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生活
事奉神
2022-01-01
—— Kirk Wellum

定義

事奉神就是全心全意地愛祂、順服祂並永遠以祂爲樂。

摘要

作爲被神所造的,事奉神是我們的本分,但我們的事奉卻因我們的罪和悖逆而變得敗壞,使我們無法討祂的喜悅。福音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在耶穌基督裡,我們可以重新開始事奉神,並且還獲得了應許能夠在那將要降臨的世代完美地、永遠地事奉祂。這種基督徒事奉是我們的特權和喜樂。


無處不在的事奉

如今,事奉、服事、僕人等詞常常帶有負面的色彩,因爲與能夠作主並讓別人服侍我們相比,這些詞所描述的境況艱難和不爲人喜歡。但在日常生活中,事奉的方式多樣且普遍,以至於我們很容易將其視爲理所當然,因此幾乎注意不到它們的存在。例如,經濟生活中我們有所謂的服務行業,也有很多服務性機構在有需要時提供援助和保護。我們都需要以各種方式彼此服事,因爲一個人的生活無法與其他人隔離開。這一現實提出了一些重要問題:服務的理念從何而來?它僅是一種實用的需要,還是指向更深的層次?

事奉的聖經根源

基督教神學認爲,要正確理解事奉(或服事、服務),我們需要回到聖經的開篇,回到神按照自己的形像創造人類這一特殊事件。這段受神啓示的記載建立了我們認識自己的起點,因爲它闡明了人類與造物主之間的關係。《創世記》1-2 章解釋說,造物之神通過祂的話語和能力從無到有創造了萬物,作爲宇宙的主宰,祂這樣做是爲了祂的尊貴和榮耀。這意味著在最根本的層面上,神所創造的一切都是爲了事奉祂。受造物並非獨立於神而存在,而是不斷地依賴神而存在並得以維持。神並不需要受造物,但受造物需要祂,當受造物證明了祂的存在、智慧和榮耀時,他們就完成自己的使命。

一般來說,對受造界而言爲真實的,在人類身上就更加真實了。我們獨特地按照神的形像受造,這意味著我們受造的目的是以一種超越任何其它受造物的方式事奉祂。神對人類的祝福和祂的命令「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創 1:28)表明了我們獨特的事奉。後世對這一創世使命的神學反思表明,人類應作爲先知事奉神,解釋祂所創造的世界;作爲祭司在祂面前工作,向祂獻上我們手所作的工;作爲君王事奉祂,行使他們所獲得的權力,將伊甸園的疆界擴展到地極。對我們人類原始責任的這一論述基於這樣一個敏銳的觀察,即「按神形像受造的真正本質應通過聖經中關於藉著基督恢復這形像的論述來認識」(參見約翰·加爾文,「認識作爲救贖主的上帝」,《基督教要義》第 1 卷,John T. McNeill 編輯,Ford Lewis Battles 翻譯 [Philadelphia: The Westminster Press, 1960 年出版],第 189 頁)。

因此,人類一開始就被賦予了在地球上的崇高地位。他們被賦予了權力和尊嚴,被安置在一個美麗的園子裡,在那裡事奉神是他們的特權和樂趣。雖然他們的工作具有挑戰性,但並不令人厭惡,而且能給他們帶來成就感和滿足感,因爲他們所做的正是神創造他們的目的。事奉神及其必然的結果——服務彼此,是我們承載神形像和人性的基本要素,儘管這一點在今天與最初一樣真實,但有些事情的發生使我們的事奉變得痛苦、令人沮喪和令人灰心。

事奉上的妥協和複雜

《創世記》第三章記載了我們始祖的悖逆和倫理上的失敗,他們用蛇的話代替了仁慈造物主的話。儘管神恩慈地存留了他們的生命,沒有使他們立即死亡,但亞當族類所受到的玷污意味著他們無法像他們所應該做的那樣事奉神,儘管他們事奉神的責任依然存在。他們無法全心全意地事奉神,而是受罪的黑暗勢力所奴役,罪的黑暗勢力污染了他們,使他們的事奉無法蒙悅納。現在,他們雖在神的權柄下卻勞苦嘆息,拒絕接受自己作爲受造物的地位和義務。正如使徒保羅寫給羅馬人的信中所說,人類「將神的真實變爲虛謊,去敬拜侍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主乃是可稱頌的,直到永遠。阿們!」(1:25)結果,一切都遭到了扭曲,由於我們裡面罪的力量和《創世記》3:14-24 中神公正的審判,我們無法照我們應該做的那樣事奉神。

