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多餘的兒童房間,小組聚會時孩子興奮地在主人家的房間裡竄來竄去;沒有母嬰室,孩子在母親的懷抱裡哇哇大哭;沒有擴音設備,孩子手裡的玩具發出的聲響就蓋過了傳道人的聲音……更不用說當眾人看向那發出聲音的孩子時父母的羞愧了。疫情期間的分組聚會給教會帶來一個實際挑戰:原來我們的孩子沒有那麼乖,原來父母們也沒有那麼盡力在培育孩子們的聚會禮儀,原來過去都是靠兒童主日學事工掩蓋了父母在這方面的欠缺(失職?)和我們的耐心。
使徒行傳第六章描述了早期教會的一個衝突:「有說希臘話的猶太人向希伯來人發怨言,因爲在天天的供給上忽略了他們的寡婦。」如果放到如今,這些在飲食上被忽略的猶太人大可以瀟灑地拿出手機打開餓了麼尋找比教會盒飯更可口的食物,今天的教會更可能會發生的抱怨是:「沒孩子的會眾向有孩子的會眾發怨言,因爲他們沒有管好自己的孩子以至於影響了聚會。」或者「有孩子的會眾向長老們發怨言,因爲主日聚會沒有安排適合孩子們的事工。」正如早期教會的衝突孕育了執事的服事:他們透過管理教會中的今生事務撫平不同需求群體之間的張力,今天的教會也設立了兒童事工執事——透過管理兒童事工解決孩子給教會帶來的(可能)張力;正如早期教會所選立的七位弟兄都是說希臘話的猶太人(這七個名字都是希臘名字),今天教會中服事兒童事工的教師和助教大部分都是單身的弟兄姊妹。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留意到這一點:參與兒童事工本身就是一幅福音帶來的美麗圖景。當門徒們因爲孩子可能吵鬧、不守規矩而想要把他們趕開的時候,耶穌的回應卻是:「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
但兒童事工絕不是取代家長的責任。當聖經講到「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的時候,是對家長們說的:教養兒女是父母——尤其是父親——的責任。教會設立兒童事工的首要目的是讓父母們可以專心聽道,以至於被神的話語塑造和浸潤,能夠在家庭中「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其次,兒童事工也利用這機會直接教導孩子們認識神,因爲他們是神賜給教會的長期福音朋友。因此,親愛的父母們,把孩子帶去教會、讓他們去兒童主日學無法等同於完成了您作爲父母的宗教教育責任。在主日,你最重要的責任是在敬拜中聆聽、思想和內化所教導的聖道,其次是作爲教會成員對教會的服事——包括參加敬拜、接待和彼此教導、互相鼓勵;第三,您要回家後和孩子討論你和他白天所領受的信息。這樣,你們才不至於辜負兒主老師和助教們的辛勤服事——更何況他們爲這樣的服事犧牲了自己的聽道。
那麼,在沒有兒童事工,或者你的孩子太大了(太小了)而不能去兒童事工的時候,父母和單身成員們要如何面對教會中的這些「非成員」呢?下面是給父母們和給其他成員的各三個建議。
第一,預備孩子們的心。提前一天晚上或者清晨去教會(或小組)前教導孩子,我們是去敬拜神,而且是和很多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們一起,所以需要遵守聚會的次序,不能隨意離開座位,也不能發出聲音來打擾聚會。這不僅是爲著他人,也是爲著自己。
第二,預備他的物品。學齡以上的孩子,請給他預備聽道筆記本。太小的孩子,給他預備毛絨玩具或者繪本,但是千萬不要在書包裡裝上會發出響聲的玩具,或是硬質容易與其他物品撞擊的玩具,這些都會給聚會帶來打擾。
第三,管理孩子的行爲。家長需要訓練孩子參加教會的敬拜,而不僅僅是「陪家長去教會」,所以盡量幫助孩子參與敬拜,而不是在那裡做自己的事情(例如畫畫、玩iPad等)。在孩子不守規矩、影響他人的時候若有必要可使用管教杖(注意避開其他人的眼光)。回家後和孩子總結他這一天的行爲,並且帶他一起認罪,或在必要的時候施加管教。
那麼,沒有孩子,或者孩子不在身邊的成員,我們如何有恩慈地回應耶穌的命令,幫助家長們把孩子帶到主面前去呢?同樣,下面是三個建議:
第一,參加兒童事工成爲教師或者助教。這樣不僅能服事教會中的家長,也服事到了整個教會,而且還得著把福音傳遞給他人的機會。尤其我們需要弟兄們成爲兒主教師或助教,它不是姊妹們的專屬事工。
第二,在聚會中有恩慈。當孩子吵鬧時,不要去看他們,也不要用眼神示意家長,免得父母因爲羞愧或急躁而過度懲罰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坐在你身邊,對他微笑,向他做出靜音的動作,甚至拉住他的手,這些都有助於他的安靜。
第三,認識教會中的孩子們,叫得出他們的名字,聚會後問他們問題、與他們交談。讓他們意識到,他們並不是在參與一個「大人們」的聚會,這是一個關乎他的聚會。
記住,你越認真地和孩子談論這個話題,他就會越重視;成年人在聚會中的認真也影響著身邊孩子的認真。我們可以想像,如果一個成人在打盹、看手機,或者在週報上亂畫,身邊的孩子也會用同樣的態度看待這段時間。
願我們都把孩子帶到主的面前,但首先不是通過交通工具,而是通過預備自己和他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