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规划
關於「候鳥式」遷徙生活
2025-07-31
—— John Piper , Tony Reinke

有一位憂心的牧師需要智慧,來處理「候鳥式」遷徙(snowbirding)所帶來的教會生活中斷問題——指的是一種退休人士的生活習慣,在寒冬時遷往氣候溫暖之地,酷暑則返回較涼爽的地方。

派博牧師在回應這一問題時,自己正是一位年屆七十、常年居住在明尼阿波利斯並忍受嚴酷冬季的長者。他說:「所以我覺得,自己如今越來越有發言資格,可以談談所謂『退休』這一美國夢的種種惡。」但派博指出,這其實觸及一個更深層的問題:「對於我們這些已經脫離一生賴以爲生的職業的人來說,該如何度過人生最後的二十年?」這一段歲月——「從六十五歲到八十五歲——仍然被稱爲生命。它並不是某種附屬的人生。事實上,它是人生中極爲關鍵的一段,因爲這是我們在面對面見主時,爲我們所說的每一句閒話、每一個片刻向祂交帳前的最後準備時期」(太 12:36)。

候鳥式遷徙本身,本質上是西方富裕群體的一個特別現象,並非世界上大多數人的生活現實。但它也牽涉到一個更廣泛的討論範圍:你家房屋的大小、選擇居住的社區、是否擁有多處房產、度假的頻率與花費,以及週末爲了去湖邊度假而缺席主日崇拜。這一切,會向你的孫輩們傳遞怎樣的信息?

與其設定禁令,「在我看來,聖經採取的是一種更寬廣、更普遍的方式。」這種更寬廣的方式,就是呼召我們過一種「激進的、基督徒式的戰時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基於明確的聖經經文:愛與犧牲、服事中的受苦、生命的短暫,以及世界的失落和我們身邊之人的痛苦。聖經從未呼召我們今生盡可能地追求舒適與奢華;它呼召每一位基督徒「走向有需要之處,而不是走向舒適與安全」,呼召我們「走向慷慨與簡樸」。

一位關心候鳥現象的牧者,不應在講道中責備會眾,而應努力營造一種屬靈文化,使人真心接納這樣的事實:「自我犧牲、慷慨給予和充滿愛的服事,才是真正喜樂之所在。我會一次又一次地努力從聖經和當代生活中表明:我們若一味追隨世界那種想要盡可能提升舒適感、逃避苦難的心態,最終走的不過是一條通向無聊、負疚和空虛的路。」我們應當爲退休建立一種全新的願景,將其看作一段「黃金時期,不是用於閒適、休息、玩樂和自我放縱,而是爲了服事、滿足人的需要、造就門徒、展現愛——通過服事神最大化發揮作用,而非在娛樂與奢華中最大化身體的享受。神賜給七十幾歲的我們一生與神同行、認識世界的經驗,並非爲了讓我們把這些年累積的智慧打包裝箱,無所事事地沉溺於自己的嗜好、遊戲和閒暇。」讓我們善用這些經驗行善。

牧師啊,讓你教會中六十歲以上的弟兄姊妹都去閱讀巴刻(J. I. Packer)的這本書:《榮耀神的夕陽》(Finishing Our Course with Joy: Guidance from God for Engaging with Aging,中譯參考:中國主日學協會2017年版本。並且,強調個人事工影響力這個議題。「無論你搬去佛羅里達、墨西哥、新墨西哥州或鳳凰城——你搬遷的目的是爲了最大程度地提升屬靈成長與服事影響力嗎?住在佛羅里達,會不會比住在明尼蘇達北部有更大的事工果效?你訪問佛州某個大型教會所能發揮的影響力,是否真能超過你委身在威斯康星、肯塔基或其他鄉村教會所能結出的果效?你主要考慮的是舒適,還是主要在想如何回應需要?」

一旦這樣的屬靈文化被建立起來,牧師就可以在私下的談話中,邀請年長的成員們一起深入探討更具體、更個人化的問題。[1]

*****

[1] 改編自發表於2016 年 3 月 21 日的「派博牧師答疑」第 819 問: 「A Plea for a Radical Christian Wartime Lifestyle in the Retirement Years.」


譯:CP/SG;校:JFX。原文刊載於《派博牧師答疑》(Ask Pastor John)一書英文版 435-436 頁:「On snowbirding.」

John Piper(約翰·派博)是「渴慕神」網站(DesiringGod.org)的創始人及導師,伯利恆學院和神學院(Bethlehem College & Seminary)校長。他在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的伯利恆浸信會(Bethlehem Baptist Church)擔任牧師三十三年,著有五十多部書籍,包括《渴慕神 : 論禁食禱告》、《十點十分的盛宴》、《思想的境界:讓頭腦被靈性的激情點燃》等。
Tony Reinke(託尼·瑞科)是渴慕神的資深撰稿人,著作有《手機改變你的12種方式》(暫譯,2017年出版),《約翰·牛頓論基督徒生活》(暫譯,2015年出版)和《點燃!基督徒讀書指南》(暫譯,2011年出版)的作者。他是「Ask Pastor John」播客的主持,與妻子和三個孩子住在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都會區。
標籤
服事
退休
基督徒呼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