蒙贖的事奉

如果這就是故事的結局,我們的處境將是無助和絕望的,但滿有恩慈的是,這僅僅是個開始。在聖經中,有許多方式可以解釋神如何以救贖的方式干預,從而創造出熱心行善的子民。其中的一種方法是:神通過自己降卑成爲僕人,從亞當墮落的族類中拯救那些祂所選擇要拯救的人。加爾文和他之後的其他人都提到,耶穌基督作爲我們的先知、祭司和君王來到這個世界,將那些信靠祂的人重新帶回到事奉神當中(約翰·加爾文,「認識作爲救贖主的上帝」,《基督教要義》第 1 卷,John T. McNeill 編輯,Ford Lewis Battles 翻譯 [Philadelphia: The Westminster Press, 1960 年出版],第 494-503 頁)。這個從諸多方面反應了愛、恩典和屈尊降卑的行爲包含了三位一體神的行動,是墮落的罪人所不配得的。然而,神以祂的大憐憫,降生爲僕人,將我們從罪和死亡中解救出來,使我們可以活在祂面前,愛祂、敬拜祂、事奉祂,從現在直到永遠。

也許神採取這種方式最令人驚奇的地方在於,它揭示了一些關於神本身的深刻真理——祂雖然偉大,但祂的偉大並不與服事祂所愛的人相互衝突。直截了當地說,當神要求我們事奉祂時,祂並非要求我們做祂自己都不願意做的事情。這樣說的時候,我們必須清楚,祂是作爲一個至高無上、自給自足的神在服侍我們,祂不需要任何外在的東西;祂並非作爲造物主所造的一個受造物在服侍我們。但事實是,祂自由地選擇用祂的兒子來拯救我們,祂事奉我們的方式改變了我們的生命,成爲我們今生和來世事奉的模式。

舊約中的預備之路

我們可以通過閱讀神如何呼召許多僕人實現祂的拯救目的,來追溯神在拯救祂子民上的服事主題。值得注意的是,在聖經中,事奉、僕人等詞以及相關的概念出現得非常頻繁。例如,雖然亞伯、塞特和挪亞都不是僕人,但他們在人類自我毀滅般墮落爲罪人之後仍然事奉主。憑著信心,亞伯向神獻上了比該隱所獻更好的祭物(來 11:4,參創 4:4),在塞特的時代,人們開始呼求耶和華的名(創 4:26)。諾亞在耶和華眼中蒙恩,因著神的恩典,他成爲忠心與神同行的義人。當神呼召挪亞建造方舟拯救自己和家人時,挪亞順服了神(創 6-9)。

神拯救了挪亞和他的家人,並與他重新立約;巴別塔發生了人類另一次叛亂,之後神繼續追求祂的拯救目的,呼召亞伯蘭跟隨祂(創 12:1)。《詩篇》105:42 特別稱亞伯蘭(後來稱爲亞伯拉罕)爲耶和華的僕人,他忠心地事奉耶和華,耶和華與他立約,應許賜福給亞伯拉罕和地上的萬族(創 12:2-3)。摩西蒙耶和華使用,將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子孫從埃及的奴役中解救出來,神也稱他爲「我的僕人」,而且據記載,他在耶和華的家中盡忠(民 12:7,參申 34:5)。就連神從埃及救贖出來的以色列也被稱爲「耶和華的僕人」(詩 136:22;路 1:54),儘管他經常悖逆和不聽話。還有大衛王,耶和華稱他爲「我的僕人大衛」,因爲祂應許要通過大衛建立自己永遠的國(撒下 7:8-17)。

儘管這些僕人在救贖故事中非常重要,但舊約揭示了他們的不足。雖然他們在許多方面都很偉大,但他們也是軟弱的、有罪的人,他們無法用這樣的方式事奉神,即他們無法把神的子民帶回到與神之間聖潔的關係中。在神與這些人類僕人打交道的故事中,越來越明顯貫穿始終的主題是神需要進行干預,並派遣終極僕人來到這個世界,最終將事情糾正過來。

