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与工作
維基百科創始人皈依基督教:拉里·桑格的信仰之路
2025-03-05
—— Trevin Wax

近日,維基百科創始人拉里·桑格(Larry Sanger)發表了一篇長文,分享他從懷疑論者到基督徒的心路歷程。作爲分析哲學領域(該領域以無神論者和不可知論者居多)的專業人士,桑格在成年後的大部分時間都秉持懷疑主義立場。儘管不信長達 35 年,但他從未對基督教信仰抱有敵意,在桑格看來,他只是未被說服而已。他的這篇見證,主要是想與那些同樣持理性開放態度的懷疑者對話。

閱讀桑格的故事時,有幾點特別值得深思:

第一,對善意問題的不當回應,往往會成爲喪失信仰的導火索。

桑格在保守派路德宗(Lutheran Church—Missouri Synod)長大。十五、六歲時,他對神的信仰開始動搖。而一位牧師對他提問的敷衍態度,最終導致他離開了信仰:

記得那時,我鼓起勇氣給一位牧師打電話,請教一些關於信仰的疑惑。作爲一個青少年,這樣做確實需要勇氣,但我不是出於叛逆的心態,而是真心需要幫助理清這些困惑。然而,這位牧師既沒有給出清晰的解答,也沒有表現出足夠的誠意。看上去他只是在敷衍我,言語之間甚至還帶著幾分輕蔑。在我看來,他根本不在意我的困惑,反而似乎覺得我的問題威脅到了他。這讓我很意外。就在這短短的時間裡,他傷害了我:當一個我期待能提供牧養關懷的人,卻用敵意和冷漠來對待時,就更加堅定了我的不信......

回想起來,那句「別問太多問題」對我的信仰造成了致命打擊。對孩子說這樣的話很不恰當,因爲這會讓他得出這樣的結論(就像當時的我一樣):只有那些固守教條、缺乏求知慾、無法回答深刻問題的人才會相信神。所以,這種信仰一定是非理性的。這就是我當時的想法。現在看來,我錯得多麼離譜,又花了多麼漫長的時間才認識到這個錯誤。

這個故事提醒每位牧師都應該熟悉護教學,知道如何尋找、如何回答人們對基督教的質疑和異議。同時,面對提問者時,應該以同理心和牧養關懷的態度去回應,而不是表現出煩躁或輕蔑。

第二,多個論證累積起來,比單一論證更具說服力。

儘管桑格認爲「精細調節論證」(創造論護教論證方式之一)在情感上最能打動他,並且是最有力的上帝存在之證明,但他發現,無論是這個論證還是其他傳統論證,都無法完全說服他。

通過研究和講授這些經典論證,我對它們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敬意。但對我來說,挑出這些論證中的漏洞似乎輕而易舉,這些漏洞足以讓我有理由不接受結論。我最大的疑慮在於,這些論證都遠未能確鑿地證明神——尤其是聖經中的神——的存在。它們或許只是在這條道路上邁出了一小步。

隨著深入研究,這些「一小步」的影響力卻在不斷增強。他逐漸意識到這些論證的疊加效應比他最初想像的要強大得多。

我最終領悟到的是,當這些論證整合在一起時,其說服力遠超我之前的理解。如果單獨來看,每個論證可能都顯得相對薄弱。如我所說,「必然性論證」(Argument from Contingency)只能證明必然存在的實體;「因果論證」(Argument from Causality)僅表明宇宙有一個外部原因;「設計論證」(Argument from Design)只能說明宇宙有某種設計者;「道德論證」(Argument from Morality)或許能進一步表明這個設計者在某種程度上具有善意,但不一定是位格化的。但當我們把所有這些論證結合起來,構建一個統一的神存在論證時會怎樣?這種思路之前從未如此清晰地出現在我的腦海中......

