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時,我參加比賽,想拿救生的銅質獎章。最後一個比賽項目需要使用不同泳姿的長距離游泳。當時我和一位同學落在了隊伍的最後,突然出現了意外。同學沒有向前遊,而是開始在原處撲騰。他沒有浮在水面上,反而開始下沉。要當救生員的他,結果自己卻快要淹死了。
對布萊恩·克羅夫特( Brian Croft)和羅尼·馬丁(Ronnie Martin)來說,這正是當今牧師們的現狀。我們這些受過培訓、負責照顧靈魂的人,正以驚人的速度耗盡精力。我們本該是救生員,現在自己卻在掙扎求生。
馬丁和克羅夫特在《不慌不忙的牧師》(The Unhurried Pastor)中指出的核心問題是:我們試圖「像超級英雄一樣去牧養——但問題是我們身上根本沒有超人的特質」(19 頁)。牧師們忘記了自己只是普通人——由神創造,爲神而造的普通人而已。換句話說,我們忘記了作爲受造物的侷限性;每個人都有罪,都是破碎的、有限的。每當我們以超出自身能力的方式去牧會時,我們就忘記了這一點。我們工作太多休息太少,缺乏耐心無法等待,忙忙碌碌從不停歇。
《不慌不忙的牧師:重新定義高效能,建立可持續的事工》(The Unhurried Pastor: Redefining Productivity for a More Sustainable Ministry)
布萊恩·克羅夫特(Brian Croft)和 羅尼·馬丁(Ronnie Martin) 合著
羅尼·馬丁和布萊恩·克羅夫特各自在牧會和支持事工領袖方面都有幾十年經驗。在這本書中,他們鼓勵牧者們嘗試一種新的事工方式,更加專注當下、不慌不忙。他們指出,這一切始於接受自己的人性,追求謙卑,並牢記在基督裡的盼望。他們還勸勉牧師們通過自我認知、禱告和默想耶穌來讓事工保持長久的活力與熱情。
在分享了這種事工方式的框架後,作者還給出了一些非常實用的建議,比如怎樣分清輕重緩急、合理安排時間,以及如何建立互相支持的友誼。
好書公司(The Good Book Company)出版。176 頁。
在美國,這種「超限服侍」的情況導致 42%的牧師在過去一年考慮過辭職,50%的人無法堅持五年,而 80%的人撐不過 10 年(10 頁)。我猜測澳大利亞的情況可能也差不多。在我所在的珀斯市,一些牧師已經放棄了事工。這並不是因爲我們的培訓變弱了,或者神學教育變得不那麼嚴格了。實際上,我們在珀斯的培訓體系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大。然而,根據克羅夫特和馬丁的說法,問題似乎出在某種潛在因素上。有些事情正在發生。我們在牧職中面臨的困難,就像一輛本田飛度試圖在越野車才可以開的道路上急行,幾乎不可能成功。《不慌不忙的牧師》這本書試著爲牧師們提供一種解決方案,幫助他們走出這種困境。
馬丁和克羅夫特從三個方面分析了這個問題:準備、能力與追求。
首先,在我們對牧養的態度或準備上,我們可能會將自己視爲「不知疲倦的行動者,而不是領受者」(36 頁)。但我們不僅僅是牧師,我們也是被神所造、爲神而造的人。一個謙卑的牧師首先是一個被神所造、在耶穌裡有盼望的謙卑受造者。
第二部分深入探討牧師的心靈,指出真正力量的來源。「承認自己的侷限,是一個謙卑牧師應有的表現」(66 頁),這樣的牧師能夠依靠天父的力量和充足的供應。我們需要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不能做什麼,以及罪如何特別地影響我們。我們需要默想——不是爲了過度思考,而是爲了能聽到神的聲音。我們需要禱告,因爲這是對我們那位無所不能的神表達信心的方式(102 頁)。
