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一天網,享受一天的數字安息。」
「把屏幕調成黑白色。」
「限制使用 APP 時間。」
網絡上不斷湧現這些點擊率很高的博文,它們都承諾會治癒我們無處不在的上癮問題,這些文章的頻繁走紅說明我們許多人已經邁出了康復之路的第一步:承認自己有問題。這問題的表現是:你好,我叫帕特里克,我把我的蘋果手機當做身體的一部分。
問題在於,這些解決方法——其中很多我都用過——把我們對數字多巴胺的依賴主要視爲一種時間陷阱。我們似乎認爲,如果我們能奪回被設備偷走的時間,就能中和它們對我們生活的影響。這話確實不錯。少看 Instagram,多一點時間陪伴女兒,你犧牲的不過是幾個點讚,換來的卻是一段有意義的關係。
但這並不是事實的全部,因爲 Instagram 影響的不僅僅是你的時間表。它影響的是你的靈魂。
塞繆爾·詹姆斯(Samuel James)是一位技術現實主義者,也是十架出版社的版權副編輯。他在《數字禮儀:網絡時代重新發現基督教智慧》(Digital Liturgies: Rediscovering Christian Wisdom in an Online Age)一書指出,互聯網不僅是一個時間陷阱,也是一個靈魂陷阱。它是一台扭曲現實的機器,通過改變我們的數字使用習慣來讓我們接受一種新的認識論環境,重塑我們對網絡世界的思考、聯繫以及反應。我們日常的數字習慣在我們體內形成了一種網絡智慧, 但它其實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智慧。
詹姆斯這種做法的缺點是,它無法給出一篇「七大招式戒掉手機癮」的吸睛好文。但是它的好處在於,我們不需要更多的技巧、竅門、捷徑或提示。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實質性、敏銳的分析,幫助我們看出互聯網如何將基督徒訓練成爲數字巴比倫的公民,在那裡,它的價值觀、所愛、品格和行爲都與天國之道截然相反。
這正是詹姆斯在他這本敏銳(而且篇幅不長)的書中給我們的啓示。
美國亞馬遜網站對本書的介紹如下:
數字禮儀:網絡時代重新發現基督教智慧
塞繆爾·詹姆斯 著
在《數字禮儀》一書中,技術現實主義者塞繆爾·詹姆斯研究了技術模式與人類慾望之間的聯繫。每個人都渴望一瞥天堂;詹姆斯認爲,他們只是找錯了地方——他們試圖從互聯網裡找到天堂。
這本通俗易懂的書揭露了五種「數字禮儀」,這些「禮儀」讓人無法思考重大真理、接受不舒服的事物、並承認上帝是他們的造物主。塞繆爾呼籲讀者在基督裡信實地生活,從聖經中找到智慧,在上帝完美的設計中安息。
十架路出版社(Crossway),208頁。
上世紀末,表現型個人主義征服了美國文化。它是電影和音樂的「出廠模式」,也成了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做決定、教育孩子以及更多其他事務的指南。
我們訓練孩子通過搜尋內心來發現自己是誰。自我成長大師建議成年人要相信自己的情感、直覺和慾望,這些是他們發現自我的忠實嚮導。將外在的生活方式、行動與內在的自我統一起來,這樣你就能得到幸福。
詹姆斯指出,在本世紀末,一場革命正在同時進行,最終形成了有史以來最能表達自我的媒介:社交網絡。乍一看上去,這似乎有悖常理。
這項旨在幫助大家連接到外部數字關係網中的技術,是如何強化迷戀自我的個人主義的?
