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神学
一位長老會基督徒爲何欣賞浸信會的系統神學
2024-08-26
—— Drew Martin

當今我們正迎來一個令人振奮的神學研究新紀元。科技的飛速發展爲我們打開了通往浩瀚歷史資料的大門,讓我們能夠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探索過去的智慧。與此同時,各學科的學者們正以嶄新的方式展開對話,打破傳統界限,促進了學科間的深度融合。這種跨越界限的交流不僅推動了學術的發展,更增進了不同教派之間的互相砥礪,猶如鐵磨鐵,彼此切磋,共同提高。

對那些虔誠聆聽上帝在聖經中啓示的信徒而言,這些發展無疑是莫大的鼓舞。我們欣喜地看到,這種積極的趨勢已在近期的神學著作中結出豐碩的果實,

斯蒂芬·J.魏倫(Stephen J.Wellum)在其新作《系統神學:從正典到概念》(Systematic Theology: From Canon to Concept)中,巧妙地運用了這些新趨勢,有力地論證了對聖經進行審慎而系統的神學思考的重要性。與他先前關於聖經神學的著作一脈相承,本書思路清晰,文筆流暢。作爲計劃中兩卷本的首卷,魏倫在書中著重介紹了系統神學的研究方法,並深入探討了啓示、聖經、上帝、創造和護理等核心教義。

《系統神學:從正典到概念》

斯蒂芬·J.魏倫 著

斯蒂芬·J.魏倫的這部鴻篇鉅著《系統神學》是一部融合三一論、改革宗和浸信會神學傳統的傑作。它不僅體現了福音派對聖經的深入探討,還深深扎根於教會歷史,同時對當代議題有著敏銳的洞見。

魏倫憑藉數十年的潛心研究,爲我們呈現了一部獨具特色的系統神學著作。他從釋經學、聖約神學和正典研究的角度出發,爲新一代的神學生、牧者、教會領袖,乃至資深神學家,系統闡述了基督教教義。

B&H學術出版社出版(B&H Academic),1008 頁。

聖經神學與系統神學的和諧統一

魏倫指出:「系統神學對教會而言並非可有可無,它是我們正確認識上帝、自我和世界的根基。」這番話道出了系統神學對教會健康的重要性。事實上,每個人都在做系統神學的思考。關鍵在於,「我們的神學是否忠於聖經教導」(4 頁)。因此,讓我們的系統神學與聖經教導保持一致是智慧之舉。

健康的神學不僅包括研讀聖經,還涉及如何將其應用於生活。魏倫摒棄了聖經神學與系統神學二者必選其一的錯誤觀念。他以大使命爲例,闡述道:「要遵行主的命令,我們需要深入的聖經和神學思考。這包括了解聖經內容,正確認識聖父、聖子和聖靈,並將整本聖經忠實地應用到生活中。這正是神學的本質所在。」(5 頁)

對基督徒而言,系統神學在閱讀和應用聖經時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並非要取代聖經神學,而是在釋經和聖經神學的基礎上,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聖經。當系統神學建立在扎實的釋經和聖經神學基礎之上時,它能幫助我們更加深入、更有成效地理解聖經。

換言之,系統神學與聖經神學一樣,都是健康神學的必要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在於「神學不僅僅是重複聖經內容,更是要在應用、邏輯推理和形而上學含義等方面『理解』聖經,這是一種『信心尋求理解』的建構性過程。」神學需要超越對單獨經文、章節甚至單卷書的解釋,將整本聖經融會貫通,形成一個完整連貫的體系。正是通過這種方式,「神學建立並捍衛可靠的教義,使教會不至『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弗 4:14),反而能『在他裡面生根建造』(西 2:7)」(108 頁)。

歷史神學的貢獻

真正的智慧要求我們承認,我們並非第一個對聖經教導提出疑問的人。這種認知至少幫我們避免了兩個潛在的誤區:一方面,若將神學傳統的權威等同於聖經,就會混淆教會的聲音和神的聲音;另一方面,若完全忽視教會數百年來研讀和思考上帝話語所積累的智慧,又會將個人的理解誤認爲是神的旨意。

魏倫努力在這兩個極端之間尋找平衡。他廣泛聆聽教會歷史上的各種神學觀點,並通過與嚴謹的聖經釋經對話,對這些觀點進行建設性的評估。

本書的一大特色是既注重汲取多元神學傳統的精華,又專注於聖經神學的細節研究。這種雙重關注使得有關啓示、聖經、神的教義之章節格外精彩。魏倫強調這些主題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這正是本書的一大亮點。他指出:「從《創世記》到《啓示錄》,聖經宣稱自己是三一真神通過人類作者傳達的信息。正因爲三一真神的本質,聖經具有絕對權威。儘管聖經是由人所寫,但其信息、真理和可靠性絲毫未受影響。」(287 頁)

在當今這個普遍質疑真理存在和可知性的文化氛圍中,這些主題的相關章節尤其值得仔細研讀。此外,魏倫對自然神學的探討、對理解三位一體教義的教父和中世紀觀點的重新審視,以及對神屬性傳統分類的討論,都展現了他與聖經神學的深度互動,以及與其他神學傳統的建設性對話。因此,這部著作無疑是一本能夠啓發和造就各層次基督徒讀者的珍貴作品。