主的僕人

神這樣干預的意圖在亞伯拉罕、摩西、大衛等僕人的生命中都有預表,但以賽亞的預言最清楚地表達了這一點,其中有四首華麗的僕人之歌:《以賽亞書》42:1-9,49:1-6,50:4-7 和 52:13-53:12。這些動人而有力的詩歌都預言了彌賽亞——耶和華真正忠心的僕人,祂將完美地遵行耶和華的旨意,爲祂的子民贖罪。彌賽亞充滿神的靈,祂將戰勝罪和死亡,通過祂替代性的受難和超越墳墓的生命帶來醫治。祂將建立正義,從萬國中招聚祂的子民,主的旨意將在祂手中亨通。

新約聖經清楚地描繪了耶穌實現了這些詩歌。當埃塞俄比亞太監對《以賽亞書》53 章感到困惑時,福音傳道人腓利向他宣講了主的僕人:「腓利就開口從這經上起,對他傳講耶穌」(徒 8:34-35)。同樣正是這個好消息改變了彼得在五旬節的佈道(徒 2:22-36),之後他在聖殿裡大膽地談論了對上帝僕人耶穌的榮耀,耶穌雖然遭棄絕並被處死,卻復活並按差遣給罪人帶來祝福,使他們每個人轉離罪惡(徒 3:13、26)。神正是通過祂聖潔的僕人耶穌所作的拯救之工,賦予了早期基督徒力量面對迫害,他們的禱告表明,他們深刻地了解到這位聖潔的僕人所取得的勝利,以及現在奉祂的名可以得到的能力(徒 4:27、30)。

實際應用

新約還講述了那些信靠耶穌——主的僕人——之人的轉變,以及祂的事工從各個方面帶給他們順服的啓示。祂使我們有可能事奉神,通過思想祂的話語和榜樣,我們明白這對我們作爲神子民的生活意味著什麼。當我們彙集聖經中關於事奉耶穌的教導時,我們可以看到事奉神包括:1)真理;2)愛;3)喜樂;4)決心;5)謙卑。

事奉與真理

首先,我們必須按照真理或合乎神話語的方式事奉神。耶穌來是爲了遵行天父的旨意,我們也必須這樣。耶穌說,我們不能事奉兩個主,因爲我們要麼會恨這個主而愛那個主,要麼會獻身於這個主而輕視那個主。我們不能既事奉神又事奉金錢或其它任何東西(太 6:24)。保羅告訴我們,神的忿怒正從天上顯明,要對付那些用神的真理換取謊言,敬拜和事奉受造物而不敬拜造物之主的人(羅 1:25)。我們不能自由地確定自己事奉的處境,相反,我們已經獲得自由,可以走聖靈的新路(羅 7:6)。我們必須做忠心的僕人,徹底遵行神的旨意(太 24:45-50,25:21-30)。而且,這種事奉不能僅限於宗教活動。保羅教導我們:「你們或吃或喝,無論作什麼,都要爲榮耀神而行」(林前 10:31),作爲基督徒,「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林後 10:5)。

事奉與愛

其次,沒有愛就沒有可蒙悅納的事奉。耶穌說,兩條最大的誡命是「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以及「你要愛人如己」(太 22:37-40)。沒有愛的事奉是乏味的,會滋生怨恨和驕傲。對神的愛會潔淨我們的事奉,減輕我們在做主的工作時所面臨的負擔。《哥林多前書》第 13 章中保羅對愛的詳細論述出現在保羅教導教會如何使用屬靈恩賜以及在神子民的聚會中如何事奉主的章節(林前 12-14 章)之間,這絕非巧合。

事奉與喜樂

第三,我們必須喜樂地事奉主,因爲任何不喜樂的事奉都不配拿來獻給主,祂應該是我們至高無上的喜樂。當施洗約翰的父親撒迦利亞被聖靈充滿並說預言時,他因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而喜樂,因爲祂來到了祂的子民中間並救贖了他們。藉著聖靈,他看到神正在實現祂對大衛的應許,以及神的先知們所說的話——即從他們的敵人和恨他們的人手中拯救他們,神的憐憫降臨,這與祂應許給亞伯拉罕的約息息相關。他稱頌耶和華,因爲這意味著神的子民將能終身在祂面前坦然無懼地用聖潔、公義侍奉祂(路 1:67-75)。他的這種想法以神爲中心,他明白事奉主是一種莫大的特權。今天也如此,對這一恩典的默想應該讓我們充滿喜樂。保羅在獄中寫信勸勉腓立比信徒:「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腓 4:4)。《詩篇》作者告訴我們:「你們當樂意侍奉耶和華,當來向他歌唱!」(100:2)

