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直接跳到《指環王》三部曲的高潮部分,也就是魔戒最終被摧毀的那一刻,大概只會覺得這部電影還不錯,但不會留下太深的印象。如果你沒有事先見識過魔戒所威脅的中土世界之美,沒有體會過弗羅多和山姆付出的沉重代價的旅程,沒有了解過護戒同盟對抗可怕邪惡的英勇戰爭,或者弗羅多因魔戒誘惑而產生的內心掙扎,那麼臨到故事高潮部分時,你很可能只是淡淡一笑,不會讓自己的思緒多逗留一會兒。你將無法體會邪惡的沉重,也無法感受勝利的艱辛。你會錯過整個故事的精髓。
當敬拜領會設計敬拜程序時,我們其實是在邀請人進入那最偉大的故事,也就是福音的故事。在這個充滿多巴胺媒體和信息過載的時代,焦慮與不滿淹沒了我們的心靈。通過在敬拜中重新呈現福音,神的憐憫就如同涓涓溪流,滋潤著不安的靈魂。然而,如果我們沒有講述完整的故事,就可能讓人誤以爲自己聽到了福音,卻其實接受了一種假福音,而這種假福音只會帶來更沉重的負擔。
要講清這個故事,領會應當挑選能呈現以下四個核心主題的詩歌:(1)神的榮耀;(2)我們對祂恩典的需要;(3)祂賜下的恩典;以及(4)我們因著恩典而承擔的使命。如果敬拜中缺少其中任何一環,教會唱的就不是一個完整的福音。
現在很多人反感權威,連帶著教會也容易淡化神的聖潔。沒錯,主確實是我們的朋友、我們的長兄,祂「深知我一切所行」(詩139:3),祂「心裡柔和謙卑」(太 11:29),是最容易親近的一位。然而我們常忘記,祂之所以如此親切可近,正是因爲祂是聖潔的。因爲祂是完全聖潔的,祂才能如此信實、如此溫柔地愛我們。因爲祂分別爲聖、滿有榮耀,祂才不厭棄罪惡的世界,反而進入其中拯救它。
神是聖潔的。我們必須呼籲教會銘記這一點。若我們不從祂的榮耀開始,就無法體會自己所犯的罪在祂面前是多麼醜惡。如果神不聖潔,又何必尋求祂的赦免?如果神軟弱無力,人也會變得剛硬野蠻,抗拒一切界限。如果神不聖潔,我們就會以爲必須靠自己得救。我們會像《羅馬書》7 章所說的那樣,在哀嘆中無法自拔:「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卻不能真正體會那答案的重量:「感謝神,靠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
像《聖哉,聖哉,聖哉》(Holy, Holy, Holy)、《大哉聖名》(All Hail the Power of Jesus』 Name)和《看哪,我們的神!》(Behold Our God,Sovereign Grace Music)這樣的詩歌,提醒我們主是至高聖潔、充滿榮耀、奇妙可畏的。
現在很多教會的敬拜都圍繞著救恩的高潮——就是耶穌在十字架上爲我們成就的救贖。這確實是歷史巔峰時刻,我們理當不斷歌頌。但如果我們閉口不談人的罪,也不給機會讓人向主承認自己的過犯,基督徒就會越來越不明白自己爲什麼需要救恩。
這樣的敬拜會帶來什麼結果呢?缺乏愛。正如主耶穌所說:「那赦免少的,他的愛就少。」(路 7:47)迪特里希·朋霍費爾(Dietrich Bonhoeffer)稱這種現象爲「廉價恩典」(cheap grace),也就是「只宣講赦罪,卻不呼召人悔改」。真正的慶祝之所以甘甜,是因爲人歷經了艱難。唱十字架的詩歌固然美好,但我們更要幫助會眾明白:正因自己如此迫切地需要十字架,才越發珍愛這救恩。
選用像《求主憐憫》(Lord Have Mercy)、《時刻需主》(I Need Thee Every Hour)或《我心等候祢》(Lord from Sorrows Deep I Call)這樣的詩歌,能引導我們傾訴地上的嘆息,預備柔軟的心,好與天上的讚美同聲。
也有些教會不斷強調人的罪,卻不讓會眾得享安息。有次我回老家,去了我初信時去的教會。雖然見到老面孔很親切,但那天的講道只談行爲。連結束時唱的讚美詩,也沒有一句提醒我們,在基督裡「成了」(約 19:30)。
這樣的群體會以爲,牧人在帶領他們時充滿了失望,責怪他們不夠努力赴他的筵席。他們就像耶穌說的,去吃「那必壞的食物」(約 6:27)。他們拼命做工想換取愛,但即便嚐到世上最成功的滋味,內心依然不得飽足。相反地,我們要用那些傳達基督已爲我們成就完備救恩的詩歌,來滋養群羊。
《不是我,是基督在裡面》(Yet Not I but Through Christ in Me)、《永活盼望》(Living Hope)和《唯有基督》(In Christ Alone)都是很好的選擇。這些詩歌把我們從深淵中拉起,提醒我們如今確實是「與基督耶穌一同坐在天上」(弗 2:6)。
真正的敬拜必然結出順服的果子。福音不僅拯救我們,也改變我們。被基督充滿的心,自然會流出公義與憐憫的泉水。如果敬拜只圍繞個人的情感體驗,迎合當代流行的「治療性神論」(therapeutic deism),把上帝當作心理安慰者,卻忽略祂主權與聖潔,那麼這樣的敬拜就會失去福音帶來的更新呼召,無法激勵信徒活出基督的樣式。
我們需要這樣的禱告:「願我一生歲月,榮耀你名不息」(《主啊,我的磐石我的救主》[O Lord, My Rock and My Redeemer]),也需要這樣的祈求:「今我們前行,我神我父,每日爭戰求引路。」(《你旨意成全》[Your Will Be Done])。要用整個敬拜流程來「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來 10:24)。
使徒彼得教導我們,要「專心盼望耶穌基督顯現時所要帶給你們的恩典」(彼前 1:13)。什麼能幫助我們堅定這盼望?是那些被完整福音故事浸潤的生命。
願我們的敬拜完整傳講福音的故事,使人將盼望牢牢系在祂的恩典上,並因著這恩典,奮力奔向基督。
譯:MV;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Worship Leader, Tell the Whole 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