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生活
與孤獨爭戰:一次一個朋友
書評:《無比的愛》,麗貝卡·麥克勞林 著
2024-06-17
—— Scott Monk

讀完這本關於友誼的新書,我更覺孤單。這實在是有點讓人哭笑不得。

我所指的孤單不是說沒有朋友的那種孤單,而是絕大多數主日結束後屬靈上的孤單。

主日後的閒聊鮮有超過五分鐘的。大多數連講道內容都不會提。每個人看上去都「很好」,都「很忙」。工作是個安全的話題。有人拍拍你肩膀,和你打招呼,卻只是因爲你擋了他們去買咖啡的路。有一家的小孩手指捅到紙杯蛋糕裡,另外一個哇哇大哭。沒多久,你就已經走出大門,盼著下一站要去的地方。

深度。問責。誠實。目的。這些在哪裡?

我知道有這種感覺的不止我一個。一個有一千多人教會的助理牧師在弟兄團契會上告訴我,他手機通訊錄裡有好多人,但是沒有一個朋友會打電話詢問他最近如何。

這是怎麼了?英裔美國作家麗貝卡·麥克勞林(Rebecca McLaughlin)的新書《無比的愛》(No Greater Love)一針見血地指出:太多基督徒的友誼是服事自己,而不是服事基督的。我們忘記了耶穌召集12個門徒,並不是爲了搞個讀書會或足球隊。

《無比的愛:聖經友誼觀》

麗貝卡·麥克勞林

「人爲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約翰福音》15:13

我們的文化將浪漫愛情、父母對子女的愛奉爲偶像。但耶穌說,沒有比爲朋友捨命的愛更偉大的了。更重要的是,祂向門徒發出命令,要他們活出這種愛。基督徒的友愛不是可有可無的東西。友誼至關重要。但也很危險。

在《無比的愛》一書中,麗貝卡·麥克勞林帶領我們經歷了友誼的高潮和低谷——現代世界忽視友誼,愛一直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況。

慕迪出版社(Moody Publishers),176 頁

戰友同袍

真正的基督徒友誼不是像《牛仔褲的夏天》(The Sisterhood of the Travelling Pants)裡的四姐妹同闖天下,或每年一度的弟兄高爾夫活動。它是肩並肩,共同參與屬靈戰鬥。教會不是社交俱樂部,而是戰情室:

我們不是爲了做朋友而做朋友。相反,基督徒的友誼是爲了幫助我們打好屬靈戰役。我們是同仇敵愾的基督精兵。敵人若是遠超我們,我們就需要主內的戰友同袍。(62 頁)

麥克勞林的批評一針見血,原因有幾個。首先,它是反文化的。其次,它挑戰了教會文化。她告訴我們,不再有膚淺的對話。不再有小圈子。不再尋找房間裡最重要的人。我們必須積極地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交朋友,邀請他們進入我們的生活。第三,這需要長期的委身。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它正確地將耶穌和福音置於每一段基督徒友誼的中心。

麥克勞林迫使讀者思考:我和其他基督徒的友誼是爲了能湊在一起私下開開玩笑,還是爲了建立神的國度?

例如,保羅寫給提摩太的信並不是從羅馬寄來的明信片,詢問提摩太是否願意和他一起去法萊利亞露天劇場喝杯小酒。保羅這些書信是在鼓勵這位年輕領袖像耶穌基督的精兵一樣去受苦(提後 2:3-4)。

正如麥克勞林所說,

友誼是福音的載體,它的形狀像十字架:爲他人捨棄生命,就像耶穌爲我們捨命一樣。(26 頁)

友誼是宣教

宣教是基督徒友誼的「脈搏」——這是麥克勞林最有力、最具挑戰性的論點。她說,我們最親密的基督徒朋友應該是和我們一起傳播福音的夥伴。這是我們與世俗友誼的區別所在。

許多人會對這樣的想法感到有點害怕,擔心這意味著要一起向完全陌生的人傳福音(話說回來,和朋友一起傳福音肯定比自己單個傳要容易的多。)

但這並不是麥克勞林的重點。在《腓立比書》第 2 章中,保羅派「一同當兵的」以巴弗提回家幫助腓立比教會;在《腓利門書》中,保羅是寫給「與我們同當兵的亞基布,以及在你家的教會。」(門 2)。宣教就是日常生活。在工作崗位上、學校裡、大學、社區中,宣教是通過我們的一言一行、互相關愛來展示基督。