事奉與決心

第四,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事奉。在這個世界上事奉神並不容易,這就是爲什麼新約中經常提醒我們要事奉主。耶穌說:「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若有人服侍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裡,服侍我的人也要在那裡;若有人服侍我,我父必尊重他。」(約 12:25-26)保羅說,「使罪身滅絕,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倒要像從死裡復活的人,將自己獻給神,並將肢體作義的器具獻給神。」(羅 6:6-13)耶穌也說過,僕人不能高於主人,所以如果祂遭受迫害,我們也會遭受迫害(約 15:20)。在這個墮落的世界上,忠心事奉神的人會經歷各種麻煩,但我們會繼續努力,因爲我們知道,在主裡面,我們的勞苦絕不徒然(林前 15:58)。

事奉與謙卑

第五,我們的事奉必須以謙卑爲特徵。事奉神的故事就是神恩典的故事。我們絕不能從任何角度認爲我們的事奉是得救的功德。我們得救是因爲我們的先知、祭司和君王耶穌的完美事奉。我們沒有自己的地位,我們所做的一切都不能使我們與神和好。我們的僕人式救主耶穌比任何人都更清楚這一點。在罪與饒恕的背景下,祂告訴門徒們,當他們完成了所有吩咐他們做的事之後,他們應該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所作的本是我們應分作的」(路 17:10)。只有耶穌能洗淨我們,使我們潔淨,就像祂以僕人的身份爲門徒洗腳(約 13)所教導他們的那樣。我們有時會發現在我們的驕傲中很難承認我們在基督徒旅程的每個階段都欠恩典的債,但我們必須記住,我們不僅是耶穌基督的僕人,就像彼得、雅各、約翰和保羅一樣,我們也是祂的朋友和家人(約 15:15;來 2:5-18)。

基督徒的事奉帶我們回到伊甸園,甚至不僅如此。在耶穌裡,我們重新發現了原本關於自己的一切,而且作爲從這個世界走出來、蒙潔淨之人群的一份子,我們將得到更多的潔淨,我們將被羔羊的寶血洗淨,從咒詛中釋放出來,在神榮耀的城中,我們將事奉祂,見祂的面,並掌權,直到永永遠遠(啓 7:15、22:3)。在那一天到來之前,愛神和羔羊,感激祂們爲我們所成就的一切,要求我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這是我們屬靈的敬拜(羅 12:1)。

進一步閱讀

  • John Calvin, The 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 ed. John T. McNeill, trans. Lewis Ford Battles (Philadelphia: The Westminster Press, 1960). 中譯參考:《基督教要義》,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
  • Francis A. Schaeffer, True Spirituality (Wheaton: 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1971). 中譯參考:薛華 著《屬靈的真義》,由橄欖基金會出版社出版。
  • J. C. Ryle, Practical Religion (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1977).中譯參考:萊爾 著《與神同行》,由改革宗經典出版社出版。
  • Sinclair Ferguson, Christian Service: Slavery or Sonship.
  • Alistair Begg, On Serving God in our Every Day Lives.
  • Martyn Lloyd-Jones, Serving God.
  • John Piper, What Does It Mean to Serve God?

編注:

本文爲「簡明神學」系列專文之一,本文所表達的所有觀點均爲作者本人的觀點,本文基於知識共享(Creative Commons)的署名-相同方式共享(Attribution-ShareAlike, CC BY-SA 4.0)協議免費提供給公眾,允許用戶以其它媒體/格式和改編/翻譯其中內容,但需要附上原文鏈接、指出自己所做的修改,並採用同樣的知識共享許可協議。


譯:DeepL;校:Jenny。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Serving God.

Kirk Wellum(柯克·魏倫,在多倫多浸信會神學院 [Toronto Baptist Seminary] 獲得神學碩士學位)是多倫多浸信會神學院的院長兼系統神學、聖經研究和教牧研究教授。
標籤
福音
喜樂
忠心
事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