答案就是自我表達。你的 Instagram 帳戶不是你。它是一個你精心打造出來的自己。在這裡,你可以無拘無束地向世界展示一個與內心自我認知一致的自我版本。然後,Instagram會將這個虛構的、自我打造出來的數字自我傳給他人。他們在你的數字自我表達,也就是你內心的真實表達下點讚留言。數字社區對你的數字自我表達予以肯定和認可。
這種數字「本真性是詹姆斯提到的第一個數字禮儀(塑造人生的實踐)。經典的社交媒體營銷手冊也同意這一點。他們真誠地在網上大讚「做真實的自己」。當然,這完全不可能。但是,作爲高度個人主義的數字原住民,向世界宣告他們所謂的內心世界,「本真性」是唯一可能的目標。
數字真實性的核心是情感表達。詹姆斯把焦點放在網絡羞辱和憤怒上。他的洞見並不是指出社交網絡讓我們憤怒——我們現在都知道,臉書通過算法刻意煽動仇恨。相反,詹姆斯指出,社交網絡使行爲習慣化。它訓練我們以憤怒者的身份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面對不同事物,我們第一反應是情緒上的回應,其次才開始思考。社交網絡強化了這樣的行爲方式,並爲之提供了一個自我表達的平台。
將這些因素放在一起,我們的日常數字習慣就不再是中立的了。你可能不會感到憤怒。你可能不會假裝真實。你可能不會在網上羞辱他人、購物或浪費時間。但詹姆斯表明,你仍然沉浸在一個旨在灌輸某種處世方式的大環境中。你可以大大減少上網時間,但還是不能放鬆警惕,依然還要抵制這些更深的因素影響你的生活。
要做到這一點,你需要看清互聯網如何塑造你,你也需要通過聖靈的智慧來抵制這種誘惑,要建立一套天國的實踐、習慣和美德來反轉數字巴比倫對你的影響。
數字巴比倫設計的本意就是要扭曲你的生活,只不過這種扭曲不是通過武力,而是對我們的災難性慾望循循善誘。神的恩典是唯一能夠與之抗衡的東西。
不幸的是,即使詹姆斯對數字巴比倫做出了如此深刻的分析,那些最需要了解互聯網扭曲人性力量的人卻最不可能來讀這本書。對於任何一個互聯網重度使用者而言,閱讀《數字禮儀》都將是一次痛苦的經歷,尤其如果他們已經接受了社交網絡精神的話。
有些人會指責詹姆斯維護現狀,他們會正確地指出互聯網的民主化力量讓那些本來發不出聲音的人現在也能發聲。也有人會對他對憤怒的批判表示不屑,認爲正義的憤怒(當然這也是這類批評者聲稱要實踐的憤怒)是扭轉教會內部外部之不公浪潮的唯一途徑,無論是抵制變性積極分子,還是抵制白人基督教父權主義。
但這些批評與詹姆斯的論點相去甚遠。他的觀點是互聯網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它將用不公正的手段追求公義的行爲合理化,將有意義的公開辯論變成了個人表達自我的表演平台。在許多情況下,使福音派在網絡上四分五裂的衝擊波就來自於媒介對這些裂痕的推波助瀾。
我們忽視了關注力、耐心和深思熟慮的重要性,因爲當代話語的主要載體是分散性的、匆匆忙忙、打情感牌。這正是有思想的基督徒和事工領袖必須關注數字禮儀的原因。僅僅對我們的數字上癮症提出膚淺的解決方案,無論多麼有幫助,對改變網絡生活的深層習慣於事無補。
我們必須使我們的教會扎根於古老的聖經智慧,浸潤在傳統的認識論環境裡,持續不斷地去傾聽和理解,用文明和智慧的話語,以及對仇敵的愛來抵制數字巴比倫對我們的影響。
詹姆斯博採眾家之長,他巧妙地將詹姆斯·史密斯(James K. A. Smith)、卡爾·楚曼(Carl Trueman)和尼古拉斯·卡爾(Nicholas Carr)等人的思想彙集在一起,揭開了巴比倫數字妓女的面紗。他讓我們渴望一個更真實、更美好的城——這座城的特徵是真理、信仰、盼望、關愛,而不是虛無、互相猜疑、憤世嫉俗和憤怒。
譯:變奏曲;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Find Wisdom to Live in a Digital 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