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恩论
福音
2025-11-26
—— N. Gray Sutanto

定義

福音是關於耶穌基督受死和復活的好消息,耶穌基督是道成肉身的神兒子,也是恩典之約的中保,祂通過聖靈藉著信心與祂子民聯合,赦免他們的罪,使他們與神和好,使他們因此稱義、成聖、收納他們,還賜給他們在新天新地中身體復活與神同享永生的盼望。

摘要

福音是耶穌基督受死和復活的好消息。之所以說它是好消息,是基於它的盟約背景,給基督徒帶來的福祉,以及對世界的深遠影響。三一真神按照祂的盟約,定下救贖計劃——通過派遣耶穌基督成爲第二亞當,讓祂作爲道成肉身之神,住在人的肉身中,好在亞當的失敗上完成順服。耶穌用死在十字架上擔負刑罰滿足了行爲之約,同時也滿足了完全順服神的要求,因此也藉著在恩典之約中成爲神選民的代表,確保了他們得永生。基督徒藉著聖靈賜下的信心與基督聯合併從中受益,他們的罪得饒恕,得與神和好、稱義、成聖、蒙神收納,並進入祂的身體——教會。從宇宙視角來看,祂的受死和復活開啓、確保並見證了最終的圓滿——屆時我們將像祂一樣身體復活,世界將得到更新,不再有罪和苦難,成爲神與祂子民完美的居所。


福音是耶穌基督受死和復活的好消息。之所以說它是好消息,是基於它的盟約背景,給基督徒帶來的福祉,以及對世界的深遠影響。

行爲之約與恩典之約:救贖歷史

要理解這個好消息,我們需要認識到人類的墮落狀況,這墮落源自亞當的原罪(羅 5:12-21)。神在行爲之約中任命亞當爲人類的首席代表(《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7.2,《威斯敏斯特大要理問答》第 12 問),並應許他和他的後裔將獲得永生爲獎賞——這應許以的他完全順服爲基礎:將蛇逐出伊甸園,生養眾多,與主同行,這樣他就可以分享生命樹的果實。亞當可以通過履行行爲之約中的規定,獲得圓滿的生命,從而不再受試探、不再受死亡的威脅、也不會失去與神的關係。因此,伊甸園裡最初的狀態是美好的,但並不完美。這是一種試運行的狀態。

當然,亞當沒有聽從神的話,卻聽從了蛇(創 3),從此就悲慘地墮落了,並因此失去了原有的義,成了有罪的人。由於亞當是人類的元首和「根」(《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6.2),他將墮落中起初的敗壞和原罪遺傳給了其他人類成員。[1] 亞當的悖逆使「眾人」都成了「不義」的(羅 5:12,18-19)——也就是說,他的罪歸到了他們身上(原罪),他們繼承了他墮落的人性(起初的敗壞),從而使人類在神眼中沒有能力行善自救(羅 3:8-18)。

然而,這墮落並沒有出乎神的意料,祂是爲了在耶穌基督裡並通過基督賜下更大的救贖益處而有意准許這墮落(《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6.1;弗 1:3-14)。墮落的人類無法得到生命,神就樂於訂立恩典之約:「祂在其中藉著耶穌基督,白白地向罪人提供生命和救恩,要求他們信靠祂,使他們可以得救;並應許將聖靈賜給所有預定得永生的人,使他們願意並且能夠相信。」(《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7.3)這與神在永恆過去的救贖之約(pactum salutis)計劃一致。

這是一個好消息,因爲耶穌基督作爲第二個亞當降臨,扭轉了墮落帶來的詛咒,完成了亞當作爲人類代表本應完成的使命。耶穌基督是真神兒子(路 3:38),祂的到來摧毀了魔鬼的作爲(約一 3:8),祂完全地順服神,以至於死。耶穌在降卑中成功地滿足了行爲之約的公義要求,在升天時獲賜了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腓 2:5-11)。然而,與亞當不同的是,耶穌不僅要滿足行爲之約的要求,還要爲亞當和人類的悖逆承受刑罰。祂必須過我們本應過的生活,受我們本該受的死。祂完美地順服了神(主動順服),承受了神的烈怒(被動順服),這樣,由祂所代表並與祂聯合之人才能獲得永生,與神相交。在祂升高之前曾先受辱,與基督聯合的人也將升高,只是他們也要與祂一同受苦(羅 8:17)。