即使在這些平凡的互動中,身爲精兵的我們也可能受到嘲笑,我們會受傷、士氣低落,甚至迷失方向,越來越多的人改變信仰就是明證。然而,久經沙場的基督徒朋友們卻會互相激勵、包紮傷口,麥克勞林如是說。

友誼是向外看

麥克勞林不喜歡教會裡的「小團伙」。她認爲,和我們自然而然就喜歡的人在一起,是有好處。可是,日復一日地和同樣的人交談,會讓你的見證越來越沒有吸引力,也讓你無暇對他人表示關愛。你開始向內看,而不是向外看。這就違背了耶穌的命令:「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約 15:12)

相反,這意味著要積極尋找教會的邊緣人群:就是那些在最後一首歌結束前就匆匆離開的、心碎的、或沒人和他們交談的那些基督徒。

有些人讓我們感到活力十足,從他們那裡充足電後我們就可以傾盡全力去歡迎那些孤獨的、不被愛的人。但是,如果我們在空餘時間只與自己喜歡的人交往,我們就不會把那些無人理睬的人包括在內。(76 頁)

麥克勞林借鑑耶穌的教導和《羅馬書》15 章 7 節,鼓勵我們不要再問,「誰會愛我?」,而是要問,「我能愛誰?」(82 頁)

友誼讓我們更堅強

同樣,她也呼籲那些將基督徒的友誼視爲可有可無之人——就是那些故意避免花時間在他人身上的基督徒——不要錯過這份寶貴的禮物。真正的友誼讓我們振奮,充滿活力,給我們帶來快樂,讓我們成長,因爲基督徒之間的友愛是耶穌之愛的迴響。

《哥林多前書》第 12 章提到,基督徒都是主內的肢體。這種描述讓麥克勞林聯想到中世紀的鎖子甲。每一個小鐵環與另外一些環互相套扣,鎧甲堅固與否取決於這些鐵環是否連在一起。作爲一個基督徒團體,我們要向他人伸出援手,將他們包括進來,才能完成神的工作。每個人能力不同,需求不同,因此我們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認爲自己自給自足,是犯了驕傲之罪。

麥克勞林提醒我們,只有耶穌才能滿足每個人的需要。但是,如果我們聯結起來,藉著神賜給我們集體的力量,我們就能一起來擔當彼此的重擔。(加 6:2)

沒有耶穌,我無法和其他基督徒建立友誼。你也一樣。沒有耶穌的幫助,我們就無法打這場美好的仗。我們會依附偶像,形成自私的小團伙。我們會討厭問責制,貪圖小圈子裡的安逸優越感,至他人不顧。我們會強顏歡笑,假裝一切正常,因爲我們無法面對彼此赤裸的靈魂,就錯失了在全心全意愛主的朋友中找到自己內心的機會。(160 頁)

房間裡的大象

麥克勞林不是在指手畫腳地指責別人。她真心渴望神所有的子民能分享基督的愛和喜樂,一起在信仰中成長。然而,如果以《創世記》1:27 和《啓示錄》19:6-9 作爲本書的開頭和結尾,她的觀點可能會更有說服力。每個人都是按照神的形像所造,孤獨的、受排擠的、與我們完全不同的人將在新天新地裡與我們一起敬拜耶穌,想到這點,會激勵我們現在就好好花些時間建立友誼。

麥克勞林還討論了當今教會需要更多健康純潔的男女間友誼,這個話題值得讚揚。但她錯過了房間裡那隻大象:如今主內的弟兄都很難與其他弟兄建立友誼,更別提和姊妹建立友誼了。他們可能是戰士,但很少有人會並肩前行,相互監督。這只是個小問題,但如果能用幾頁篇幅探討兩性如何建立柏拉圖式的純潔友誼,就能爲這部已經非常出色的作品再增添幾分光彩。

對不滿足泛泛之交,想尋求深厚友誼的基督徒來說,《無比的愛》是本很好的資源,它不加粉飾,暢快直言,情感真摯。雖然內容比較尖銳,但來自朋友的直言不諱值得信賴(箴 27:6)。


譯:變奏曲;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澳大利亞網站:Fighting Loneliness One Friend at a Time

Scott Monk(斯科特·蒙克)是記者、小說家、巡迴佈道者。他著有五部長篇小說和兩部短篇小說。他住在悉尼,與妻子傑奎琳育有兩個兒子。
標籤
友誼
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