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詩篇》42 篇中,我們看到在人生最黑暗的季節,詩人仍對自己宣講真理(詩 42:5)。我們也應當效法他的榜樣,向自己的心宣講福音。「在十字架這一邊(今世)的我們,已經知道了我們盼望最堅實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爲我們的罪被釘十字架,並戰勝了死亡。所以我們最重要需要學會的事,就是對自己傳講福音。」
我們要對自己說:「聽著,我的心哪,『你若有神幫助,誰能敵擋你?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爲你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祂一同白白地賜給你嗎?誰能控告你這蒙神揀選的人呢?有神稱你爲義了;誰能定你的罪呢?有基督耶穌已經爲你死了,而且更重要的是,祂已經復活,現在正坐在神的右邊,替你祈求。誰能使你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這是《羅馬書》8:31–35 的意譯。[1]
「這種感受到神的遠離」是神子民共有的經歷。對此,我們要安息在福音中。基督「爲像我們這樣的罪人而死,祂承擔了神向祂百姓所發的忿怒。祂以我們應得的受苦和死亡爲代價,遮蓋了我們的罪惡過犯。祂從死裡復活,爲我們帶來不可戰勝的盼望。祂爲我們買贖了新約的應許,保證祂的百姓絕不失落,不至滅亡。而這一切都是藉著信心臨到我們——就是承認我們無能爲力,像小孩子那樣全然接受神在基督裡爲我們所作的一切,並擁抱基督爲我們至高的珍寶。這就是福音。」即使感覺神似乎遙遠,我們仍要安息在這福音裡。
詩人爲我們提供了面對這種黑暗的雙重途徑:(1)尋求神,(2)繼續等候神(詩 27:8–9)。
首先是尋求。詩人在他的禱告中,示範了他對神迫切的尋求(詩 6:2–3,13:1–2,90:13–14)。其次,「不要因爲等得太久就停止尋求。」要等候,不要焦躁(詩 27:14,37:7)。《詩篇》40 篇給人帶來極大安慰:詩人曾等候,他得了搭救,喜樂也得以恢復——這一切的經歷都是爲使他人看見神在他生命中的作爲。「這是一種奇特的傳福音方式。」但或許,這也正是那段黑暗的意義:爲要去服事他人。「這個世界需要那些曾經歷過黑暗——也在某種程度走出黑暗的人,他們能與那些正在同樣受苦的人感同身受。」
最終,那些神顯得遙遠的季節,「使我成爲一個更好的牧者——不是更差,而是更有果效的牧者。」神的工作從未停止。「如果你問『這要到幾時?』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你絕不可放手。不要放棄。」
「我曾有一位朋友,重度抑鬱達八年之久,幾乎到了完全喪失行動能力的地步。」但多年來,他不斷背誦經文、尋求神、緊緊抓住祂、恆心等候,有一天,一件事發生了——「神親自臨到,打破黑暗,將他從抑鬱中帶出來。我知道直到他去世,他再也沒有回到那種狀態。他一直堅信,正是因爲自己持續留在神的話語中——即便在毫無感覺、幾乎無法生活的狀態裡,他依然不斷尋求主。」[2]
*****
[1] 改編自發表於 2015 年 10 月 21 日的「派博牧師答疑」第 711 問:「When Depression Descends, Do the Next Thing.」
[2] 改編自發表於 2015 年 2 月 27 日的「派博牧師答疑」第 542 問:「What to Do When God Feels Distant.」
譯:CP/SG;校:JFX。原文刊載於《派博牧師答疑》(Ask Pastor John)一書英文版 403-404 頁:「What do I do when God feels dis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