要確保我們得救所必需完成的一切事,基督都能夠完成,因爲祂是道成肉身的神。中保必須具有神性,因爲「救恩出於耶和華」(拿 2:9),「僅是受造者不能擔當上帝對罪惡所發出的永遠憤怒的重負,從而使他人得到拯救」(《海德堡要理問答》,第 14 問);中保必須是人,因爲是人類得罪了主,是人類虧欠了神真正的義(《海德堡要理問答》,第 15 問)。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代表了祂完全的贖罪,而祂的復活則證明了祂的公義——因爲神不會「讓祂的聖者見朽壞」(徒 2:24-7)。

我們需要認識到,福音就是在基督耶穌裡完成的救恩好消息,然後才能理解如何將它應用在基督徒身上。救贖歷史(historia salutis)以救贖計劃(pactum salutis)爲基礎,在邏輯上先於救贖次序(ordo salutis)。下文將概述基督徒如何從基督已成就的工作中獲得福祉。

與基督聯合:救贖次序

人類現在「死」在我們的過犯罪過(弗 2:1-3)中,虧缺了神的榮耀。我們每天都能認識到,我們在神的忿怒之下(羅 1:18-32),如果沒有對基督的信心,我們就「已被定罪」(約 3:18)。然而,神通過聖靈的重生,將信心的恩賜白白賜給了選民(弗 2:4-10)。因此,救恩完全出於恩典,而非人的努力或功勞(羅 9:16)。藉著重生,基督徒有能力並願意將自己的信心放在基督耶穌身上,並因此通過聖靈與基督聯合。在與基督聯合中,基督徒得到了「公義、聖潔、救贖」(林前 1:30)。事實上,與基督的聯合是救恩教義的關鍵試金石,因此(與加爾文一樣)赫爾曼·巴文克(Herman Bavinck)強調,「除了與基督的位格聯合之外,沒有任何其它方式可以獲得在基督裡的益處」(《改革宗教義學》,3.523)。因此,重生、信心和歸信都來自恩典之約,是聖靈賜給選民的禮物:「這些(指救恩的益處)是直接源自恩典之約、奧祕的聯合以及基督位格所授予的恩益。」(巴文克,《改革教義學》,3.525)

基督徒因信與基督聯合,獲得了稱義、成聖和蒙收納的益處——而它們則「彰顯」了我們與基督的聯合(《威斯敏斯特大要理問答》69 問)。我們因基督之義而得稱爲義,祂公義的順服歸於我們,我們得以在神的法庭上被稱爲義(羅 5:12)。我們成聖,與世界分別,成爲聖潔,從而能夠藉著聖靈逐漸順服神(林前 1:3;弗 2:10;林後 5:17)。稱義與我們原本的罪責相對應,因而我們獲得了新的公義地位;成聖糾正了我們起初的墮落本性,因而我們因著聖靈蒙更新成爲新樣式能以順服。我們蒙收納與基督一同得了兒子的名分,基督是我們的長兄和信心的先鋒(加 3:26),因此我們也蒙收納進入神立約的大家庭——教會(弗 2:19-22;西 1:15-20)。事實上,與我們的頭基督聯合不可能脫離與和祂的身體——教會的聯合(弗 1:22)。

這些福祉通過與基督的聯合賜給我們,是因爲在基督裡所發生的都先賜給了我們。祂的復活是祂的稱義,這並不是說祂是一個罪人需要把外在的義加諸於祂,而是祂的義得到了辯白(羅 4:24);基督的復活是祂的成聖,這並不是說祂是一個改過自新的罪人,而是說祂是一個無罪之人,已經脫離了罪的影響,並且在祂升高後就分別出來與神同在(羅 6:10-11)。祂的復活也是祂「顯明是神的兒子」的時刻(羅 1:4;來 1:1-4),這並不是說祂被神化了(因爲祂本來就是永恆的神子),而是因爲祂作爲第二個亞當在救贖歷史中的工作已經完成了——基督是真正的、順服的神子,是彌賽亞。然而,聖靈把基督復活時同時發生在祂身上的事分爲兩步應用到我們身上:首先是憑信心,然後是憑眼見(林後 4:16-18,5:7)。我們現在因信稱義、成聖和蒙收納,預示著我們將來的復活,到那時我們將能看到我們的稱義、成聖和被收養。

宇宙性的復興:復活

我們的重生和基督的復活彰顯並預示著未來的事:我們的身體復活——一個完美的、永恆的身體,不再受罪、試探、苦難、死亡或敗壞的影響。基督的復活是我們復活「初熟的果子」——也就是說,如果祂是我們的頭,教會是祂的身體,那麼頭的復活保證並預示了身體的復活(林前 15:44-55)。祂的身體是「出於天」「屬靈」的身體(林前 15:46、49)——即從聖靈而來、從上而來的身體。我們由聖靈重生並開啓的新本性也是我們獲得這復活新身體的確據(弗 1:13-14)。雖然我們的身體現在正在衰敗,但我們的「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因爲我們仰望那未見的、永恆之事(林後 4:16-18)。