精確性與一致性

作爲一位坦率的長老會書評人,我對魏倫的《系統神學》第一卷印象深刻,也因此對即將發佈的第二卷充滿期待,尤其是好奇他將如何處理那些更具爭議的話題。雖然我們來自不同的教會背景,但我衷心希望這位「直言不諱的浸信會」弟兄能夠繼續他的學術探索,將聖經神學的精準性與歷史神學的深度回溯巧妙結合。這種方法有望爲我們在神家中不同「房間」之間架起更多橋樑,促進各教派間的理解與對話。儘管如此,基於我們背景的差異,我也有一些善意的批評和建議。

首先,儘管魏倫強調概念的精確性和歷史神學的回溯(the retrieval efforts of historical theology),但他似乎採用了一種關於啓蒙運動的衰落敘事。這種觀點忽視了一個重要的歷史事實:基督徒既參與了現代思想的發展,又在向現代性過渡期間受到了批評。這方面還有改進的空間。例如,魏倫承認「對福音真理的質疑在教會歷史的每個時期都存在」,但隨後斷言「全面的攻擊始於啓蒙運動,並一直持續到今天」(41 頁)。雖然攻擊福音的策略可能隨時代變化,但世界、肉體、魔鬼一直都在強烈反對真理,這是每個時代都面臨的挑戰。文化進步或衰落的宏大敘事往往弊大於利,容易被文化保守派和進步派濫用。

其次,我認爲魏倫可以更清晰地闡述歷史神學回溯的方法論,並解釋爲何這種方法在書中某些章節比其他章節更爲突出。近期關於神學回溯的討論引發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我們爲什麼要更多地關注過去的某些作者而非其他人?爲什麼我們在某些領域追隨某位作者的觀點,而在其他領域則不然?當歷史資料和傳統相互矛盾時,我們應該遵循什麼原則?深入探討這些問題,可能會進一步增強這部作品的普世性價值。

關於聖約神學的辯論

魏倫的這部著作雖然深入淺出,但若能更細緻地區分聖約神學內部的多樣性,將會更加完善。特別是在闡述教父時期、中世紀、宗教改革和現代對聖約主題的理解時,如能更好地展現其中的連續性和差異性,將會使本書更具價值。有趣的是,魏倫對漸進式聖約視角的一些論述,實際上比他自己意識到的更接近歷史上宗教改革的聖約神學觀點。

舉例而言,作爲一個完全認同《威斯敏斯特信條》中聖約教義的評論者,我對魏倫關於漸進式聖約視角的定義深表贊同。他說:

「神的救贖計劃應被視爲一個整體,根植於『救贖之約』(pactum salutis),通過多個聖約(如《加拉太書》4:24;《以弗所書》2:12;《希伯來書》8:7–13)逐步展開,最終在基督和新約中達到圓滿。墮落之後,基於神在《創世記》3:15 的應許,這一救贖計劃通過各個聖約逐步揭示,直至新約的完全顯明。這種理解既讓我們看到神的計劃在歷史長河中的連貫性,又避免了將各個聖約『扁平化處理』的錯誤,這對理解教會論和末世論等神學問題至關重要。每個聖約不僅指導當時的信徒生活,也預示著基督和新約的到來。」(436 頁)

魏倫對三位一體內部的救贖之約的肯定,使他的觀點比許多當代「改革宗」作者更接近傳統的改革宗神學。他對亞當的「創造之約」的理解——認爲它是「暫時的」「試驗性的」,需要「順服聖約」才能獲得「永生」——實際上與《威斯敏斯特信條》中的「行爲之約」教義非常接近,儘管他自己可能並不這麼認爲。魏倫在肯定性論述救贖之約、行爲之約和恩典之約時,展現了他深思熟慮的學術態度和對認真釋經的重視。

我對魏倫的聖經敘事理解基本認同,但有一點保留:關於新約的地位,他認爲「新約祝福的完全成就仍在未來」,同時又說「所有新約中應許的現實,原則上已經臨到教會」(第 528 頁),這兩者之間似乎存在一定張力。當他在下一卷中探討教會、聖禮和末世論時,如何調和這種張力將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焦點。畢竟,如果新約祝福的完全實現尚未到來,這應該會影響我們對這些主題的神學思考。

總的來說,魏倫的這部著作堪稱嚴謹的聖經研究和神學思考的典範。在《系統神學》第一卷中,他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巧妙地闡釋了聖經的核心信息,詳細探討了上帝的啓示、救贖的歷史,以及萬物與造物主之間的深刻關係。作爲讀者,我期待著第二卷的出版,相信它將爲我們帶來更多神學洞見和思考。


譯:變奏曲;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Why One Presbyterian Appreciates a Baptist Systematic Theology

Drew Martin(德魯·馬丁)範德堡大學的博士,是聖約神學院系統神學副教授。他曾擔任多間教會的牧師和植堂者,是《摩西之約和上帝之國》(Covenant with Moses and the Kingdom of God)一書的作者,也是《牛津改革宗神學手冊》的特約作者。
標籤
神學
系統神學
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