最終,他得出這樣的結論:

如果能夠嚴謹地發展這些論證會怎樣?我問自己。結果將會是一個「最佳解釋論證」(Argument to the Best Explanation):將所有這些論證的前提作爲待解釋的數據。「神存在」會不會是最好的解釋?我不得不承認這種可能性。

(這與加文·奧特倫德[Gavin Ortlund]在《爲什麼上帝在一個無序的世界中是有意義的》(Why God Makes Sense in a World That Doesn't)一書中的方法類似。他提出了一個綜合性的論證來證明神的存在,展示了哲學推理、宇宙之美以及人類深層的存在渴望等多條證據線索如何匯聚,使得相信神的存在不僅合理,而且是對現實最有說服力的解釋。)

第三,基督徒的品格舉止(尤其是在網絡上)既能吸引人靠近,也能讓人疏離。

桑格特別提到,基督徒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網絡上的言行舉止,都展現出值得尊重的一面。他將基督徒的態度與「新無神論者」(New Atheists)令人反感的行爲進行了對比。雖然在懷疑主義立場上,他與後者有一定共鳴,但基督徒在網絡上表現出的嚴肅和友善態度,讓他們的觀點更具說服力。

新無神論變得愈發令人反感,以至於我開始反思自己是否也曾是那樣。不過我很少那麼做,因爲我十分尊重做基督徒的家人和朋友。同樣,我觀察到基督徒在社交媒體上的表現通常(雖然不是總是)都很成熟得體,而他們的批評者卻經常表現得像令人討厭的網絡噴子。我最欣賞的一些人也恰好是基督徒,而且他們中有些人非常聰明。這很特別。事實上,正是那些日益增長的反基督教情緒的令人反感之處,反而讓我開始爲基督徒辯護......

或許我們也應該反思這一點的另一面——當基督徒在網絡上表現得令人反感或像「噴子」一樣時,會嚴重損害基督教的可信度。

第四,聖經是引人走向基督教的最佳資源,好的研經工具能帶來顯著幫助。

隨著桑格對基督教的態度逐漸轉暖,深入研讀聖經更是讓這份熱情日益增長。憑藉求知慾和決心,他運用各種可用的工具——研經計劃、註釋書、聖經應用程序和地圖等,用他曾經研究哲學的嚴謹態度來鑽研聖經。

當我真正努力去理解時,發現聖經遠比我預期的更有趣,而且——令我震驚和不安的是——更加連貫。我查找了所有批判性問題的答案,原本以爲也許別人沒有想到我看到的這些問題。但我錯了。他們不僅想到了所有這些問題,甚至想到了更多我沒想到的問題,而且對這些問題都有深入研究的見解。雖然我並不完全認同他們的答案,有些答案在我看來有些牽強或不太可能。但常常出乎意料的是,這些答案非常有說服力。聖經居然經得起推敲,這真是令人意外。

我慢慢意識到自己正在接觸一個延續兩千年的神學傳統。讓我感到慚愧的是,儘管擁有哲學博士學位,我卻從未真正理解神學是什麼。我發現神學是一種嘗試,試圖系統化、協調、闡釋,並在某種程度上論證聖經中包含的眾多思想。這是理性的人在試圖全面理解聖經豐富內涵時所做的工作。聖經竟然能夠如此有趣且合理地經得起這樣的研究,這種觀點以前從未進入過我的腦海。

考慮到如今許多人對聖經感到好奇,聖經銷量的增加,以及各種哲學家和評論家對聖經的解讀興趣,我們絕不應將聖經視爲尷尬的存在,而應視其爲無盡的寶藏。聖經是我們擁有的最好的資源。神已經賜給了我們祂的話語!

爲拉里·桑格禱告

拉里·桑格的故事尚未結束。他仍在閱讀、寫作和思考。目前,他正在研究不同教派的觀點。顯然,他意識到自己需要加入一個地方教會並與其他信徒團契。

我們可以也應該在他繼續在信仰中成長的日子裡爲他禱告。同時,我們可以從他的故事中學習如何更好地與那些思考基督信仰的人交流。


譯:MV;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Wikipedia Founder Embraces Christianity: Larry Sanger’s Testimony Highlights

Trevin Wax(特雷文·瓦克斯)是北美宣教委員會(North American Mission Board)研究和資源開發部的副總裁,也是錫達維爾大學的客席教授。特雷文曾是羅馬尼亞的宣教士,是福音聯盟的定期專欄作家,並爲《華盛頓郵報》、宗教新聞社、《世界》和《今日基督教》撰稿。他曾擔任《福音計劃》(The Gospel Project)系列叢書的總編輯,並在惠頓學院教授宣教和教牧事奉課程。特雷文著有多本書籍。
標籤
維基百科
信主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