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太 12:34)。粗魯傷人的話語,源自粗魯傷人的內心。但我們也被命令要謹守口中所出的話(詩 141:3)。這兩節經文之間,似乎構成了一個張力:「如果我即將說出一些傷人的、粗俗的或刻薄的話,因爲內心正生出這些想法——但話到嘴邊,我及時止住、沒有說出口」——那我算不算假冒爲善呢?如果惡念已經生出,只是沒說出口,難道不是太遲了嗎?罪不是已經犯了嗎?還是說,那些被壓下的言語,本身仍是一種美德?
克制舌頭,本身就是一種美德。因爲同一顆心,「不僅產生了那醜陋的想法,正要化爲言語;也同時產生出對剛剛冒出的這惡念的厭惡之情。」所以我們是在兩個層面爲聖潔的話語而爭戰:
(1)在根源處——通過內心的更新;
(2)當這第一道防線失守時——以緊閉的嘴唇攔截傷人的言語,這雖非最理想的選擇,卻依然是一種值得稱許的保底之德。[1]
*****
[1] 改編自發表於 2013 年 11 月 21 日的「派博牧師答疑」第 221 問:「Has My Heart Sinned Even If I Stop Words from Exiting My Mouth?」
譯:CP/SG;校:JFX。原文刊載於《派博牧師答疑》(Ask Pastor John)一書英文版 138 頁:「Am I holy or a hypocrite for stopping hurtful words from exiting my mou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