲我們生命的至寶時,我們就不會積累地上的財寶,而會使用它們以擴散他的榮耀。我們不會貪心,而會非常慷慨。我們不會渴望得到人的稱讚,而會消失在對神的讚美中。我們不會被罪惡、世俗的享樂所轄制,而會靠著一個更高應許的大能將它們連根拔除。我們不會撫慰受傷的自我,不會心懷怨恨,不會深藏報復的情緒,而會把我們的事情交託給神,並祝福那些恨惡我們的人。每一個罪都是因爲未能珍視神的榮耀勝過一切。因此,一個彰顯神榮耀真理和價值的關鍵而可見的方式就是活著謙卑、捨己、服侍的生命,這種生命單單來自於上帝那使人完全得著滿足的榮耀源泉。
我們現在轉到這個問題:人們如何被神的榮耀喚醒並被它改變。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後書3章18節到4章6節給出了這個答案的要點。他說:「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裡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注視主的榮耀,我們就會變得榮上加榮。這就是神改變人的方式,祂將人們變成祂兒子的樣式,如此他們就能夠彰顯主的榮耀。要被改變得以榮耀神,我們就必須定睛在主的榮耀上7。
這是怎麼發生的呢?(這一部分已經非常接近講道的含義)保羅在哥林多後書4章3至4節中解釋了我們如何注視主的榮耀。「如果我們的福音蒙蔽,就是蒙蔽在滅亡的人身上。此等不信之人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著他們(此處應驗了哥林多後書3章18節的經文),基督本是神的像」。
我們注視主的榮耀,最清晰和最主要的方式便是透過福音。正因爲如此,保羅才稱之爲「基督榮耀的福音」。它的意思是——這對於講道具有巨大的意義——在這種特許之下,當我們不能像看到祂踏著雲彩再來那樣直接看到主的榮耀時,我們可以通過祂的話語來最清楚地看到。福音是在話語中的信息。然而矛盾的是,話語需要去聽,而榮耀則要被看見。因此,保羅說,我們看到基督的榮耀主要不是透過自己的眼睛,而是透過自己的耳朵。「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羅10:17)看到基督的榮耀是從聽道來的,而聽道是從基督的福音來的。
請思考,這個真理如何體現在先知撒母耳的生活中。在撒母耳的時候,耶和華的言語稀少,不常有默示(撒上3:1)——就像今天一樣,人們很少能看到並體驗到神的榮耀。但就在那時,神興起了一位新的先知。神是如何向他顯現的?神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向你和你的會眾顯現。撒母耳記上3章21節說:「耶和華又在示羅顯現,因爲耶和華將自己的話默示撒母耳。」祂藉著話語顯明自己。我們的會眾便是以這種方式看到主的榮耀,並改變成爲彰顯祂榮耀的人。保羅告訴我們,顯明神的榮耀最清晰且最核心的話語就是福音(林後4:4)。
這最終將我帶到以釋經狂喜來講道的結論上。如果上帝的目的是我們要在世上彰顯祂的榮耀,如果我們彰顯祂的榮耀是因爲我們已經通過認識並享受它而得著改變,如果認識並享受它是透過注視主的榮耀,如果我們注視這榮耀最清晰和最主要的方式是透過基督榮耀的福音,如果福音是用話語向世界傳達的信息,那麼必然的結果就是神有意讓傳道人去解開這些話語並爲它們感到狂喜——這就是我所稱的「釋經狂喜」。
每一個詞都很重要。它是釋經性的,因爲福音中有許多地方急需得到解釋(打開,解開,闡明,解釋,表明)。當我們將關注點放在福音信息的五個主要方面時就會看到這一點。
•福音是有關歷史事件的信息:基督的降生、受死和復活,這呼召我們對經文進行詳盡的闡釋來揭示。
•福音是在我們經歷任何事甚至存在以先那些事件所成就的信息:完成了全然的順服,償還了我們的罪債,除去了神的義怒,耶穌成爲受死且復活的彌賽亞和宇宙的君王,解除了統治者和當權者的權柄,戰勝了死亡——這一切都呼召我們對經文進行詳盡的闡釋來揭示。
•福音是:單單因著信而不是行爲,通過我們與基督的聯合,這些成就的事從基督轉移到了一群特別的人身上——這呼召我們通過闡釋大量經文從而向我們的會眾表明信心的本質和力量。
•福音是與我們有關的真實美事,因爲十字架上成就的事在基督裡實現在我們身上:神如今只會以恩慈待我們,而不是憤怒(和好),我們如今在基督裡已經得稱爲義(因信稱義),我們如今已經擺脫了罪的羞恥和權勢(救贖),我們如今在地位上逐漸成爲聖潔(成聖)——這一切都呼召我們對經文進行詳盡的闡釋,一週接一週地爲自己的會眾揭示這些榮耀的事實。
釋經是絕對必要的,因爲福音是用話語帶給我們的信息,並且神命定人們在那些福音話語中看見基督的榮耀——「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弗3:8)。這就是神對我們的呼召:解開聖經中字詞、句子和段落的意思,並彰顯「基督的榮耀,也是神的像」。