正如保羅提醒我們的,所有受造之物都切望等候我們身體得贖(和復活)——因爲我們榮耀身體的顯現與所有受造物的完全更新將同步進行(羅 8:18-23):

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受造之物切望等候神的眾子顯出來。因爲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不是自己願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我們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嘆息、勞苦,直到如今。不但如此,就是我們這有聖靈初結果子的,也是自己心裡嘆息,等候得著兒子的名分,乃是我們的身體得贖。

令人驚奇的是,保羅在給提多的信中指出,這種末世新創造(希臘語,palingenesia)的能力現在已經藉著聖靈在基督徒裡面了:「他便救了我們,並不是因我們自己所行的義,乃是照他的憐憫,藉著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聖靈就是神藉著耶穌基督——我們救主厚厚澆灌在我們身上的,好叫我們因他的恩得稱爲義,可以憑著永生的盼望成爲後嗣」(多 3:5-7)。換句話說,新造之人的標誌——聖靈的大能現在已經在我們裡面了,這大能令人順服、聖潔,並在完美的時代與神保持永不改變的關係。我們的重生真正意味著我們已經是「新造的人」(林後 5:17)——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我們的重生意味著我們真的已經有份於即將到來的神之國——這個國現在已經存在,已經開啓——但尚未完成。我們內心更新的開啓,確保了在榮耀復活時我們整個自我的更新和完全。

所有這一切都意味著,我們應該以這樣一種方式生活,即我們現在的生活會以某種細微但真實的方式見證到了那末後的日子罪將不復存在。雖然我們現在仍在與罪和肉體殘留的權勢爭戰,但聖靈在我們裡面作工,我們的順服並不徒然。福音意味著我們全部的生活和人際關係都應見證神的新工作:恩典恢復本性。正如赫爾曼·巴文克(Herman Bavinck)再次強調的那樣:「福音不僅對個人,而且對家庭、社會、國家、藝術和科學、整個宇宙、整個嘆息呻吟的受造界而言都是一個喜訊」(「Catholicity of Christianity and the Church,」 224 頁)。

然而,這個對受造世界和我們身體而言的好消息不應掩蓋我們存在的最終圓滿目的:在永恆的異象中與神相交。新城是主的榮光照亮整個世界之地:「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做他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做他們的神。」(啓 21:3)——這就是基督徒盼望的最終目的:「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他的榮美,在他的殿裡求問」(詩 27:4)。事實上,正如古典基督教傳統所認爲的那樣,我們擁有完美的無罪之身的一個目的,就是讓我們能夠永恆地仰望耶和華,而不是在福樂的幻象中滅亡。這確實是好消息:我們現在憑信心與基督聯合,將來要親眼看見與基督的聯合。

尾註

[1] 關於原罪以及爲什麼把亞當的罪和墮落歸算在其他人身上不會令神不公義,更多信息請參閱我的作品 「Herman Bavinck on the Image of God and Original S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Theology 18 (2016): 174–90.

進一步閱讀

編注:本文爲「簡明神學」系列專文之一,本文所表達的所有觀點均爲作者本人的觀點,本文基於知識共享(Creative Commons)的署名-相同方式共享(Attribution-ShareAlike, CC BY-SA 4.0)協議免費提供給公眾,允許用戶以其它媒體/格式和改編/翻譯其中內容,但需要附上原文鏈接、指出自己所做的修改,並採用同樣的知識共享許可協議。


譯:DeepL;校:Jenny。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The Gospel.

N. Gray Sutanto(廖紹良)博士畢業於愛丁堡大學,是華盛頓改革神學院的系統神學助理教授。他是《上帝與知識》(God and Knowledge, Bloomsbury, 2020)的作者,《新加爾文主義:神學導論》(Neo-Calvinism: A Theological Introduction)的合著者, 《赫爾曼·巴文克論基督教世界觀》(Herman Bavinck’s Christian Worldview, Crossway, 2019)的譯者,以及即將出版的《新加爾文主義指南》(Handbook to Neo-Calvinism, T&T Clark)的共同編輯。格雷娶了英迪塔(Indita),育有一個女兒。他是英國國際長老會(International Presbyterian Church)的一名按立牧師。
標籤
福音
聖經
三位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