最後一部分「追求」討論了我們需要保持這些改變的行爲和實踐。馬丁和克羅夫特討論了自我關懷、休息、靜默、情感和友誼。正是在這裡,這本書真正放慢了節奏。這時的我,不再是個坐在一小時內將降落的飛機上的書評人,而是一個容易過快行動、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基督徒牧師。閱讀這一部分讓我思考,現代科技在多大程度上塑造了我們,而且是往壞的方向。爲什麼我們現在需要這類書籍,而一百年前卻不需要?剛讀完喬納森·海特的《焦慮的一代》(The Anxious Generation)的我不禁開始懷疑,對現代科技和社交媒體的不良使用,是否已經潛移默化地改變了我們,而我們尚未意識到這一點。[1]
儘管克羅夫特和馬丁的討論非常及時且有益,但他們針對的是一種特定的、匆忙的、像CEO一樣疲於奔命的牧師。我猜測,由於文化和歷史原因,這種牧師在美國比在澳大利亞更爲常見。
因此,《不慌不忙的牧師》不應被視爲總結性的指南。雖然牧師的工作在某些方面確實應該不慌不忙,但它同時也是迅速的!神的恩典使保羅比任何人都更加努力工作(林前 15:10)。他晝夜勞碌,以免成爲他人的負擔(帖前 2:9)。只有帖撒羅尼迦人繼續信主,他就無比振奮(帖前 3:8)。他的生命澆奠於他人(腓 2:17-18;提後 4:6)。這聽起來難道不瘋狂嗎?這難道不健康嗎?這難道不是一種很不平衡的工作與生活方式嗎?保羅聽起來很匆忙,他的生活似乎不平衡。誰願意這樣生活呢?
但牧師們願意,因爲基督徒們願意。這就是我們所有人的選擇。失喪的靈魂需要得救,羊群需要成長,我們會不辭辛勞地工作,確保他們能堅持到底(西 1:28-29)。這遠比我們的舒適和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重要得多。毫無疑問,事工就像基督徒的生活一樣,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百米衝刺。神呼召我們來擺上自己,即使這種擺上是在一生的牧養工作中緩慢而穩定地進行的。永恆將至,生活從來就不是在沙灘上信步,手拿冰淇淋,眺望日落。在某些方面我們應該不慌不忙,但在其他方面,我們卻應該疾速前行。
或許更貼切的描述應該是「有安全感的牧師」。一個在耶穌裡有安全感的牧師,可以同時做到不慌不忙和分秒必爭。
我們可以努力工作,因爲我們的動力來自恩典,而非不安。我們可以尋求反饋和建議,因爲我們知道自己總有改進的空間。我們可以加班加點,不是爲了證明自己,而是爲了他人的益處。我們可以熬夜完成講道,因爲我們知道神通過使用人和人的努力來做工,而不是因爲沒有我們,祂就無法完成工作。出差錯時,我們不會崩潰;順利時,我們也不會得意忘形。我們可以欣然接受他人的指導,知道自己需要教練、督導、宗派和導師的幫助。我們可以爲差遣和培訓而歡喜,因爲神的國度比我們更大。我們不尋求認可,而是以滿足於神的讚許。我們可以道歉。我們可以承認錯誤。我們可以休息。我們會睡覺。我們會休假。我們會享受假期。我們不會總是「在線」。我們知道,我們不僅僅是牧師,我們首先是天父的兒女。
我理解克羅夫特和馬丁希望解決他們所處環境中的特定問題。從這個角度來看,《不慌不忙的牧師》是一本極好的資源,對剛開始牧養工作的神學生也很有幫助。對於其他人來說,我們需要知道,我們在耶穌恩典中的安全感會讓我們成爲更加堅韌、更有動力、更爭分奪秒的牧師。
* * * * *
[1] 海特的觀點是,2012 年後,我們可以看到行爲上的顯著變化。具體來說,我們經歷了四種根本性的危害:社交減少、睡眠減少、成癮、注意力分散。
譯:MV;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To Hurry or Not To Hurry? That is the Pastor’s Question