這最終把我們引到「釋經狂喜」這個短語中的第二個詞。如果我們在解釋福音時沒有狂喜——沒有狂喜於我們所揭示的真理,我們該何等悲哀。保羅在哥林多後書4章5節中說:「我們原不是傳自己,乃是傳基督耶穌爲主」,祂用來表達「傳」的詞在原文中是kerussomen——我們通報基督是主,我們宣告基督是主。Kerux是宣告者,是「傳道者」(提前2:7;提後1:11)——當人們不明白時,他就要解釋自己所說的意思(所以可能包含教導之意)。但報信者與哲學家、文士和教師的不同之處在於,他是報告消息的人——對我們來說,這是無限好的消息,無限寶貴的消息,全世界最偉大的消息。
這位比世上任何財寶更加榮耀、更加令人渴慕的宇宙創造者,爲了使世上的任何人可以認識並享受祂,已經在耶穌基督裡顯明了自己,只要他們願意放下自己悖逆的雙臂、領受祂寶血贖買的赦免並接受祂的獨生子爲救主、主和生命至寶。
親愛的弟兄,不要因爲你們理解上的遲緩而在福音的價值上說謊。闡釋最榮耀的事實本身就是一件榮耀的事。如果你沒有發自內心的釋經狂喜,那麼你對福音價值的講述就存在虛假。不要用你的表情、你的聲音或你的生活表明福音並不是基督榮耀的福音和我們完全的滿足。它就是!願神在你們中間興起新一代傳道人,使你們的釋經與神的真理相稱,你們的狂喜配得上神的榮耀。
1 阿諾德•達裡茂(Arnold Dallimore),《喬治•懷德菲爾德》(George Whitefield)第一卷,倫敦:真理旌旗出版社,1970年)第16頁。
2 編者注:鐘馬田的幾本書已被翻譯成俄語,其中包括《靈性低潮》(Spiritual Depression)(包含俄羅斯出版社的信息)
3 克里斯托夫•凱瑟伍德(Christopher Catherwood),《五個福音派領袖》(Five Evangelical Leaders)惠頓:Harold Shaw出版社,1985年,第170頁。
4 耶穌在路加福音22章22節中說十字架是「神所預定(horismenon)的」,還在馬太福音25章41節中說地獄的火也是由神預備的。「王又要向那左邊的說:『你們這被咒詛的人,離開我!進入那爲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預備的永火裡去!』」
5 在美國,由約爾•格林(Joel Green)給出的這個驚人評論公然違反了教會所認定的福音中心內容,以及聖經中的明顯依據(賽53:4-6,8-10;加3:13;羅8:3):「不論贖罪的意義是什麼,只要以爲贖罪的重點是平息神的憤怒或贏得神慈愛的關注都是極大的錯誤……聖經作爲一個整體並沒有把神刻畫成一個需要以贖罪祭來平息怒氣的憤怒的神……不論人們認爲保羅對耶穌受死還存在什麼別的理解,他的十架神學缺少神懲罰人的成熟感。」(約爾•格林《反思人們對十架的毀謗:在新約和現代背景中的贖罪》Recovering the Scandal of the Cross: Atonement in New Testament & Contemporary Context),丹尼森市:校園團契出版社,2000年,51,56頁;在英國,史蒂夫•查爾克(Steve Chalke)把基督替我們擔當神的憤怒這一教義稱作「全世界的虐童」(《耶穌丟失的信息》The Lost Message of Jesus ,大急流城:莊德文,2004年,第182-183頁)。湯姆•賴特(N.T.Wright)辯稱,新約中提到地獄的「大部分」(他指的是「所有的」?)內容都沒有說它是一個讓人永遠有意識受苦的地方,因而我們需要對「當今」有關地獄的教義進行「修改」或「重述」(《跟隨耶穌:對門徒身份進行合乎聖經的思考》Following Jesus: Biblical Reflections on Discipleship ,大急流城:伊爾德曼斯出版社,1994年,95-96頁)。
6 摘自《伊斯蘭/西方辯論:關於恐怖主義、美國的政策和中東的全球辯論的文獻記錄》The Islam/West Debate: Documents from a Global Debate on Terrorism, U. S. Policy and the Middle East ,由大衛•布萊克恩宏(David Blankenhorn)在《161件首要的事》(First Things 161)中進行編輯,2006年3月,第71頁。
7 注意不要說:「這不管用。」然後轉向其他技巧,拋棄神改變人的方式。你或許能用不同於看見主的榮耀這個過程的其他方式方法來改變人,但這是一種會極大地榮耀神的改變嗎?並不是所有的改變都能榮耀基督。保羅在哥林多後書4章3節向人們發出了這種警告:「如果我們的福音蒙蔽,就是蒙蔽在滅亡的人身上。」換句話說,他承認自己的福音並沒有改變所有人。那些「滅亡的人」並沒有在福音中看見神的榮耀。保羅並沒有因此改變自己的策略。我們也不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